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
一.阑尾炎鉴别诊断
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溢出的胃内容物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容易误认为是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
病人多有溃疡病史,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
体征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壁板状强直等腹膜刺激症状也较明显。
胸腹部X线检查如发现隔下有游离气体,则有助于鉴别诊断。
2. 右侧输尿管结石:多呈突然发生的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疼痛向会阴部、外生殖器放射。
右下腹无明显压痛,或仅有沿右侧输尿管径路的轻度深压痛。
尿中查到多量红细胞。
B超检查或X线摄片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呈现结石阴影。
3. 异位妊娠破裂:表现为突然下腹痛,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腹腔内出血的体征,有停经史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检查时宫颈举痛、附件肿块、阴道后弯隆穿刺有血等。
4.急性输卵管炎和急性盆腔炎,下腹痛逐渐发生,可伴有腰痛;腹部压痛点较低,直肠指诊盆腔有对称性压痛;伴发热及白细胞计数。
升高,常有脓性白带,阴道后弯隆穿刺可获脓液,涂片检查细菌阳性。
5.卵巢囊肿蒂扭转:有明显而剧烈腹痛,腹部或盆腔检查中可扪及有压痛性的肿块。
B 超检查均有助于诊断和鉴。
6.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往往先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腹部压痛部位偏内侧,范围不太固定且较广,并可随体位变更。
7. 急性胃肠炎:患者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较重,无右下腹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体征。
二.成人腹股沟疝
1.腹股沟脂肪瘤:腹股沟局部肿块不消失。
和腹股沟疝的不同在于脂肪瘤基底不固定而活动度较大,腹股沟疝基底固定而不能被推动。
2. 大隐静脉曲张结节样膨大卵圆窝处结节样膨大的大隐静脉在站立或咳嗽时增大,
平卧时消失,可能被误诊为易复性股疝。
压迫股静脉近心端可使结节样膨大增大;此外,
下肢其他部分同时有静脉曲张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3. 骼腰部结核性脓肿脊柱或骸骼关节结核所致寒性脓肿可沿腰大肌流至腹股沟区,并表现为一肿块。
这一肿块也可有咳嗽冲击感,且平卧时也可暂时缩小,可与股疮混淆。
仔细检查可见这种脓肿多位于腹股沟的外侧部、偏骼窝处,且有波动感。
检查脊柱常可发现腰椎有病征。
三.小儿腹股沟疝
1.丸鞘膜积液鞘膜积液:所呈现的肿块完全局限在阴囊内,其上界可以清楚地摸到;用透光试验检查肿块,鞘膜积液多为透光(阳性),而庙块则不能透光。
应该注意的是,幼儿的疝块,因组织菲薄,常能透光,勿与鞘膜积液混淆。
腹股沟斜病时,可在肿块后方打〕及实质感的肇丸;鞘膜积液时,肇丸在积液中间,故肿块各方均呈囊性而不能们及实质感的睾丸。
2.交通性鞘膜积液肿块的外形与攀丸鞘膜积液相似。
于每日起床后或站立活动时肿块缓慢地出现并增大。
平卧或睡觉后肿块逐渐缩小,挤压肿块,其体积也可逐渐缩小。
透光试验为阳性。
3..隐睾:腹股沟管内下降不全的聚丸可被误诊为腹股沟疝。
隐睾肿块较小,挤压时可出现特有的胀痛感觉。
如患侧阴囊内睾丸缺如,则诊断更为明确。
四.胆囊结石
1. 急性胰腺炎: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常于饱餐和饮酒后突然发作,腹痛剧烈,多位于左上腹,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
腹胀与腹痛同时存在。
恶心、呕吐该症状早期即可出现,常与腹痛伴发。
呕吐剧烈而频繁。
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可有腹膜炎体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血清、尿淀粉酶测定常增高。
腹部B超及腹部CT:可发现胰腺肿大和胰周液体积聚。
本例不支持
2. 胆总管结石:.腹痛为剑突下或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发作,或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或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
伴.寒战高热,间歇性或波动性黄疸出现黄疽时常伴有尿色变深,粪色变浅,完全梗阻时呈陶土样大便;不少病人可出现皮肤疹痒。
体格检查:可发现平日无发作时可无阳性体征,或仅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
如合并胆管炎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腹膜炎征象,主要在右上腹,严重时也可出现弥漫性腹膜刺激征,并有肝区叩击痛。
胆囊或可触及,有触痛。
