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丁香结公开课教案
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3. 研读第 5 自然段
( 1)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 2)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
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①丁香结的意义是什么?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思考: 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
引用它有什么
作用?
“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空结雨中愁” ,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
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 愁思的象征。 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
黄色的一圈, 像小女孩穿的撑开的一圈黄裙子, 中间有几根伸出来, 顶端也是金黄色的花芯,
很淡雅,让人百看不厌。 凑近鼻子闻一下,你就能闻到水仙花发出的那股淡淡的香味,
清淡
宜人……
五、作业布置
1. 体会和学习本文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2.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次划分。
第一部分( 1-3 ):赏花
第二部分( 4-6 ):悟花
2. 朗读课文,看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 2)颜色:紫色、白色;
( 3)气味:淡淡的优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
--- 视觉、嗅觉
3.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画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雨后赏花的触动。
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 (经受病痛折磨。 )
4. 研读第 6 自然段。
( 1)默读第 6 自然段,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 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
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本义: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象征意义:人生中不顺心的事(愁怨)
②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 鼓鼓的, 恰如衣襟
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③作者多年赏花,为什么今年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内涵?
②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 单个的固然单薄, 可是众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许多簇, 使整
棵树耀眼夺目。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 指名读第 4 至 6 自然段。 思考: 在这部分, 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
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丁香结》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丁香结》 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
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
“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
结”的诗句开始, 作者写到了微雨, 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 得到了生命需要 “结”,
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
。
二、品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 指名读第 1 至 3 自然段。
2. 思考: 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 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
的句子。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
( 2)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
潇洒,紫的朦胧。
说一说,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表达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
(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 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
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
见南山” 中的菊花被周敦颐比作花中的隐士。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的牡丹,
象征着荣华富贵,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的松柏象征着坚贞不屈,同学们能不能再举
出几个象征意义的花草例子?比如,丁香花象征着——
请同学们在宗璞的《丁香结》一文中试着寻找答案。
2. 教师板书课题——丁香结,学生齐读课题。
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
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
浣溪沙》 就可以体会到。 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 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
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 2)“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莹白”代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指丁香;避免反复提到“丁香”带来的重复。能够更鲜明更直观地突出丁香的特点:色
白且纯净、轻柔、给人眼前一亮。
( 4)那十字小白花, 那样小, 却不显得单薄。 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许多簇花开满一树,
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①怎样理解“照耀”?
既写出了花白的如雪如月,似有光辉晕出,又写了花对人的影响,花和人相依相伴。
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 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 也给你幽怨的“丁香
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四、能力提升
小练笔: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水仙花养在水里。它叶子是碧绿的, 又窄又直,在叶子顶端部分开始弯下来。如果连着
根部看,就像一棵立着的青葱一样,挺有趣!水仙花的花不大,花瓣是淡黄色的,花心是金
②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因为雨中的丁香朦胧绰约,线条模糊,颜色交融柔和,犹如一幅色彩边缘模糊、柔和婉
约的画作。
( 2)
代赠二首(其一)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二、初读课文
1. 介绍作者。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 1928 年出生,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原
籍河南省唐河县,生于北京,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宗
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 《弦上的梦》 ,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3. 品读优美句子,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4. 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
1. 品读优美句子,学会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培养自己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结”的能力。
2. 研读第 4 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 1)雨中的丁香是怎样的?
在细雨迷蒙中, 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
线条
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①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
香?
格外妩媚、朦胧、如梦如幻,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
愁怨和不顺心的事,感悟到了生命需要“结” ,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
四、总结感悟
谁说草木无情 ?它们也各有自己的品性与精神。宗璞笔下的丁香就是如此。作者从多个
角度展现了丁香花的形象, 丰富了丁香花的内涵, 不禁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一簇簇的可爱的丁
香花。 这是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 你喜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3. 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宗璞
笨拙
斗室
朦胧
搁置
缀满
窥着
参差
妩媚
纷嚣
单薄
芭蕉
衣襟
幽雅
模糊
恍然
( 2)词语解释。
纷嚣:纷乱喧嚣
参差:长短、大小、高低等不一致。
恍然:突然,忽然。
妩媚: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
三、整体感知
1.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分为哪几部分, 根据每一部分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的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搜集作者的资料以及有关丁香花的诗句,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图片导入
1. 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
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
苦寒来”中的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采菊东篱下,悠然
( 3)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 学完了课文, 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三、总结概括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见到的丁香花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
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②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③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结,是解不完的; 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①小讨论:和原句对比读,哪句话给你印象更为深刻
?
不然,太平淡无味了。
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
反问语气更强烈。表达了“我”洞明世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