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8年初中物理考试说明一、考试范围初中毕业生学业暨高中招生考试的考试范围在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减小了考试范围。
二、考试形式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㈠内容结构与比例力学约占40%,光学和热学约占20%,电学约占40%。
㈡题型结构与比例选择题(单项选择)约占30%、填空、作图题约占15%、实验探究题约占27.5%、论述计算题约占27.5%。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价值观,考查学生对物理、社会和技术相互关系的理解,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与物理实验能力等。
物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大方面。
㈠科学探究1.提出问题⑴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⑵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⑶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2.猜想与假设⑴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
⑵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⑶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⑴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
⑵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⑶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⑷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需要的器材。
⑸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⑴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
⑵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⑶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⑷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⑸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5.分析与论证⑴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⑵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
⑶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⑷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⑸了解分析与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6.评估⑴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⑵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⑶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⑷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⑸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7.交流与合作⑴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⑵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⑶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⑷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⑸了解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㈡科学内容物质部分1.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会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3.会探究并了解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区别蒸发和沸腾,了解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5.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6.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7.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运动和相互作用部分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3.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合适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4.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了解匀速直线运动。
5.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6.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及其作用效果。
7.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8.了解重力、弹力的产生以及重力三要素和弹力大小与形变的关系。
9.了解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探究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0.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根据平衡条件由一个力确定另一个力。
1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及其建立过程和方法,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12.了解压力概念,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3.会探究并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与计算公式。
14.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5.认识浮力,会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6.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7.了解力臂概念,会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18.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19.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20.会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21.会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2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23.会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4.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5.认识磁场。
知道地磁场。
26.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会探究并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27.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8.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了解发电机原理和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量部分1.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能用实例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4.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5.知道机械效率。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6.了解内能和热量。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7.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8.知道电路各部分的基本作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9.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10.知道电流、电压及其单位,知道干电池及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值,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11.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12.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会测量导体的电阻。
13.了解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14.会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
15.理解电功和电功率,会用电能表测量电功,会测量用电器的电功率。
16.了解用电器的铭牌,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17.了解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8.了解家庭电路。
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19.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
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中考物理试卷分析与复习策略一、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分析(注意:以下内容分析对象皆为重庆市近3年6套中考物理试卷。
)就难度系数分布来看,高区分度的题主要集中在第8题和第12题,第7题和第11题也有一定的区分度。
从“双向细目表”看近3年知识点考查频率1.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8个小题,每题3分,共24分,占30%。
填空、作图题:6个小题,每题2分,共12分,占15%。
2.内容结构以及分值选择题:多以估测、现象识别、概念理解、分析推理、综合应用为主;填空、作图题:考查基本概念、规范作图、开放信息、规范表达、综合应用为主;3.知识点考查频率PS:数字代表考频,例如:“长度3”指的是近三年6套物理真题中有关长度的知识考查过3次。
总体概括对历年考题汇总分析发现:选择题、填空作图题没有遗漏考试说明中的任何一个考点!基础题稳定:常见量估测;光现象、热现象和电磁现象的识别;力和运动概念理解;物理量的基本计算;受力、光的传播、电路结构的直观描述(即受力图、光路图、点路图)等。
对物理学史、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更生动”,有些年份未出现。
难点交替出现:动态电路分析,密度、压强、浮力综合,两大难点在试题中的关键位置(7题、8题、11题、12题)组合式交替出现。
从“双向细目表”看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命题导向机械类:以滑轮组为主,主要考查基本物理量的计算,两力、两距离的关系,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常规!考查学生基本功是否扎实!动态电路:动态电路考法较为常规,主要考查电阻的变化引起电压表、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常规方法可以用欧姆定律,特殊方法串联电路电压分配与电阻的关系等;最值问题:用最值法或列不等式方程,对学生数据处理能力作进一步提升。
涉及液体压强、浮力、液面变化: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建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学生易把杆看作绳,易受惯性思维干扰。
AB卷总结分析预计今年的试题设计上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核心知识板块(“理解”层次依旧是:密度、压强、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
试题素材也必然多源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和社会热点问题。
保持稳定合理的试题区分度,全面考查学生能力,体现新课标精神,符合重庆市考试说明的要求!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对重点题(7、8、11、12题)的考点分布预测参照17年考点分布和重难点交替出现的大致规律。
2018中考选择题、填空作图题复习策略1.研究考试说明,按照考点分布作好全面复习。
2.选择题、填空作图题试题命制(1)科学性:结构以及内容标准化,难度分布合理,能力要求均衡,运算适量,兼顾城乡学生差异。
个别题目略增加难度,关注初高中衔接的知识点。
(2)多生活情景化,关注社会热点,科技发展,体现人文关怀,渗透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3)考试说明中的细小变化,在选择题、填空题的命制中又多了几条思路:6种物态变化不分彼此,复习要全面;光学的细微变化感觉依旧会以现象识别、平面镜成像探究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与成像条件为主;从电与磁内容的变化对学生能力要求不变,电生磁、磁生电、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仍可做选择。
重点题目复习:注意解决综合问题解题技巧的训练和总结。
二、实验、计算题分析与复习策略历年电学实验分析高频实验:测量小灯泡功率、测量小灯泡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主要考点:实物(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实验操作、数据及处理、实验方法、实验结论历年力学实验分析高频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8、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7主要考点:测量工具的使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数据及处理、实验方法、误差分析及评估2018中考实验题复习策略1.明确复习对象力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用表测量时间、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会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光学:★会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会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会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