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表达技巧

高效表达技巧


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 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 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 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 沙地闪闪发光。看了如此美
《游修觉寺》,第二次 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
即写了这首《后游》。 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
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 往哪儿去呢? 水间,而中原未定,干
戈不止,山河破碎,民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 能力。在鉴赏诗歌时,借助注释中的背 景知识,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自 己对常见表达技巧的积累,确定此诗中 运用的表达技巧,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尾联运用了象征(或比喻)和虚写 的表现手法。(2分)“雨露”象征(或比喻) 皇帝的恩泽,“逢雨露”虚写对方肯定 会得到赦免,回到京都;“风波”象征 (或比喻)朋友生活中的艰难险阻,诗人 以“慎风波”告诫友人要小心行事。诗 作表意含蓄委婉,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 劝勉、告诫、关心之情。(2分)
示例二:运用了反衬(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寺 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温暖,(2分)作 者以此美景来衬托自己的“客愁”,以喜写悲,益 增其哀。(2分)
(两种手法任选其一即可)
木 兰 花
乙卯吴兴寒食
张 先
龙头舴艋吴 儿竞,笋柱秋千 游女并。芳洲拾 翠暮忘归,秀野 踏青来不定。
后 游 杜 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 再渡时。江山如有 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 日色迟。
【赏析】想起以前曾经游览 过的修觉寺和桥,这次重游 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 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等 着我的;花也绽笑脸,柳也 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一切, 欢迎我再度登临。清早薄如
客愁全为减,舍此 复何之?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 首先要认真审题,读懂题目中的要求,即从结构上的作 用来考虑。一般来讲,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以下几种: 在篇首有总启下文、做铺垫等作用,在篇中有承上启下 的作用,在篇末有总结全篇、深化主旨等作用。然后结 合具体的位置和诗歌的内容作答。而本题的这两句位于 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学生还需要结合这首词 的具体内容来分析出怎样承上,怎样启下。分析作用时,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对表现中心思想的作用, 二是对文章结构的作用,三是对阅读效果的作用。
【解析】这首元曲写的是渔父垂钓的生活。前 三句写景,山林红如胭脂,峰峦绿如翡翠,运 用比喻写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画。
答案:运用比喻修辞,(2分)以胭脂 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 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讴歌山水的美 丽,为弃官归隐做了铺垫。(2分)
送郑侍御谪闽中 ①
高 适 谪去君无恨, 闽中我旧过。 大都②秋雁少,
【赏析】经过林中老人 居室,门前有他种植的 大树。他居住在山上幽 静之处,捕鱼是在蓝色 的海边。有时呼叫孩儿 去山崖采药,有时牵着 小牛到溪边饮水。老者 很重视养生之道,因此 无须担忧衰老的晚年。 诗人用朴素自然的笔法, 以轻松愉快的情调描写 了老者丰富多彩的田园 生活。
2.(2014·哈尔滨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过野叟居 马 戴 野人闲种树,树老野人前。居止白云内,渔樵沧海边。 呼儿采山药,放犊饮溪泉。自著养生论,无烦忧暮年。
【中吕】满庭 【赏析】写渔父垂钓的生活。
芳·渔父词
前三句写景,色彩斑斓。接
乔 吉
着描述自己的心态,表示失

