“墓头回”救活产妇在绍兴,流传着许多与这些名医有关的民间故事。
中药“墓头回”的名字就与一个名医的故事有关。
相传很久以前,绍兴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时人称之为“赛华佗”。
有一次在出诊途中,他经过一个坟场,只见一群人抬着一口棺材去安葬,棺材里不时漏出滴滴鲜血。
他叫抬棺人停下,并打听死者是患什么病死的。
抬棺人认出他就是当地的名医,便告诉他说:“死者是个产妇,因分娩流血过多,已经没有气息。
”他仔细观察了棺材后告诉抬棺的亲属,病人未死,仍可救活,马上开棺,并迅速连根拔起墓旁的几株小草,嘱咐赶快煎汤灌服,不一会,死者有了气息,抬回家继续治疗而获愈。
因为这几株小草发挥了起死回生的作用,挽救了垂危的产妇的性命,人们就称这种草为“墓头回”。
墓头回是败酱科植物糙叶败酱Patrinia scabra Bge.或异叶败酱Patinia heterophylla Bge.的全草。
其性味辛温,入心、肝二经,功能祛瘀止血,利湿消肿,主治妇女崩中,赤白带下,跌打损伤。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墓头回制剂对艾氏癌细胞在试管内有抑制和伤害作用。
给患有艾氏实体癌小鼠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有一定疗效。
防风草治风寒在古老的绍兴民间还流传着,疏风散寒用防风的传说。
据说大禹治水,当“地平天成”之时,在会稽大会诸侯,论功行赏,并筹划日后的治国大计。
各贵州省诸侯,纷纷赶到会稽山下一片欢腾,史称“执玉帛者万国。
”可是同大禹的父亲一起治过水,如今又帮助大禹在浙江山地治水的防风氏,却没有赶到。
大禹以为防风氏居功骄傲,瞧不起自己。
过了一天,防风氏赶到了,大禹一怒之下,便下令杀了防风。
防风被杀,这真是天大的冤枉。
因为他从浙江赶到会稽,要经过苕溪和钱塘江,当时因为苕溪又发大水,防风氏接到通知,虽然日夜兼程,还是迟到了。
防风被子无辜冤杀,当时从他头中喷出一股股白血。
大禹感到奇怪,便命人剖开防风的肚皮,细看满肚都是野草,这才知错怪了防风,大禹后悔莫及。
防风死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血,散落在山野里,长出一种伞形羽状叶的小草。
后来当地乡民为治水受了风寒,头昏脑涨,浑身酸痛,非常难忍。
病人中有人梦见防风要他们吃这种草,说是能治风寒病。
乡民们试着一吃,果然病就好了。
乡亲们说:“这是防风神留给我们的冤魂神草,就叫它“防风”吧!防风,又名防风草、排风草、土藿香、山芹菜、落马衣、秽草,为繖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味辛、甘,性温。
疏散风寒,胜湿止痛。
鱼腥草解热消痈传说,当年越王句践做了吴王夫差的俘虏,句践忍辱负重假意百般讨好夫差,才被放回越国,回国后句践卧薪尝胆,发誓一定要使越国强大起来,以报忘国之仇。
句践回国第一年,越国碰上了罕见的荒年,百姓无粮可食,为了和国人共渡难关,句践亲自翻山越岭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
在三次亲口尝野菜中毒后,句践终于发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并且这种野菜生长能力特别强,像韭菜一样,总是割了又长,生生不息。
于是,越国上下竟然靠着这小小野菜渡过了难关。
而当时挽救越国民众的那种野菜,因为有鱼腥味,便被句践命名为“鱼腥草”。
鱼腥草,又名鸡心草、鸡药草、鸡虱草、侧耳根、狗贴耳、蕺菜、臭菜、臭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味辛、性微寒,入肺经。
具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之功效,还可治皮肤疮疖肿毒、妇女外阴瘙痒、痔疮、肛痈、尿路感染等。
