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播解决方案背景概述 (3)行业背景 (3)需求分析 (4)整体设计 (6)建设目标 (6)设计原则 (6)系统架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教室系统详细设计 (9)总体架构 (9)系统组成 (11)教学录播一体机 (11)视频摄像系统 (15)智能检测系统 (15)音频系统 (15)触摸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源管理平台详细设计.. (15)平台概述 (15)平台业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视频展示................................................................................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视频播放与评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视频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播课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个人中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优势.. (29)4K超高清 (29)超高性价比 (29)实用易用 (29)效果精良 (29)检测精准 (30)编辑简单 (30)业务丰富 (30)完善服务体系 (30)典型案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敦煌教育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甘肃天水市教育局录播项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杭州人民警察学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湖南拓维教育集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体概述行业背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加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是促进科技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然而,近年来教育资源结构性短缺、区域发展不均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造成了教育不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近年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加强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的缓解了这一问题,但是要做到真正的教育均衡和提高整体教育水平,需要同步加大硬件、软件、资源的建设投入,让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学生也能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
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信息化战略。
2012年3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了建设“三通两平台工程”(“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与“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三通两平台工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
2012年4月,中央电教馆于向全国各省电教馆发布《关于组织实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通知》,并于2012年12月发布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及《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参考指标》。
明确指出,要求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间专用或混用的录播教室。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教育信息提出了总体要求:“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建设一批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决定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2015教育部工作要点: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学应用。
2016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全面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重点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深化普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指出,我国将于今年开发完成362学时农村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并免费播发应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新增部级“优课”1万堂,有序推进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认定第二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00门以上。
全面开展网络学习空间普及行动,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新增1000万个。
由此可见,如何通过录播教室,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是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必经之路,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
需求分析教学录播在使用方式上与传统的精品录播有较大差异,教学录播主要满足每个教师经常性、常态性的课堂视频录制,注重效果的同时,关注使用便捷性和扩展性,方便自己、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等观看。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传统的录播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教学录播需求:名师优课录制需求:名师资源有限,通过传统的方式授课,只能使少数的人享受到名师授课,而大多数学生渴望却无法享受到。
教育机构非常需要一套系统可以方便的记录名师的教学过程,学生、老师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进行直播点播学习,这样将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
教师自我提升需求:年轻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上不如老教师精湛,传统的提升方法是到教授现场学习观摩,但这对时间、空间的安排要求非常高,因此教育机构需要一个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年轻教师可以观察自身平时授课视频,来发现问题,自我提升。
全自动录制需求:传统的录播系统在使用的时候通常需要电教老师进行导播,及后续的非编,这种模式工作量很大,无法满足日益增大的优质课程制作需求。
因此,精品课录播系统必须要能全自动运行,快速实现课程制作。
更精准的跟踪切换需求:传统自动录播系统的跟踪切换策略在具体使用时存在各种问题,学生检测、教师跟踪等的准确率参差不齐,造成一些垃圾镜头,从而造成后期大量的非编工作,因此需要系统能提供更精准的跟踪切换,提升工作效率。
简单的后期制作需求:授课过程录制是教学录播做重要的一环,制作高品质的教学课件,建立共享资源库,才能完成知识传承和交流工作。
但如何才能高效率的制作高品质课件呢?按照传统思路,授课老师亲自制作课件,一般要求老师掌握计算机、摄像和课件编辑等专业技术,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势必会给教师授课带来很多的负担,因此需要一套操作简便、高效实现高品质视频制作的录播系统。
快速部署需求:传统的录播系统一般包括录播摄像机、录播主机、跟踪摄像机、跟踪主机、定位摄像机、定位主机、音频处理器、大量吊麦、导播台及电源模块等等,而且需要对教室配合进行装修,对灯光、噪声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录播教室部署非常复杂,如何使部署更加简单,对录播教室建设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降低部署成本需求:由于传统录播系统设备成本、装修成本都比较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因此普及教育信息化必须要降低单个录播教室的部署成本。
扩展性需求:录播教室作为学校重资产,在实现录播功能的同时,还能兼具其他如巡考、巡课、安防等功能,将大大提高系统的使用率,提高投入产出比。
整体设计建设目标教学录播系统设计面向大学、职校、中小学等教育机构、各类培训机构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内部培训,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录播服务、快速的施工方案、兼顾经济性的整体解决方案。
教学录播整体方案需要提供优质的音视频效果、精准的智能检测、全自动的使用方式、灵活的互动教学、便捷的后续制作、完善的平台支撑。
设计原则为了达到国内领先的目标,教学录播系统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共享性、扩展性、灵活性、实用性、可靠性和易用性的原则。
先进性原则系统设计不但要考虑充分利用当前的最新技术,而且还必须考虑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能在系统中不断溶入新技术,使系统始终充满活力,始终保持一定的先进性。
动态扩展原则录播系统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新增教学录像系统,仅需要在新增教室内增加教室录播设备即可,投资幅度大大缩小。
灵活性原则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不同的网络环境,在画面路数、分辨率、码率配置、编码方式、格式等等都可做动态调整,灵活适应不同场景。
实用性原则此系统的建设应以实用性为基本原则。
系统功能必须满足录、看、控、存、查、管、用的要求,硬件和软件平台界面友好、易学易用、使用方便、音视频清晰;采用统一的系统标准和通信协议,使整个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间能互联互控,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