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职业与职业理想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职业的形成与发展,职业的特点、功能和作用,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规则,进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对于正确择业并做好就业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职业的形成与发展一、职业的形成过程(一)职业的含义人类通过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创造衣、食、住、行以及其他所需的物质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生产活动逐步演变成为人们的职业活动。
所谓职业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所产生、由行为主体按照社会需求和个人生存发展需求而持续输出体力或智力的一种劳动形式。
(二)职业的形成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二、职业的发展与演变(一) 社会进步促进了职业的发展1.社会经济发展是职业发展变化的首要因素职业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进步,社会职业也一定会发展变迁,经济的发展要求为它提供人才和物力,社会经济结构对职业结构的发展演化起决定作用。
职业结构,如职业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等,更替频率在加快。
2.科学技术进步对职业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
这些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应用必然导致部分职业更替,如电报、发报等逐渐走向末路,但随之而来的电子信息、网络服务、电子保安等不断涌现。
(二)我国现代职业发展趋势1.职业结构多元化(1)经济结构调整与职业结构变化经济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经济部门的产业组合、地区分布状况,以及对经济结构发挥影响作用的科技资源、教育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配置方式。
职业结构,通常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种职业在各产业部门中所处的地位和分布状况、在行业内部的职业组合形式、在职业内部的职位层次划分等基本态势。
经济结构的调整制约着职业结构的多元化趋势。
(2)就业结构向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就业结构是职业结构变化组合的前奏。
就业结构主要指劳动力资源的流转方向和组合方向。
今后五年到十年内,由于人口基数庞大、人口平均寿命长,加之人口生产具有惯性运动的特点,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这主要表现在:就业供给居高不下,就业需求严重不足的矛盾。
(3)优化人才产业促进地区的合理分布今后五年到十年国家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人才。
高级专门人才的就业前景较为乐观。
优化人才产业,主要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人才在年龄、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结构方面更加合理、适用。
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水平和效益。
这集中表现在: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航空技术;选择一批有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通过实施工程项目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新兴产业成长;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如纺织、机械、交通运输等,为促进产业升级提供支持;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技术装备;加强产学研结合,发展科技中小型企业,使之成为科技投入和人才投入的新主体。
2.科教含量逐步提高(1)脑力劳动的职业逐渐增加(2)职业科技含量逐步增多(3)职业教育与培训要求提高3.从业资格规范化为了更好地使劳动者人尽其才,我国建立和规范了职业资格管理制度。
职业资格包括执业资格和从业资格两个方面。
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这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第二节职业的特点、功能和分类一、高职学生职业岗位的特点我们把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得以就业的场所称为职业岗位。
一般说,人的能力是通过职业岗位上的职业活动发挥出来的,当一个人的就业岗位与他的心理转变接近或吻合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从职业指导的角度出发,根据我国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我们把高职生的岗位特点概括为:(一)专业性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其特点都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或服务活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二)经济性和连续性所谓职业的经济性,是指人们因从事某种职业而获得经济收入及报酬。
所谓职业的连续性,是指一个人只有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从事某种职业,并通过职业活动较稳定地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或报酬,该活动才被视为职业活动。
正因为职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连续性,才使职业与人们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社会性职业是人的社会存在的一个方面,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人们在社会中从事某种职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满足了社会的某种需求,个体的社会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职业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诸如维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控制、促进社会变迁等。
(四)多样性社会上的职业岗位,我们习惯上称为三百六十行。
其实,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岗位何止三百六十行。
社会需要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各种人才。
(五)可变性职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职业,可变性乃是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
