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质量
一、什么是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指企业提供的服务水平(或产品)与服务期望(或服务标准)之间的差异程度。
如果实际服务水平超过对客户服务的期望,服务质量就高;反之,服务质量则低。
服务质量既是本身特性和特征的综合,同时也是客户感知的一种反映。
二、服务质量差距产生的原因及类型
(一)服务质量差距产生的原因
通过服务质量的定义,我们知道影响服务质量好坏的两个主要因子是:客户的“期望”和客户的“感知”。
两个因子之间产生的差距,即为服务质量差距。
(二)服务质量差距的类型
服务质量差距的类型有以下五种
1、客户期望与企业对客户期望之间产生的差距
产生的原因:企业由于缺少客户信息来源渠道,从而并不完全了解客户真正所需的服务方式和内容。
并且,企业提供的部分服务模式、服务标准的出发点都是以提高水平为目的,是单方面地设想,而并没有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其着想,真正为客户带来便利,从而导致了客户期望与企业对客户期望之间产生的差距。
表现为:没有对客户服务需求分析(如客户期望收到配送最佳时间);信息在企业内部传递不顺畅。
2、企业对客户的期望与服务质量标准之间产生的差距
产生的原因:企业希望满足客户的期望,但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限制,使得对客户期望的认知无法落实到企业制定的服务质量标准上,产生了企业对客户的期望与服务质量标准之间的差距。
表现为:企业服务目标设置不完善;企业的技术设备,不适应服务标准的需求。
3、服务质量标准与实际传递之间产生的差距
产生的原因:员工在对客户传递服务时,不能完全将服务质量标准体现在对客户的服务上,产生了服务质量标准与实际传递之间的差距。
表现为:员工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不能完全发挥服务水平;员工不愿自觉接受服务标准的约束(送货不按照服务规范标准与客户核对)。
4、实际传递与客户感受之间产生的差距
产生的原因:客户期望的形成与企业宣传、社会影响等外部环境有密切关系。
企业宣传大、客户期望值就高,如果企业实际提供的服务低于夸大的宣传服务,就会导致实际传递与客户感受之间的差距。
表现为:各部门员工在服务中缺乏协作精神,说法各异;过度宣传服务承诺(控制商户率与许可证发放数量居高不下)。
5、客户感受与客户期望之间产生的差距
产生的原因:客户最终会以实际获得的服务与期望的服务进行比较,产生的差距即为服务质量的水平,也就是客户感受与客户期望之间的差距。
表现为:客户通过配送的质量、服务人员、服务过程与期望的服务之间进行比较。
三、缩小服务质量差距的方法
通过服务质量差距产生原因的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措施,缩小服务质量差距。
(一)对客户期望与企业对客户期望之间产生差距的解决方法
1、加大市场调查、了解客户需求
市场调查是了解客户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市场调查的资料分析,可以了解客户真实服务需求,相对应的制定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
市场调查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最大层面的了解客户的意愿与需求。
2、搭建顺畅的沟通渠道、加强内部沟通
一线人员(客户经理、送货员、市管员、电访员)都直接为客户服务,面对面的服务与交流使得他们最清楚客户的想法及客户的需求。
企业可以通过顺畅的沟通渠道(员工之间的平行沟通、员工与领导的向上沟通),及时了解一线人员的信息反馈、工作建议等,以此不断完善和改进服务标准与内容。
否则,市场信息在企业内部因为没有集点而提前中断,导致客户的需求不能完整、有效的反馈至企业,堵塞了企业收集市场信息的来源渠道,错失了企业服务改进、服务创新的机会。
(二)企业对客户的期望与服务质量标准之间产生差距的解决方法
1、任务标准化
企业提供的每项服务不应是单纯的孤立行为,应包含系统的、标准化的服务过程。
既要有硬技术的支撑(硬件设置、科学技术),又要有软技术(工作流程、方法)的保障。
通过将任务标准化,缩小企业对客户的期望与服务质量标准的差距。
2、服务质量标准设置准确
好的服务质量标准的设置应当是贴近客户期望水平的。
因此,服务质量标准设置必须具体、可行,能为全体员工所接受。
在服务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应让员工共同参与、论证,使服务人员能清晰理解企业传递的服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减少在执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偏离。
(三)对服务质量标准与实际传递之间产生差距的解决方法
1、提高员工胜任力
企业所承诺的服务,应该在每个员工身上得以完整体现,不能因为员工业务水平、素质高低的差异性而造成服务结果“打折”的现象。
因此,一要加强培训,树立员工的责任心,培养服务意识;二要加强对员工市场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能力;三要加强员工行为和语言的指导,提高员工和客户沟通的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完善服务监督控制体系
企业应将服务客户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首先,对服务过程的各环节(销售、配送、客户关系)进行分解,将其中容易产生服务失误的环节进行分析,制定相应措施。
通过不断的检查和改进,减少服务失误;其次,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过程不定期的进行现场抽查,全面、真实的了解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再次,将员工的服务结果考核纳入到绩效中,形成服务与工作绩效相挂钩,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3、加强员工心情安抚
一线人员作为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往往会因为企业期望与客户要求之间出现的矛盾(如供需、货源分配、客户分类等),而显得无所适从,由此产生心情烦躁、情绪不稳定的思想状态,造成工作抵触、工作效率低下、服务不到位的工作局面。
因此,需加强对一线员工的心里安抚和疏导工作(开展心里健康教育培训、开展与员工谈心活动等),消除员工思想不良情绪、缓解思想压力,营造员工的心里和谐。
(四)对实际传递与客户感受之间产生差距的解决方法
1、加强员工相互交流
由于岗位职能、工作分工的不同,四大员实行的是单一竖向工作模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员工横向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与渠道并不多,在政策宣传中,容易出现不同的声音,造成客户感觉上的偏差。
因此,应加大一线人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定期联席会议、业务知识共享),打破部门边界,统一宣传口径,提高员工的协作性。
2、合理宣传
企业在竞争中,为了吸引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会为客户承诺过多的服务内容(标准化、个性化、差异化等),但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因外界因素造成服务无法兑现的现象,让客户感觉有言过其实的现象。
因此,企业在对外宣传与承诺中应符合实际,量力而行,不要过多的夸大宣传,过度承诺,造成客户对企业抱有过大的期望值。
(五)对客户感受与客户期望之间产生差距的解决方法
第五种差距是从以上四种差距渐次产生的,缩小了以上四种差距,自然也就缩小了第五种差距。
差距小了,客户感受的服务与期望的服务之间也就越贴近,服务质量的水平也就越高。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不断减小客户期望与感受的距离,缩小服务质量之间差距,才能提升服务质量,提升客户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