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叶生产工艺流程图

茶叶生产工艺流程图

茶叶生产工艺流程图
种子
种子繁殖方法简单,成本低,后代适应性强。

但是,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种子后代具有复杂的遗传性,容易产生变异,不易保持
良种的优良性状。

茶籽采收
茶籽的采收茶果采收应按成熟标志及时采收。

茶果成熟的标志是:果壳呈绿色,微现裂缝;种壳硬脆,呈棕褐色;剥开种南宁,籽业饱满。

呈乳白色。

一般茶区以霜降前后采收茶果较为适宜。

采收茶果,要及时、分批进行,做到行熟先收,尽熟迟收,以保证茶籽质量。

虫蛀的茶果,不要采收。

不同品种的茶果,要分别采收。

采回的茶果,应摊放在干燥和荫凉通风的地方,避免日光曝晒和雨淋。

摊放
厚度不宜超过10厘米,每天翻动一、两次。

三、五天后,茶果开始
裂开,可轻轻揉压,使果壳与种子脱离,然后用筛子蜊筛出茶籽。

脱壳的茶籽,再适当摊晾,使茶籽含水量降至30%左右。

脱壳摊晾
的茶籽,去掉夹杂物及虫蛀、劣变者,然后过筛(筛孔直径12毫米)
分级,就可以播种。

播种
播种时期最好冬播。

冬播比春播发芽率高,出土早,可节省茶籽贮藏的费用和人工。

浸种催芽,先将茶籽用25-30℃温水浸4-5天(每天换水两次,
浮在水面的茶籽捞出淘汰),然后摊于高在室内的砂畦上(铺砂厚5-
6厘米),厚7-10厘米,上面盖一层5-6厘米厚的细砂,砂上再盖
以稻草。

室温保持在25℃左右,每天洒水一次。

催芽室空气要适当
流通。

当50%的茶籽露出胚根时,即可播种。

播种方法,可采取穴播和单粒条播,单粒条播行距20厘米,料
距3-4厘米。

穴播行距2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播茶籽4-5粒。

播种后随即覆土,覆土厚度2-3厘米。

冬播覆土稍厚,春播覆土宜浅。

扦插
发根的生理基础茶树营养器官,具有生理上的自然再生作用。

即一部分器官丧失或残缺,在适当条件下,可以生长妯丧失或残缺的
部分,而使其本身恢复原来完整的状态。

茶树扦插,是利用茶树营
养器官自然再生作用和极性现象,剪取茶树半木质化枝条上的茎叶段,将下端插入苗床,经过培育,则能生根抽枝,形成独立的新茶苗。

插穗插入苗床,插穗上下切口处附近的细胞,很快产生薄膜,封闭上下切口。

在薄膜之下形成愈伤木栓,覆被切口。

愈伤木栓具有
防止水分散失和微生物侵入等保护作用。

这时下端切口在知宜的温度、湿度下,经过一定时间,则由形成层和韧皮薄壁组织细胞分裂
而产生愈伤组织。

同时,从中心柱内鞘,或从髓射线和形成层交叉
点发出新根。

这就是扦插发根的过程。

插穗中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和糖的含量,与根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通常认为,碳水化合物与阑尾炎素化合物的比率(C/N),是生根
据的重要因素。

碳氮比率大,则有利于发根长苗。

实验证明,枝叶
变成红棕色,达到半木质化、叶片成熟定型时,碳氮经大,扦插成
活率高,发根好,苗木健壮。

扦插发根的生理进程,与插穗所处的湿度、温度、空气、光照和土壤理化状况有密切关系,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有联系。

在扦插
育过程中,应妥善协调各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插穗发根的
生理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