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广泛的应用。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习称大金钱草。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
具有利尿通淋排石,清热解毒退黄,治疗肝、胆、肾、膀胱结石有较好的疗效。
关于金钱草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从前,有一对年青夫妇,小两口你恩我爱,日子过得挺美满。
谁知好景不长,一天,丈夫突然肋下疼痛,好象刀绞针剌一般,没过几天,竟活生生地疼死了。
妻子哭得死去活来,非请医生查明丈夫的死因不可。
医生根据死者发病的部位,剖腹一查,发现胆里有一块小石头。
妻子拿着这块石头,伤心地说:“就这么一块石头,生生地拆散了我们恩爱夫妻,真是害得人好苦啊!”她用红绿丝线织成一个小网兜,把石头放在里面,挂在脖子下边,不管白天干活,还是晚上睡觉,都不拿下来。
就这样,一直挂了好多年。
有一年秋天,她上山割草,割了一大捆后,便背着下山。
等她回到家里时,忽然发现挂在胸前的那块石头已经化去了一半。
她十分奇怪,逢人便讲。
后来,这事被一位医生听见,就找上门来对她说:“你那天割的草里,准有一种能化石头的药草。
你带我上山找找那种草吧”。
第二天,她带着医生来到割草的山坡,但是,草都被割光了。
医生就把这片地周围插上树枝,当记号,打算来年再说。
到了第二年秋天,医生再次跟妇女上山,把那片山坡的草割下来,让妇女抱回家。
不过,这一回石头一点儿没有化,还跟从前一样硬。
医生并没有泄气。
第三年,他和那位妇女又一次上山,把那片山坡的草割下来,先按种类分开,然后,再把那块石头先后放到每一种草上试验。
结果,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化石头的草。
医生高兴地说:“这可好了,胆石病有救啦。
”从此,医生就上山采集这种草药,专门治疗胆石病,效果很好。
因为这种草的叶子是圆形的,很象金钱,而且它能化开胆里的石头,都说它比金钱还贵重,所以,医生就叫它“金钱草”。
禹余粮的传说在嵊州有这么一座山,你可以在山上拣着石头当馒头“吃”,因为山上到处都是形如馒头的滚圆石头。
这座山叫“了山”,一座散发着神话色彩的山。
这座山位于距嵊州市区7公里处,据说山间草木中夹杂着不少形如小馒头的石块,里面是黄色粉末,人们称为“石馒头”或者“禹余粮”,是一种药材,乃源于大禹。
有着让人回味无穷的神话故事。
有一次大禹治水来到剡(嵊州),见剡溪浊浪滔天,奔流中被一座大山迎面挡住,水位猛涨,洪水四溢,使剡溪两岸遭灾。
大禹登上山顶察看地形后,决定劈开大山一角,将洪流导入舜江,于是组织民众并带头掘土。
一天晚上,大禹还在山上忙碌,妻子女娇盛了一篮馒头,越岭给大禹送晚饭。
到了半山,在月色中,她猛然望见山上一只似象非象、似牛非牛的庞然怪兽正在用粗长的鼻子拱山,在一声巨响中,山又倒下一角。
女娇大惊,不由得发出一声尖叫,手中的篮子也脱手滚下山去。
其实她哪里知道,怪兽正是大禹变的。
听到尖叫,大禹恢复原形来到女娇身边,两人一起下山找到篮子,篮内只剩下几个馒头,其余都丢散在山中了。
大禹说:“晚餐已经够吃了,其余馒头就算我的余粮,留在山上吧。
”不久,大山劈开了缺口,剡溪顺从地流注大海,而山上却出现了许多馒头形状的圆石块,当地人知道这是大禹的粮食,就称之“禹余粮”,女娇翻越的那座岭就叫“余粮岭”。
历史上称,“禹治水毕功于了溪”,也就是指这里。
~~~~~~~~~~~~~~~~~~~~~~~~~禹余粮【处方用名】禹余粮、禹粮石、余粮石。
【性味归经】甘、涩,平。
归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应用】1. 用于久泻,久痢。
禹余粮味甘涩,能涩肠止泻。
常与赤石脂相须为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
