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改革》观后感
开发区第十小学刘凤2月21日,我有幸在学校语文教研组的组织下聆听了崔教授的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改革》。
崔教授擘肌分理、循序渐进地向老师们阐述了自己基于教育规律与时下教育现状所建立的教育理论,令人犹如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讲座的内容是抽象的,但崔教授将抽象的内容与自己的所见所闻密切结合起来,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娓娓道来,使得看似深奥难解的概念具体生动起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这场讲座中,崔教授着重讲授了两大问题,即“何为核心素养”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
围绕这两个问题,崔教授详尽细致地向大家阐释了核心素养的本质,并对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践行学科核心素养理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以下,我便谈一谈自己在聆听过后所获得的几点感悟。
首先谈到的是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界频繁出现的一个热词。
然而,很多老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流于表面,没有深入理解其要义。
对此,崔教授从三个要点出发,解读了核心素养的含义,剖析出核心素养的本质所在。
核心素养是“是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独特贡献”。
因此,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本质上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它面向全体学生,不可或缺。
就此,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便不言而喻。
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在
学习各学科中逐步形成学习技能、重要品质与正确的价值观,是受益终生的。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领悟核心素养,可以让我们对自我职业的定位从“教书匠”提升为“育人者”。
在科技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我们既要“传道受业解惑”,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在学习中感悟人生的真谛,不断发展自我。
学科核心素养是与教学紧密相连的,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谈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时,崔教授简明扼要地罗列出六大要点,即:确立学科素养目标体系;实现深度学习;采用大单元备课;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探索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实施教、学、评一致的有效教学核心技术。
毋庸置疑,崔教授的这六大要点为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育蓝图的展开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其中,令我深受触动的是“采用大单元备课”。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习惯于教学的每一课作为孤立的个体,而忽略了其本是单元教学的一部分。
这便使教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教学内容也逐渐变得枯燥琐碎。
崔教授以建筑楼房譬喻,鞭辟入里地指出,教师应当提高站位,将视野提升到单元教学的高度上来,立足学生本位,设计真正能有效推动教学发展的方案。
我想,这正是一位教育家在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上所提炼出的教育智慧,弥足珍贵。
总而言之,这堂讲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契合教学实际的重要理论,更重要的是极富启迪意义的教育思想。
立德树人,完善教学,这正是我们新时代教师在探索核心素养之路上孜孜以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