实验室检查:当合并胆管炎时可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增高,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尿中胆红素升高,尿胆原降低或消失,粪中尿胆原减少。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能发现结石并明确大小和部位,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PTC及ERCP为有创性检查,能清楚地显示结石及部位。
CT扫描能发现胆管扩张和结石的部位,但由于CT图像中胆道为负影,影响不含钙结石的观察。
MRCP是无损伤的检查方法,尽管观察结石不一定满意,但可以发现胆管梗阻的部位,有助于诊断
五.急性胰腺炎
1. 肠梗阻:患者常以腹痛.呕吐.腹胀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为主诉入院。
查体可见胃肠型蠕动波可有轻度压痛,或腹膜刺激征,X线检查即显示出肠腔内气体;立位或侧卧位透视或拍片,可见多数液平面及气胀肠拌可明确诊断。
2. 胆道蛔虫:临床表现其特点是剧烈的腹痛与较轻的腹部体征不相称,所谓“症征不符”。
常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痛时辗转不安、呻吟不止、大汗淋漓,可伴有恶心、呕吐或吐出蛔虫。
常放射至右肩脚或背部。
腹痛可突然缓解,间歇期可全无症状。
疼痛可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一。
如合并胆道感染时,症状同急性胆管炎,如有黄疽出现一般均较轻。
严重者表现同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体检仅有右上腹或剑突下轻度深压痛。
如合并胆管炎、胰腺炎、肝脓肿则有相应的体征。
首选B超检查,多能确诊,可显示胆道内有平行强光带及蛔虫影。
上消化道钡餐常可见十二指肠乳头有蛔虫影,ERCP检查在该处常可见蛔虫,并可在镜下钳夹取出。
六.胆总管结石
1. 急性胰腺炎: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
常于饱餐和饮酒后突然发作,腹痛剧烈,多位于左上腹,向左肩及左腰背部放射。
腹胀与腹痛同时存在。
恶心、呕吐该症状早期即可出现,常与腹痛伴发。
呕吐剧烈而频繁。
呕吐后腹痛不缓解.可有腹膜炎体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血清、尿淀粉酶测定常增高。
腹部B超及腹部CT:可发现胰腺肿大和胰周液体积聚。
本例不支持。
2.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溢出的胃内容物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容易误认为是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
病人多有溃疡病史,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腹痛。
体征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壁板状强直等腹膜刺激症状也较明显。
胸腹部X线检查如发现隔下有游离气体,则有助于鉴别诊断。
七.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 1.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右上腹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加剧,疼痛向右肩放射,伴畏寒发热。
右上腹局部压痛、反跳痛,可触及肿大的胆囊,Murphy征阳性。
胆囊坏疽穿孔时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但X线检查隔下无游离气体。
B超提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
2.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腹痛发作一般不如溃疡急性穿孔者急骤,腹痛多位于上腹部偏左并向背部放射。
腹痛有一个由轻转重的过程,肌紧张程度相对较轻。
血清、尿液和腹腔穿刺液淀粉酶明显升高。
X线检查隔下无游离气体,CT, B超提示胰腺肿胀。
八.直肠癌
1.内痔:患者以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是内痔的常见症状。
未发生血栓、嵌顿、感染时内痔无疼痛,部分病人可伴发排便困难,内痔的好发部位为截石位3, 7, 11点。
诊断主要靠肛门直肠检查。
首先做肛门视诊,内痔除一度外,其他三度都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
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可清晰见到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
直肠指诊虽对痔的诊断意义不大,但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如直肠癌、直肠息肉等。
最后作肛门镜检查,不仅可见到痔块的情况,还可观察到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可资鉴别。
2.直肠息肉:低位带蒂息肉脱出肛门外易误诊为痔脱出。
但息肉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多见于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