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白沙小学青年教师读书计划
苏翠萍
柳州市白沙小学青年教师读书心得摘抄苏翠萍
苏翠萍
苏翠萍
苏翠萍
苏翠萍
苏翠萍
《书声琅琅的三年级》心得体会
苏翠萍
本学期我读了薛瑞萍老师的《书声琅琅的三年级》这本书上学期篇,它是我国著名的儿童阅读专家——薛瑞萍老师的国内第一部母语教学及班级成长记录。
它不仅仅只是一本书,它更是薛瑞萍老师的母语教学的法宝和教学心血的结晶,也是薛瑞萍老师智慧的闪光,能力的体现和人品的显示。
薛瑞萍老师的《书声琅琅的三年级》是一本班级日志,主要记录了薛老师在教三年级时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和引领。
这本书以日记体的形式来写。
全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上学期,包括九、十、十一、十二和一月份。
第二部分:下学期,包括三、四、五和六月份。
有案例分析、有抽测、有方法、有反思,记录了自己母语教学的点点滴滴。
特别是孩子们的表现、孩子们的作品,家长的互动都会引起我们一线老师的共鸣,因为那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字里行间,无不透出薛老师对孩子们爱,对孩子们的亲切。
这本日志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薛老师对广大一线教师的告诫:“写作应当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哪怕一天只写一段话呢,只要你提笔,必然要将一天的工作放一回电影,这就是回顾和反思。
而反思,是和读书一样重要的教育智慧的源泉。
”这也就是她成功的秘诀。
读了她的书我明白了为什么一定要建立班级书库?
她认为读共同的书,就是过着共同的生活。
是这种基于阅读的共同生活、共同体验,使学生对于班级、对于好书有了一种与日俱增的亲切感。
对于绝大多数人的独生子女来说,对于那些父母无暇关注其精神需要的孩子来说,这种亲切感、归依感就显得尤其必须和可贵。
一段简短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建立班级书库的必要性,尤其是像农村中小学里的这些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只能在物质上的到父母的照顾,而精神上却愈发的空虚,一些问题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也是全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如果让书来净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远离社会上的不良的风气,建立班级书库是个多么理想的选择。
如何建立班级书库呢?薛老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她以书面形式的写一封信给家长。
信上不仅告知了建立班级书库的必要性,还将建立班级书库的优点一一列举出来。
书的价格跟内容都很明细的列举出来了,并且考虑到各个家庭的不同情况,让家长选择性的购买,这一举动很具有人性化,家长也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为孩子选择合适的书籍。
在上学期的寒假中,我也借鉴了她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寒假中去选择购买同一本书《鼹鼠的故事》。
开学之后,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把他们读的这本书和读书笔记上交,少部分孩子是选择了别的书籍。
班级共读体系:同背一本书(儿歌诗),同读一套书,同借一库书。
孩子们每天都来借阅,它们像一股清泉在孩子们的中间、孩子们的心间流动着、洗涤着、滋润着。
随着年龄增长和孩
子阅读能力的提高,班级书库需要不断更新、扩充。
增强班级凝聚力、亲和力、净化力。
关于绘本,“将绘本进行到底”是她多么坚定的一句话。
绘本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它的内容极其简单几乎不用花什么力气就能解读其中含义。
但这种想法却是错误的,依薛老师之见,绘本,尤其是经典绘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语言精粹,他留给人极为开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不同等次的读者他理解到得含义却截然不同,给人的启迪有时都超出了作者的想象,这也许就是窦桂梅老师所讲的“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
”在这本日志中薛老师记录了许多关于绘本阅读的精彩的课堂实录,那些孩子的想法真的是与众不同,连老师都沉浸其中。
精彩,真是精彩。
读了薛瑞萍老师的书,我觉得只有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像她一样,让孩子们带着欢笑去寻找那失落的一角,让他们用自己的心去体会阅读带给他们的无限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