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宝安区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含详细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指定的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6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36分)(一)古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每组只选1小题,8分)(1) A ,愁空山。
蜀道之难,。
(李白《蜀道难》)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2)A,,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B想当年,,。
(辛弃疾《永遇乐亭口北园亭怀古》)(3)A,,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B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韩愈《师说》)(4) A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左传》)B ,不成器;人不学,。
(《礼记•学记》)(二)古诗阅读(8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3题。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答:3.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话“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请作具体分析。
(5分)答:(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4-8题。
任延字长孙。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
会稽颇称多士。
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
掾史曰请召之。
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
”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
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遂署.议曹祭酒。
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是以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太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注①),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
履.正奉公,臣子之节。
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
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
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
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延即发兵破之。
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注②)。
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
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选自《后汉书任延传》【注释】①交趾:地名。
②累息:因恐惧而呼吸急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遂署.议曹祭酒署:签署B.每致.困乏致:招致C.履.正奉公履:实行,做D.左转..召陵令左转:降职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任延培养、任用、尊重人才的一组是(3分)①会稽颇称多士②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③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④延自临殡,不朝三日⑤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⑥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A.②④⑥B.①③⑤C.③④⑥D.①②⑤6.对原文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A.任延济困敬老:对贫穷的属官,分出自己的俸禄周济他们;对孝子,经常予以慰问和勉励。
B.任延任地方官时重视发展生产。
不善农耕的九真之民,在他的指导下制造农具,开垦荒地,逐渐由贫穷变为富足。
C.任延直言敢谏。
他认为有着很好声望的上级长官其实一味利己,不是忠臣,因此拒绝了皇帝要求他遵从上级长官的劝告。
D.任延敢于除暴安民。
他任武威太守后首先镇压了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及宾客多人,又平定了田绀之子田尚策动的暴乱,使官吏、民众非常敬畏。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5分)(2)延即发兵破之。
(3分)8、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40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短篇小说,完成9-11题一小时的变故[美]凯特·肖邦亲友们都知道马拉德太太的心脏有问题,因此,在向她透露她丈夫的死讯时,十分小心,尽量婉转。
是她姐姐约瑟芬告诉她的,话说得吞吞吐吐、遮遮掩掩。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兹也在她身边。
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时,他正好在那里。
布伦特里·马拉德的名字在“遇难者”名单的最前面。
