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临建施工方案

地铁临建施工方案

1 编制说明1.1 编制依据⑴ xxxxxxx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xxxxxxx路站招标设计图⑵车站周边道路、周边场地及车流量等现场资料⑶ xxxxxxx轨道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⑷有关交通设施、警示标志等规定⑸雅致板房施工图⑹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测量放样及统计资料等。

1.2 编制原则在保证工程正常施工情况下,施工场地不超出招规定的施工用地范围,以满足施工生产和现场管理为主,尽量减少对道路、交通等公用设施的干扰, 不占用沿线进出通道,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沿线各单位及居民出行的影响。

⑴保证道路通畅、安全有序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尽可能降低对道路现有车道的调整幅度,减少调整给市民出行所带来的不便;⑵方便施工组织;⑶生活、生产区域分开;⑷经济合理、简洁美观,有利于安全生产;⑸合理布置临时建筑,避免重复建设;⑹严格遵守业主及xxxxxxx市有关部门的要求、规定。

2 工程简述2.1 工程概况xxxxxxx路车站为地下三层13m岛式车站,有效站台长120m,车站外包总长146.5m,标准段宽21.9m。

该站位需拆迁南北两侧房屋面积累计31228㎡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SK32+647.829,车站主体建筑面积为9991.8㎡,附属建筑面积为4789.64㎡,总建筑面积为14781.44㎡,车站中心里程处拟定覆土为3.5m。

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一组消防专用疏散楼梯,2组风亭及1组冷却塔。

在2号出入口设置了无障碍电梯,方便残疾人使用,为满足消防疏散要求,在车站主要设备用房区设置了消防疏散口。

2组风亭的新风亭与排风亭均为敞口低风亭,活塞风亭均为低风亭,在1号出入口附近设置了冷却塔。

车站两端为盾构区间。

车站围护结构采用连续墙+钢支撑形式,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图2.1-1xxxxxxx路站平面图2.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2.2.1地形地貌本段范围内属河流阶地地貌,现状地貌有路面、房屋建筑及南淝河,地形较平坦,稍有起伏,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无泥石流、滑坡、采空区、岩溶塌陷等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地震安评资料,场地内地质构造条件简单,区间有断裂F3经过,场地内地基土土质不均匀、有砂土液化现象;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有一定影响。

总体而言,本场地较适宜建设地铁工程,但在施工中要加强防护措施。

2.2.2水文地质概况段内无地表河流、沟渠。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类型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潜水主要赋存于黏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贫乏,年水位变化幅度约3~5m;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砂土中,接受侧向径流补给,水量较丰富,年水位变化幅度约1~3m;勘察期间揭示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2~3m。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中等风化带中。

基岩的含水性、透水性受岩体的结构、构造、裂隙发育程度等的控制,由于岩体的各向异性,加之局部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导致岩体富水程度与渗透性也不尽相同。

岩体的节理、裂隙发育地带,地下水相对富集,透水性也相对较好。

段内主要为泥质砂岩,富水性及透水性均较弱,基岩裂隙水总体贫乏,段内地下水总体不发育。

2.3 站址处原地面概况xxxxxxx路站位于xxxxxxx路与长江东路交叉路口西侧,沿长江东路东西向布置。

路口西侧长江东路现状道路宽为28米,为双向四车道;路口东侧长江东路现状道路宽为35米,为双向六车道,规划道路宽度为60米。

车站东侧xxxxxxx下穿隧道宽度18米,长度约88米。

下穿隧道采用咬合桩,桩基底埋深约17米,xxxxxxx下穿路面比长江东路路面低约6.5米。

3 xxxxxxx路站临时设施施工3.1 施工流程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结合总体施工组织安排,xxxxxxx路站先期进行围挡施工,围挡施工同时进行进场便道及场地内便道硬化施工,待场地硬化完成后根据需要在场地内规划施工现场办公、生活及生产等相应设施。

具体施工流程见图3.1-1所示。

图3.1-1 xxxxxxx路站临设施工流程图3.2 施工总平面布置概况本工程施工平面布置是以充分利用施工场地,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确保工期、创建精品为指导思想,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现场实际条件,综合考虑施工便捷,整洁美观,后续施工阶段场地布置等因素,将施工场地划分为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区,中间以隔断墙分割,沿车站东西方向布置施工便道,并在便道两端各设一个出入口,以方便材料运输。

办公区内设置办公楼一栋,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卫生间等;生活区内设置宿舍五栋,配套设施包括食堂、洗浴室、卫生间等;施工区内设置养护室、仓库、应急库房、材料堆放场、钢筋加工厂以及各配套设施等。

3.3 围挡施工施工期间,按照业主提供的用地红线进行施工场地围挡。

按照xxxxxxx市城市的有关安全文明施工规定,结合本工程实际,按业主要求进行围挡。

3.4 排水的处理排放和防洪设施施工⑴排水设施根据本工程施工总体方案部署和现有施工用地状况,施工场地以工区内每个施工面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排水系统独立布置,自成体系。

生活及施工用水经净化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污管道;若施工场地附近无市政管道,则经与当地河涌管理处协商允许后,采取净化和沉淀措施,将生活和施工用水排入其它污水处理系统。

场地内主要排水设施为污水处理池、沉淀池、排污泵,洗车槽。

污水处理池主要连接的生产设施为盾构隧道、搅拌站、装渣区和生活区等。

排水沟截面尺寸为宽×深(0.3×0.3m),采用砖砌结构,流水面用水泥砂浆抹面,在穿越道路应埋管或加盖板,排水沟沿围挡四周连续设置,排水顺坡坡度为3‰,排水沟设置二级沉淀池,每50m设置一座,尺寸为长×宽×深(1×0.6×0.4m)。