秋江暮景, 胭脂林障,翡翠 山屏。几年罢却 青云兴①,直泛 沧溟。卧御榻弯 的腿痛,坐羊皮 ②惯得身轻。风 初定,丝纶慢整, 牵动一潭星。
去了对仕途的兴趣,只一心 想着泛舟江海。“卧御榻弯 的腿疼,坐羊皮惯得身轻”, 是描绘两种不同生活的感受 对比,褒扬了山野水上生活 的乐趣,贬抑宫廷生活的无 益。最后一句写下的“牵动 一潭星”,尤为精彩,使人 联想到在晚秋的水面上,渔 竿收放,泛起的涟漪,摇动
第二首诗中,“树老野人前”写出了野叟生 活于此多年,表现其生活的宁静自然,继而 通过“渔樵沧海边”“呼儿采山药”“放犊 饮溪泉”等生活事件的描述把宁静与自然扩 大,凸显田园生活的安逸与恬淡。(2分)
舟中二首(其一)①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②。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高效作业表达技巧
题组一鉴赏表达方式
过吴江有感 【赏析】前四句以写景为主,描
吴伟业
绘出吴江傍晚的诱人景色。城外长
落日松陵道, 堤远远望去,好似欲将城池拥在自 堤长欲抱城。 己怀中;落日余晖中,盘空高塔与
塔盘湖势动, 波光粼粼相映成趣;那八十五孔长 桥引月痕生。 桥横卧水面,有如初生的月华。然
答案:诗的前半部分,叙事之中,兼有写 景。诗人在叙述自己渐渐走进吴江的过程 中,描绘了吴江的自然景色:落日余晖中, 长堤环抱着吴江城,塔盘仿佛在湖水中移 动,淡淡的月痕似乎是长桥牵引而生。(2 分)诗的后半部分,叙事之中,兼有抒情。 则通过叙述吴江城中的人们为逃赋税而离 乡背井,剩下死寂的城池;(2分)人们为 逃避战乱躲在江边的情景,表达了世人对 社会黑暗、战乱频仍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的忧虑与不满。(2分)(意思接近即可)
【赏析】江上恶风卷浪,黄流湍急,风势壮猛, 浪涛骇人。风涛之迅疾,仿佛如万马破空而来, 瞬息千里,风涛气势之猛,有横压三江五湖之概。 作者此刻身在舟中,任其颠簸,凝神远瞩,江岸 上一片空旷荒凉,只见星星磷火,随风飘荡,送 来点点微弱的光亮,只好在舟中坐起,静待更残. 作者回想自己二十多年以来,历尽人世的坎坷, 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到此时的萧萧头白, 饱尝行路艰难的滋味,此时此地,诉说不尽还家 去国之情,深感进退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还 家也罢,去国也罢,全是迫于世事,旅途艰难, 以致有此时的迁徙,他由此感到了人生的悲痛。 综观全诗,以写江上风涛入手,以痛感世事 艰虞作结。前半极写风浪的险恶,后半流露志士 的悲辛,情在境中,深沉悲壮。
过吴江有感 吴伟业 落日松陵道,堤长欲抱城。 塔盘湖势动,桥引月痕生。 市静人逃赋,江宽客避兵。 廿年交旧散,把酒叹浮名。 全诗是如何将写景、叙事、抒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的?请简要赏析。(6分)
【解析】这首诗扣住吴江的地理形势和有关 的历史事件,巧妙地融写景、叙事、抒情于 一体,寓意深刻,感慨良多。纵观全诗,前 两联写“过吴江”,是叙事,在叙述走进吴 江的过程中,描绘了吴江的自然景色;后两 联写“有感”,是抒情。然而,抒情之中, 兼有叙事。首联“落日”,诗人离吴江还较 远;颔联“月痕生”,渐渐接近吴江;颈联 “市静”,表明已经上岸;尾联“把酒”, 则是住下之后发现“交旧散”,才对“酒” 兴“叹”的。全诗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描述, 层次分明。因此,后两联既是写“有感”, 又是续写“过吴江”。可见,在本诗中,叙 事与抒情,“过吴江”与“有感”,已经达 到了相互渗透、不可截然分割的地步。
这两首山水田园诗都运用了哪种描写方 式?请结合内容说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 的好处。(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题干 已明确这两首山水田园诗都运用了描写方式。整体 感知两诗都用了白描,关键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2 分)第一首诗中,“鸡鸣一两家”可见山村人 烟稀少,生活于此多有悠然宁静、享受自然 之趣,而“竹溪”“板桥斜”更是彰显出山 居的平淡平和的生活状态。(2分)
题组四鉴赏结构技巧
7.(2015·邯郸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乙卯吴兴寒食 张 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
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
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雨 过 山 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诗意助读】
雨中传来鸡鸣, 山村里依稀一两 户人家。村路竹 溪之上,一条板 桥斜横。婆媳相 唤。一起去选蚕 种。只有那栀子 花开,独自摇曳 庭院中。
过 野 叟 居 马 戴 野人闲种树, 树老野人前。 居止白云内, 渔樵沧海边。 呼儿采山药, 放犊饮溪泉。 自著养生论, 无烦忧暮年。
答案: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上句 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 空寂,为上阕白天赛龙舟、踏青的 热闹场面作结;(1分)下句写笙歌已 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显得分外清静, 为下文写静谧优美的夜景做了铺垫。 (1分)
寄全椒①山中道士 韦应物
【诗意助读】今 天郡斋里很冷,
市静人逃赋, 而,与如此景色相对的却是萧索的
江宽客避兵。 人事。第三联采用看似客观的笔触,
廿年交旧散, 把酒叹浮名。
揭示赋税与兵灾给吴江带来的苦难。 尾联写身处此境的诗人,转念自己
的身世,不由得感慨万千。或许这
里面就包含着诗人对出仕清廷的无
奈与悔恨之情。
题组一鉴赏表达方式
1.(2015·吉林实验中学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 回答问题。
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 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 行矣慎风波。
【诗意助读】把你降职调 遣到偏远的地方去请不 要怨恨,因为闽中我以 前也曾到访过。那个地 方很少看见秋天的雁鸟, 但是夜里却常听到很多 猿猴的叫声。往东青山 与白云接连不断,往南 虽然又湿又热,但是瘴 气与瘟疫还算温和。你 应该很快就会重新蒙受 皇上的恩泽,回到朝廷, 放心地去吧,但是要注 意顺应环境的变化呀!
行云去后遥山暝, 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 无数杨花过无影。
【赏析】吴地的青少 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 船,游春少女们成对 地荡着竹秋千。有的 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 依旧留连。秀美郊野 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 蚁线。游女们走了远 山逐渐昏暗,音乐停 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 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 的,只有无数的柳絮 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