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调解案例申报材料

典型调解案例申报材料

典型调解案例申报材料拆迁补偿酿矛盾人民调解促和谐河西镇人民调委会拆迁补偿酿矛盾人民调解促和谐 ---河西镇司法所经典“调解案例”申报材料调解机构:河西镇人民调委会案情:2011年4月7日,30多人来到河西镇政府,他们径直走进党委办公室,无视政府人员一起混喊拆迁补偿过低要求提高补偿标准,他们的到来打破了河西镇原有的工作秩序。

调解经过:为彻底改变河西集镇脏、乱、差现状、政府决定将河西集镇纳入全县县城改造范畴之内,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由于河西集镇居民认为补偿标准过低,遂想起通过集体上访这种途径以求提高补偿标准。

当时看到这一局面,镇干部决定通知派出所,前来对上访人员进行控制,以免发生恶劣的事件。

河西镇调委会主任看到这一局面,认为不能通知派出所,群众们如果看到警察他们的情绪会更加激烈,反而会误解河西镇政府,这样会使矛盾更加恶化。

于是镇调委会立即介入将上访群众劝说到河西镇调委会进行了解。

河西镇调委会的介入恢复了镇党委办公室正常工作秩序。

调委会采用先安抚后调解的手法,首先采用很轻松的交谈方式,让群众先开口,倾听他们的心声,并认真的记录每一位群众的不满和要求,当群众情绪被安抚下来后,调委会根据群众反映的拆迁补偿过低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意见,并告知群众要相信政府,政府会立即展开调查工作。

看到调委会的态度,来访的群众纷纷离去,表示等待政府给一个合理地答复。

之后调委会将上访情况汇报于镇党委。

镇党委、政府把此事作为当前维稳工作的重中之重,亲自部署,组成工作组。

调委会联合工作组走访调查了60余户居民,进行了挨家挨户不厌其烦的做解释和劝说工作。

并多次召开不同类型的群众会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拆迁户全都签订了拆迁协议,并全部兑现了拆迁补偿费。

同时,调委会积极与县信用联社协调,解决了拆迁户建房贷款。

政府并把以往的集体土地转为了国有土地,办理了房产证和土地使用权证,解决了以前未能解决的上下水等基础设施。

典型调解案例申报材料车祸无情起纠纷人民调解两相悦河西镇加莫台村人民调委会车祸无情起纠纷人民调解两相悦 ---河西镇司法所经典“调解案例”申报材料调解机构:加莫台村人民调委会案情:2011年5月2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打破了贵德县城的宁静,现场聚来了数以百计的围观者,道路被堵塞。

加莫台村民赵寿山驾驶的摩托车与路经的刘玉祥驾驶的北京现代相撞,赵寿山经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

调解经过:2011年5月21日,应刘玉祥的申请,加莫台村调委会对此次重大交通事故进行依法调解。

经了解得知,赵寿山去小卖部(税务局路段)买东西时,同向行驶的刘玉祥驾驶的北京现代直接撞到摩托车后部,将摩托车与赵寿山一并撞飞出去。

经调查得知,赵寿山属正常行驶,刘玉祥则超过县城所限速度超速行驶且无证驾驶,所以才导致此次重大事故的发生,刘玉祥系主要责任方。

调委会在公开调解之前,分别跟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谈话。

赵寿山的父亲赵有武因失去儿子而情绪大变、性情暴躁,让调委会没想到的是,死者家属不愿意调解,而是要上诉至法院追究刘玉祥的刑事责任。

赵有武觉得刘玉祥的行为带给他们家无法挽回的损失:父母无人赡养,妻儿无人照顾,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刘玉祥应该受到惩罚。

而刘玉祥深知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他愿意承担刑事责任,但是他希望调委会能调解解决此事。

他愿意高额赔偿来抚平死者家人的伤痛。

面对这种情况,为了让死者安身、让肇事者改过自新,调委会决定主动介入调解此事。

2011年5月23日,调委会再次来到赵有武家,劝说赵有武,希望他能接受调解解决此事。

调委会主任马国元对赵有武说:刘玉祥的行为是对你儿子生命的亵渎,是对法律的不尊重,是狂妄自大的表现,应该如你所想的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

但是经过我们的调查,刘玉祥当天的行为是有特殊原因的,他是因为要赶着去处理单位的紧急事情,才将车开得很快,不是因为开了北京现代而很狂妄,所以他不是故意的。

其次,刘玉祥也跟您的儿子一样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他进了监狱,家人将无任何经济来源,生活也同样会陷入困境,因为是工薪阶层,以后更无法让家人继续生活下去。

现在,刘玉祥已经深知自己的罪孽行为带给你们巨大的沉痛和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他希望、也恳求你们能够原谅他,给他一个机会,他愿意高额赔偿,以后会像家人一样照顾你们。

所以,调委会也希望老赵您能再考虑考虑,接受调解。

听到马主任这样一说,老人以往的暴躁情绪变得安静了,似乎也感受到了肇事者的真心悔过。

最后,赵有武终于同意接受调解。

2011年5月26日,在调委会的争取和肇事者对死者家人的诚恳态度下,调委会对此案进行了调解。

刘玉祥自愿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赡养费及处理丧事的务工、摩托车损失等赔偿金额共计260000元。

赵有武对此也没有任何意见,同意了他的赔偿。

最终调解为:双方达成一致,并签订协议,赔偿金于2011年5月26日(签订协议之日)一次性付清。

2011年6月6日,调委会在回访时得知,赵寿山家人已经开始正常生活,不再因儿子的离去而对刘玉祥感到仇恨,赵有武彻底从思想上接纳了这个事实。

典型调解案例申报材料工伤事故起纷争人民调解保权益河西镇拉芨盖村人民调委会工伤事故起纷争人民调解保权益---河西镇司法所经典“调解案例”申报材料调解机构:拉芨盖村人民调委会案情:2010年12月11日,拉芨盖村二社村民才旦加在青海泰然矿业有限公司打工,当天与公司司机拉水时,因司机不慎,导致拉水车跌入悬崖,致使才旦加当场死亡。