为了把真相弄清楚,他只是根据另外一份电报把出事时间记了下来,就抢在其他不太小心、不够体贴的朋友之前捎来这一不幸的消息。
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目瞪口呆,无法接受这一现实,而她却不一样。
她立刻扑倒在姐姐的怀里,号啕大哭起来。
当一阵悲哀消退之后,她独自一人走进自己的房间里,不愿让任何人跟着她。
卧室的窗户开着,窗前摆着一把宽大、舒适的安乐椅。
她筋疲力竭地一屁股坐进椅子,疲惫缠着她的身子,似乎就要触及她的灵魂。
屋前空旷的广场上,春意盎然,新春骚得树梢颤栗。
空气中弥漫着春雨芬芳的气息。
楼下沿街叫卖的商贩正吆喝着兜售商品。
远处有人在唱歌,曲调隐隐约约地传入她的耳朵。
屋檐下,无数麻雀唧唧喳喳地叫着。
窗户的西面,朵朵云彩相互交汇,一朵堆积在另一朵的上方。
透过云层,片片蓝天随处可见。
她静静地坐在椅子里,头枕在靠垫上,只有当一阵呜咽涌上她的嗓门时,她才动一动,像一个哭睡着了的孩子在梦中还在啜泣一样。
她还很年轻,面容白皙、安详。
脸上的皱纹显示出一种压抑,甚或是某种力量。
但是,此刻她目光呆滞,茫然地直盯着远方的一片蓝天。
这不是思索的目光,而是理智的思考暂时停止活动的征象。
某种东西正在向她逼来,她等待着,诚惶诚恐地等待着。
等待着什么呢?她不知道。
这种东西太微妙,太难以捉摸,她说不清楚。
但她感到它正在空中蔓延,它穿过弥漫于空气中的声音、气味和颜色慢慢地逼近她。
此刻,她内心骚动不安。
那种向她逼近、将要缠住她的东西在她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了。
她正努力凭着自己的意志来抗击它,但是她无能为力,她的意志力如同她那双白皙纤细的手一样无力。
她干脆任其自然,这时一个轻如耳语般的词从她那微启的双唇中逃逸出来。
她屏住呼吸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由,自由,自由!”那茫然而随后变得惶恐的目光从她的眼中消失了。
现在,她两眼炯炯有神,闪闪发光。
她心跳加快,热血沸腾,周身无一处不畅快。
她并没有停下来扪心自问一下,是否是一种可怕的欢娱在控制着她。
十分清晰的是,一种昂扬的感觉使她能够打消那种无足轻重的联想。
她知道,当她见到丈夫的尸体时她还会哭泣。
那双曾经亲切、温柔的手现在已经僵硬;那张总是情意绵绵地面对着她的脸庞已经变得凝固、灰暗、死气沉沉。
然而,瞬间的痛苦之后,她看到了完全属于她自己的那漫长、绵延的未来的岁月。
她张开双臂去拥抱它们。
在未来的岁月里,她不再为别人而活着;她将为自己而活着。
再也没有任何强大的意志盲目地坚持要征服她了。
男人和女人总是盲目地坚持他们有权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在同类的身上。
当她在那顿悟的瞬间之后再来看待这种行为时,不管其意图是善意还是恶意,它都显得不亚于一种罪恶。
不错,她曾爱过他——有时候,然而并非经常是这样。
这又有什么关系!她突然认识到自主才是她生命中最强烈的冲动,拥有了它,爱情,那未解之谜,又有什么价值?“自由了!彻底自由了!”她反复低声吟道。
约瑟芬跪在紧闭的房门前,嘴唇对着锁眼恳请进去。
“路易斯,开门!我求你了;开门——你会把自己弄出病来的。
你在干什么,路易斯?看在上帝的面上,开门吧。
”“走开。
我不会把自己弄出病来的。
”的确,她不会的。
透过那扇敞开的窗户,她正在畅饮的恰是生命的精髓。
她的想象力正沿着未来的时日自由驰骋。
春天,夏天,一年四季都将属于她自己。
她低声快速祈祷着长命百岁。
就在昨天,她一想到生命如此漫长还感到不寒而栗。
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的姐姐的胡搅蛮缠下把门打开。
她的目光中充满胜利的喜悦,不自觉地摆出了胜利女神般的姿态。
她搂着姐姐的腰,一起走下楼梯。
理查兹站在底下等着她们。
这时有人用钥匙在开前门。
进来的竟然是布伦特里·马拉德,他提着旅行包和雨伞,镇定自若,略显得风尘仆仆。
他离事故发生地很遥远,甚至不知道发生了火车事故。
眼前的情景使他愣住了:约瑟芬尖叫一声;理查兹迅速移动身子站在他和妻子之间,试图挡住她的视线。
然而,理查兹还是太晚了。
当医生们赶到时,他们说路易斯死于心脏病,死于致命的喜悦。
(选自《名作欣赏》,2006年第2期)9. 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 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具体细致的行动描写,反映了女主人公路易斯生命中最后一个小时的大喜大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路易斯的死让人感到愕然,但作者在小说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两次提及路易斯的心脏病,这就为小说结局增加了一定的可信度。
C. 这篇小说主要的艺术手法是反讽,比如亲友们都确信丈夫马拉德的死对妻子路易斯来说是个噩耗,而路易斯竟然从丈夫的死讯中得到了极度的快乐,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D. 当路易斯独自疲惫地坐在房间的安乐椅上茫然地看着蓝天,等待着喜悦的到来时,她感到诚惶诚恐,这说明她已经意识到向她逼近的喜悦是违背社会道德准则的,但她还是任其自然并热烈地拥抱那前所未有的喜悦。
E. 这篇小说以辛辣的言辞,对路易斯隐秘内心的罪恶情感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讽刺,让路易斯在致命的喜悦中猝然死去,充分显示了小说作者的价值判断。
F. 小说中的亲友、丈夫、医生等人物构成了主人公路易斯生活的社会环境,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力量正来源于社会环境对她的角色定位与她对自己处境的认识之间巨大的矛盾和反差。
10. 画线的两个段落描写的是窗外的春景。
删除这两个段落好不好?为什么?(6分)答:11. 医生认为路易斯“死于致命的喜悦”。
你认为路易斯因何而死?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8分)答:(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4题别了,“不列颠尼亚”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
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四时三十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
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四时四十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