污水经排水沟汇集于三级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污水系统。

三级沉淀池尺寸为长×宽×深(1.8×0.9×0.8 m)。

沉淀池采用砖砌结构,内部砂浆批荡,各级沉淀池间设隔墙,并在其上加盖板。

沿基坑四周设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基坑内降水时将其用作排水沟,截水沟截面尺寸、结构同排水沟。

施工现场在每个出入口设置洗车槽和沉淀池,配置高压水枪,对驶出车辆进行冲洗,洗车槽长6m,宽4m,洗车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并在其上设置三道钢筋混凝土减速带,具体做法详见下图3.4-1所示。

图 3.4-1 洗车槽沉淀池做法及排水示意图⑵防洪设施车站的防洪防水工作以项目副经理牵头,在各工区成立防洪分队,由分管各工区的项目副经理直接负责指挥。

项目部的防汛工作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十六字方针,切实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岗位责任制,一定要做到责任到位、指挥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把防汛工作搞好。

①事前预防a.设置气象联络站,并与市气象局联系,及时获得有关信息,进行科学预测,为防汛工作提供依据。

b.车站明挖基坑四周边上设20cm高、10cm宽的混凝土挡水墙,挡水墙外侧设排水沟,以防雨水流入。

c.适时维修、加固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保证排水设施性能良好、排水畅通。

d.储备相应的防汛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时使用。

②事中控制a.当有汛情时,各防汛分队迅速赶到防汛责任区,查看现场,清理施工便道,对龙门吊、配电房、搅拌站、料库、活动房、宿舍等设备与设施加强防风、防雨、防淋的措施。

b.加强对基坑的钢支撑、围护结构、开挖土坡的监测,严禁围护结构周围停留重型机械、堆放重物。

c.汛情严重,场内水头过高时,用泥袋、砂袋围堵基坑周围,防止雨水灌入基坑内,同时配备两个水泵把雨水直接抽入排水沟,并及时疏通施工场地内外泄水渠。

在场内围堵洪水时,要留泄水通道,当无法预留泄水通道时,直接配备水泵把集水坑内水抽掉。

d.发现防汛力量薄弱地带,及时汇报,要求增援防洪物资和人力。

e.及时调整或调动装载机、挖掘机、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随时准备投入防洪抢险工作中。

3.5 临时设施施工为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前必须做好场地内临时房屋的施工;临时房屋主要包括:现场办公用房、生产、生活用房等。

3.5.1 生活、办公用设施布置现场办公室、宿舍选用可重复拆装的活动板房,厨房、餐厅、卫生间等为砖墙单层砖砌结构,结构内外批荡砂浆,并将结构外侧涂刷成白色或贴白色瓷板。

3.5.2 生产用设施布置采用单层砖砌结构,结构内外批荡砂浆,并将结构外侧涂刷成白色。

①钢筋加工场钢筋加工场采用φ150钢管支柱,顶部钢管支架系统架设,上盖彩钢板。

根据地下连续墙的施工需要,在围挡范围合适位置布置。

②工地养护室工程试验委托给资质符合要求的外部单位,车站、盾构工区在工地现场修建工地试验室、砌筑试块养护池作为取样用。

③门卫室场地进口处均设置门卫,对进入施工场地的人员、车辆进行登记。

④洗车槽在场地每个出口处均设置洗车槽,配高压水枪。

⑤机械停放、维修场地在场地布置机械停放、维修场地,便于机械的停放以及日常的保养和维修。

⑥临时堆碴场弃碴施工主要安排在晚上,临时堆碴场用于存放白天挖土方。

3.5.3 临时房屋施工方案现场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和生产生活用房等,选用可重复拆装活动板拼装。

每块板宽1.8米,每间房宽度方向采用4块,长度方向采用7~8块,每间房面积约为20~60㎡。

采用双层结构,所以所占场地面积为建筑面积的一半。

食堂、厕所、浴室采用砖砌、地板贴防滑瓷砖。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场地内的临时房屋面积进行合理分配和布置,满足生产人员的日常工作的需要,保证管理、生产人员有较好的工作环境。

⑴基础施工彩钢板房基础采用砼基础,采用人工开挖沟槽,基础尺寸为300×300mm宽C20砼圈梁,圈梁内为150mm砼硬化地面,上浇50毫米厚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彩钢板房钢结构立柱基础采用C20素混凝土。

板房基础及圈梁示意图见下图3.5.3-1:图3.5.3-1 板房基础及圈梁示意图⑵钢结构安装将80毫米×80毫米方管柱脚用膨胀螺栓锚在基础上,将主梁用φ10螺栓固定在80毫米×80毫米方管上,次梁用φ8螺栓固定在主梁上,L30×3.0毫米角钢为斜拉柱支撑,固定整个钢架结构,各构件安装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现场焊接部件应正确牢固无漏焊。

⑶墙体将50#或75#槽铝用膨胀管固定在基础上或二层楼面钢梁上,彩钢夹心板底部用镏钉固定在槽铝内,板与板用25#丁字型铝合金与镏钉固定,外墙与内墙安装完毕后及时架设顶板,顶板与墙板连接用25#角铝与镏钉固定。

伞墙和后墙板采用75毫米厚EPS彩钢夹心板,前墙和内墙采用50毫米厚EPS彩钢夹心板,墙体安装要求横平竖直,缝隙密实板面无破碎现象。

⑷楼面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厚40毫米。

安装在钢梁上,楼板铺设应座灰,板面有裂缝不准使用,在预制板上铺30毫米厚细石混凝土随捣随抹,表面应密实压光,不许有裂缝脱皮和起砂等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