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趣味语文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20年趣味语文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20年趣味语文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型测试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二”型测试题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三”型测试题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四”型测试题33.“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 )。

34.“北宋文坛四大家”指黄庭坚、( )、苏轼、王安石。

35.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指陆游、( )、范成大、尤袤。

36.“苏门四学士”指得到苏轼培养、奖掖和荐拔的北宋文学家( )、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

37.“元曲四大家”指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 )、郑光祖。

38.“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 )、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39.“四书”指《大学》《》《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的主要经典。

40.“四史”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和( )的《三国志》。

41.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42.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 )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曹雪芹的《红楼梦》。

4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 )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曾朴的《孽海花》。

44.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指《》、《孟姜女》、《》和《白蛇传》。

45.“四部”,又称“四库”,指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的经、史、( )、集四类。

46.“四大”指道家所称的( )、天、地、王。

47.“四难”,又称“四美”,指良辰、美景、( )、乐事四件难以同时得到的事。

48.书法“四体”指正、草、( )、篆四种主要字体。

49.“孔门四教”指文、行、忠、( )。

50.“文房四宝”指笔、墨、纸、( )。

51.“文人四友”指( )、棋、书、画。

52.“花中四君子”指梅、( )、竹、菊。

53.“中医四诊”指望、闻、问、( )。

54.“京剧四行”指生、旦、( )、丑。

55.“战国四君子”指魏国的( )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 )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56.我国古代“祥瑞四灵”指龙、凤、( )、龟。

57.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纸、印刷术、( )和火药。

“五”型测试题58.“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 )、虞舜。

59.“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 )、宋襄公和楚庄王。

60.“五常”通常指仁、( )、礼、智、信。

61.“五伦”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五种伦理关系。

62.“五谷”通常是指稻、黍、( )、麦、菽。

63.“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 )五种毒虫。

64.“五行”指( )、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65.“五彩”指青、黄、( )、白、黑五种颜色。

66.“五味”指酸﹑辛﹑( )﹑苦﹑咸五种滋味。

67.“五音”,亦称“五声”,指我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 )、羽五个音级。

68.“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 )、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69.“五岭”指( )、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70.“五经”指《诗》、《书》、《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

“六”型测试题71.“六艺”:①指《诗》《书》《礼》《乐》《》《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②指礼、乐、射、御、书、( )等六种科目。

72.“六义”:①指《诗经》中的( )、雅、颂、赋、比、兴。

②亦称“六书”,指古人归纳出来的象形、指事、( )、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汉字的造字方法。

73.“六礼”在《礼记·王制》中指( )、婚、丧、( )、乡、相见。

74.“六部”是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 )、礼、兵、( )、工各部的总称。

“七”型测试题75.“战国七雄”指战国时魏、( )、韩、齐、秦、( )、燕七大强国。

76.“建安七子”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 )、陈琳、( )、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

77.“竹林七贤”指魏晋间的嵇康( )、山涛、( )、阮咸、王戎、刘伶。

“八”型测试题78.“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 )、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

79.“扬州八怪”指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 )、黄慎、金农、高翔、李鳝、( )、李方膺、罗聘。

80.“八仙过海”中的“八仙”指铁拐李、汉钟离、( )、何仙姑、蓝采和、( )、韩湘子、曹国舅等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81.《永州八记》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八篇散文。

82.“八卦”指乾、( )、震、巽、坎、离、( )、兑。

83.“八节”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夏至、秋分、( )。

84.“八股文”中的“八股”指破题、( )、起讲、(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九”型测试题85.“九州”在《书·禹贡》中指冀、( )、青、徐、扬、( )、豫、梁、雍。

86.“九族”在《书·尧典》中指高祖、( )、祖、父、己身、子、孙、曾孙、( )。

87.“九流”指( )、道家、阴阳家、( )、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十”型测试题88.“十天干”指甲、乙、丙、丁、( )、己、( )、辛、壬、癸。

8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 )、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 )、内乱。

“十二”型测试题90.“十二生肖”指鼠、牛、( )、兔、龙、蛇、马、羊、( )、鸡、狗、猪。

91.“十二地支”指子、丑、( )、卯、辰、巳、午、未、申、( )、戌、亥。

92.“十二时”指夜半、( )、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 )。

93.“十二律”指( )、( )、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二十四”型测试题94.下面不属于《二十四史》的是( )A.《新唐书》B.《南齐书》C.《明史》D.《资治通鉴》95.下面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A.春分B.夏至C.立秋D.冬蜇其他数字测试题96.下面不属于《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的是( )A.以逸待劳B.开门揖盗C.金蝉脱壳D.抛砖引玉97.《红楼梦》前多少回是曹雪芹所作?( )A.六十四B.七十二C.八十D.一百98.《百家姓》“首八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A.赵B.孙C.武D.王99.下面表示100岁的是( )A.花甲B.古稀C.期颐D.耄耋100.《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女将有( )A.三位B.四位C.五位D.六位趣味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成语解释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

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

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3失之交臂:.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

形容当面错过4.失张失智: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5;失魂落魄: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

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6.失惊打怪: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

也形容大惊小怪。

7.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8.大智若愚:某些才智出众的人,看来好象愚笨,不露锋芒。

9.上智下愚:智:聪明;愚:笨。

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

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不可改变。

10.足智多谋: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

富有智慧,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11.足音跫然跫:脚步声。

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

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12.八音迭奏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

八类乐器轮番演奏。

表示器乐齐全,演奏场面盛大。

13.骈肩迭迹形容人多拥挤。

同“骈肩累迹”。

14.摩肩接踵肩碰着肩,脚碰着脚。

形容人多拥挤。

15.摩厉以须磨快刀子等待。

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

16.蹈厉之志蹈厉:踏地猛烈。

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

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17.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

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18.色若死灰面目惨白。

原比喻面部没有什么表情。

现形容十分害怕的神情。

19.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

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20坐薪悬胆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

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21.刺股悬梁形容刻苦学习。

22.刺刺不休刺刺:多话的样子。

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23.坐怀不乱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将受冻的女子裹于怀中,没有发生非礼行为。

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

24.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25.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