调解经过:2010年12月18日,应才旦加家属的要求,拉芨盖村调委会对该起事故案进行第一次调解。

才旦加现年32岁,家中剩父母、妻子和一女,他的离去让家人悲痛欲绝,家里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希望,拉马加(才旦加父亲)面对调委会时痛哭失声:没有儿子我们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调委会了解情况后通知青海泰然矿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毕力格(内蒙古人),毕力格愿意此事调解解决。

毕力格主动向调委会提出自愿承担才旦加埋葬费31000元,在工工资15000元(每天工资100元,在工5个月),并于2010年12月30日前付清。

拉芨盖村调委会第一次接触这么大的案子,对于工伤赔偿的数额还不是很确定。

为了让死者家属安心,为了使案子彻底解决,调委会就到县律师事务所进行咨询。

事务所工作人员经过计算告知:如果能得到220000的赔偿金就是非常合理的赔偿。

调委会之后到才旦加家中去了解他们的想法:拉马加说我们也不知道该得到多少的赔偿,只是希望他们(公司)能给我的儿子一个交代。

调委会随之告诉拉马加220000元是个合理的的赔偿,听到这个数字拉马加又一次痛哭,什么都没说。

2011年1月3日,调委会进行第二次调解,解决工伤赔偿的问题。

拉马加按调委会的意见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死亡抚恤金、父母亲抚养费、女儿的抚养费共计220000元,毕力格听到这个数字他说:你说的赔偿款项我没意见,只是数额大了点,但没有提出具体的数额。

调委会意识到双方不能达成共识了,就决定对双方分别进行谈话。

由此调解未能成功。

调委会知道按公司的要求拉马加肯定会同意,他是一个善良的农民、一个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农民。

调委会决定想个法子一定要让公司给死者的家人一个合理的交代。

经过调查得知:才旦加之前已不在公司打工,是因为公司没有付给他工资,他为了要得工资,答应公司去工地拉水,拉水时不幸事故就发生了。

调委会知道这个情况立即向县法律事务所咨询,结果让调委会成员大是高兴,事务所工作人员说工伤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是不一样的性质,后者更为严重。

调委会找到才旦加的工友们了解了才旦加实际在工时间、收集证词。

之后调委会主动到毕力格住处(鸿图食府)进行沟通,毕力格没想到调委会会找到这个证据,在调委会依法力举,分析各种结果后,公司深知自己的责任和对自己不利的一切后果,最后终于答应给付死者家人所有应得的赔偿金。

2011年1月20日,调委会进行第三次调解:公司赔偿才旦加家人所提出的赔偿金额合计266000元。

因2010年12月已付清埋葬费及在工工资共36000元,剩余的赔偿金220000元于2011年6月25日前一次性付清。

2011年7月10日在调委会回访时得知,公司已于6月25日一次性付清了220000元赔偿金。

至今死者家人再也没有到调委会提出其他要求,此次重大交通事故纠纷案彻底解决。

典型调解案例申报材料耄耋老人生活无着落人民调解化赡养纠纷河西镇社区人民调委会耄耋老人生活无着落人民调解化赡养纠纷---河西镇司法所经典“调解案例”申报材料调解机构:社区人民调委会案情:2011年9月4日,社区居民邢玉桂(75岁)称:老伴去世多年,现在二儿子不按期支付赡养费,使我不能正常生活。

邢玉桂请求社区调委会帮助解决赡养费按期支付问题。

调解经过:2011年9月4日,调委会走访调查得知,邢玉桂伴有老人痴呆的症状,精神偶尔恍惚,家有两子,大儿子在西宁上班,每月为老人支付100元的赡养费,二儿子和她一起生活,同样每月支付100元的赡养费。

近期二儿子发生交通事故,由于他作为事故的主要责任方,赔付了对方万元的赔偿金,致使暂时不能按期支付母亲的赡养费。

邢玉桂所称的不给赡养费是不全面的。

为了使老人不觉得儿子不孝,不觉得儿子故意不支付赡养费,调委会采取了说服引导,使邢玉桂老人从思想上得到安慰,并能理解二儿子。

2011年9月5日,调委会到邢玉桂家给老人说明情况,告诉老人,儿子不能支付赡养费确实是不对的,但我们了解到你的儿子不是故意不给你钱,而是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将仅有的积蓄赔付给了对方,现在是没有能力按月支付你的赡养费。

调委会还对邢玉桂说:儿子现在已经在养你,儿媳妇每天照顾你的饮食起居,应该说对你已经尽到了赡养义务,至于100元的赡养费,等儿子赚到钱,会给你的。

邢玉桂听到调委会这样说,又开始疼惜自己的儿子,从最初的怨恨变成对儿子的理解。

2011年9月6日,调委会进行了第一次调解。

刑玉桂情绪激动的对二儿子说:你们的父亲去世得早,是我含辛茹苦的把你们抚养成人,我以为你们的翅膀硬了,就不管我了,就不给我生活费,你那次说的车祸我以为你是在骗我,现在政府也这样说,说明儿子没有骗我,是我想错了。

为了让邢玉桂老人放心,也为了让二儿子按期支付赡养费,这时调委会提出:双方签订赡养费支付的协议,双方欣然应许。

2011年9月16日,调委会进行回访时得知,邢玉桂和儿子和睦共处,儿子也开始四处打工来维持生计,家庭生活恢复了温馨和睦。

各乡镇案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