2. 用于崩漏,带下。
本品又能收敛止血,固崩止滞。
【功效鉴别】赤石脂与禹余粮皆为矿物药,味甘涩之品,均能涩肠止泻,收敛止血,固崩止带,都可用治下焦不固,肠滑不禁的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妇女崩漏,白带过多等证。
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之处在于:赤石脂——性温,外用又具有收湿敛疮生肌之功,也可用治湿疮流水、外伤出血等证。
官桂畏赤石脂,不宜同用。
禹余粮——性平,质重下降,功专固涩下焦,主治下焦滑脱不禁的证候。
【用法用量】煎汤,10~20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肉苁蓉的传说和药用价值2010-01-19 17:40在茫茫无际的沙海中,有一种灌木叫梭梭树,在这种灌木的根苁蓉。
梭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的树冠常年经受烈日的烘烤和狂风着大地的精华,并用其来之不易的精华毫不保留的滋润着荒漠肉苁荒漠肉苁蓉后有的沙漠,因为荒漠肉苁蓉吸尽了大地的精华,万物成了沙漠。
因此,荒漠肉苁蓉也被称为“地精”。
肉苁蓉属多年生寄生草木,别名甜大芸、肉松蓉、苁蓉、地精叶小,鳞片状,其肉质肥大,含脂量高,因产在沙漠,所以属较名肉苁蓉是名贵中草药,自古被誉为“沙漠人参”——浩瀚大漠恩赐宋·《证类本草》“肉苁蓉味甘酸咸微温,无毒,主五劳七伤,补强阴,益精气……久服轻身”。
明·《本草纲目》“味甘,微温,无毒……益髓,悦颜色,延年,治女人血崩。
男子绝阳不兴,女子绝阴不产,润五脏子泻精尿血遗沥,女子带下阴痛”。
清·《本经逢原》“甘咸微温无毒,主五劳七伤,补中强阴,益精“治肝肾两虚之久痢用。
现代科学日本科学家从荒漠肉苁蓉中发现“养命因子”(该细胞的增殖速度提高6倍)。
荒漠肉苁蓉是只生长在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和非常奇特的珍稀野生草本植物,多年生长在零下20至零上50度沙漠腹地,且数十年不出地面能够存活。
拥有“超旱生植物”之王的富的生物碱、结晶性的中性物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肉苁蓉甙更是其它植物所没有,它是延缓衰老最有效的成分。
肉苁蓉与其他药材不同的是,它不是生长在深山老林,也不是生在我国内蒙古西部一望无际、干旱少雨的大沙漠之中。
主产于巴丹乌兰布和沙漠深处。
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野生绿色植物。
它外甲”,身子象圆圆的柱子,植株高达40-100厘米,最重者一株可达苁蓉王十分罕见。
刚出土的嫩肉苁蓉,具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是其生长下去,消耗了体内的大量水分和养分,就失去了应有的经济鲜嫩的肉苁蓉,削去鳞状外皮,就是白色甜脆的肉质,并含有喜食的生食品。
肉苁蓉还可以成为餐桌上的佳肴,把它切成薄片与鲜美可口。
中国药典记载有益精血、补肾壮阳、润肠润便之功效。
常用于寒不孕,肠燥、血枯、便秘等症,为历代补肾壮阳药物中使用频率研究表明,肉苁蓉具有明显的提高性功能,提高集体免疫力、抗衰极其恶劣的存活环境,造就了肉苁蓉卓越的奇特功效。
它寄生漠肉苁蓉小如尘埃地种子在沙漠中可以存活几十年不死,随着沙丘之中。
期待着极其渺茫的生存希望,维有遇到梭梭的根系,它才会依靠梭梭的养分,发育生长。
最少3至5年才能长成,植株20至可达十公斤,(每7公斤可凉晒1公斤干苁蓉).以每年3-5月间采挖由于品种、产地的不同,苁蓉的药效相去甚远!内蒙古阿拉善苁蓉质量上乘,药效较好!被誉为“世界苁蓉之乡”。
在当地市场价格每斤8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