二、职业的功能(一) 现实条件下实现人的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发展理想,其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现实的社会条件是,职业活动仍是现时代人类活动和交往的基本方式,社会分工乃是职业活动得以维系的基础。
人们必须从属于一定职业,在特定职业岗位之内来实现其发展。
尽管现代社会提供的职业流动可能性很大,但由于每一职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人们掌握它所需的时间越来越长,就大多数人来看流动通常还是发生在一个或几个邻近的职业群内,跨越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职业岗位流动的人毕竟在少数。
所以,选定某个职业(或职业方向),通过职业发展达到个人的完善是基本发展模式。
(二)完善人的个性和需要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关注,在于促进人的自我实现。
倡导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应当受到尊重,任何一个学生都不会因为学习上某一方面的挫折或不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而被忽视,以至于其他才能也得不到重视和肯定。
在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不仅承认个性的差异性,更承认人的个性差异无贵贱之分。
(三) 有利于激发和张扬个体的特殊潜能职业发展不能不顾个人的差异与个性,不能不顾个人的需要和选择。
职业激发和张扬人的个体潜能主要通过不同的专业或工种来实现。
职业按专业或工种为不同个性类型的个体提供了发展的选择性,有利于扬人所长、避人之短。
它以社会的职业分工为基础,较为具体地反映了社会不同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不同要求。
(四)促进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的实现首先,赋予个体职业能力,使其成为现实的职业者。
当个体不具备任何职业知识和技能时,他只是一个可能的劳动者,国家“劳动预备役制度”规定不能直接上岗就业。
职业担负着把劳动者转化为能够满足各种社会职业需要的现实职业者的任务。
其次,提高个体职业能力,提升其职业地位。
对于在职人员往往是通过职业实践和培训不断提供更新、更高水平的知识、技术,增强其应变能力,使其能够承担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有更高要求的职务,从而达到职业地位的升迁。
再次,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达到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
正确的职业观倡导这样一个境界:一个人从事某种职业不只是为获得物质利益,也是对社会的贡献;不仅仅是获得兴趣的满足,也是个人理想的实现;每个人的职业可以有所不同,而作为有理性的生命个体,其价值、尊严、精神是同等的。
(五)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职业从其产生开始,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社会分工是职业产生的基础,而每次新的产业革命必然伴随着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大批新职业的产生,这样就推动了社会逐步向前发展。
对多数人来说,职业可能是个人谋求生计的手段,而其忠于职守的结果却为社会创造积累提供财富,不管是自觉地或自在地,众多的职业活动总是为人类进步提供着条件。
三、职业分类标准(一)职业分类的地位与作用职业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产物,而职业分类则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对社会全体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类经济性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按照其活动的不同性质、对象、内容、形式、功用和结果进行的类型划分和归总的工作。
职业分类是国家经济工作、劳动工作和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
科学的职业分类不但将使人们有效掌握和监控国家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发展,而且将为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事业确定目标与方向。
我国近年来相继通过的《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等都从立法高度明确规定了国家确定职业分类。
(二)职业分类的国际标准研究和借鉴国际职业分类的通行做法,在总体结构框架方面和国际接轨,也是我国确定国家职业分类体系的一个指导原则。
我国职业分类具备了国际接轨的适应性。
(二) 我国职业分类方法参照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进步和结构变化的基础上,1986年,我国首次颁布了《职业分类与代码》(GB6565-86),并启动了编制国家统一职业分类标准的宏大工程。
第三节职业生涯设计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然而,实际上不同职业决定不同的人生。
特定的职业意味着不同的发展机会与空间,也决定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地位、收益。
由于受时间限制,你只能在特定的行业中谋求成功。
因此,人生的关键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在选择行业和职业时,一定要理解其对人生的意义。
所有的职业无所谓好坏,关键看是否适合自己。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对人生的总体设计,会为你带来准确的定位、稳定和合适的职业以及操练职业事务的策略。
职业生涯设计帮助人们肯定自己长处,发现不足;发现自己最适合的职业,选择更好的职业;了解自己的发展潜力及更为适合的方向,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今天,越来越多的谋职者开始意识到职业生涯设计举足轻重的作用。
规划自己的职业前程,使职业成为有计划、有目的、有现实打算和未来发展方向的事业。
职业设计将是谋职者走向成功最好的保护伞。
一、职业生涯设计的涵义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从事和承担的职业、职务、职位的历程。
这个历程有连续,也有跨越,每个人互有不同,时间上有长有短。
美国的职业指导专家萨帕把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衰退阶段。
按照他的这一划分方法,高职毕业生即处于探索阶段并向确立阶段过渡。
职业生涯设计就是指一个人从业前或从业过程中权衡主客观条件,通过信息筛选、测定、分析、总结研究而确定的职业奋斗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职业生涯设计对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人们正确分析自我,明确人生奋斗目标,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发展计划,从而促进人们学有所成,有利于人尽其才,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因此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决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份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从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职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