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设计说明书丙烯和氨气的利用——15万吨丙烯腈的合成安徽工业大学第一章项目总论1.1 项目概况1.2 项目设计依据、标准及原则 1.2.1 项目设计依据1.2.2 项目使用的专业标准规范 1.2.3 项目设计原则1.3 产品及原料方案1.4 厂址概况1.5 项目意义第二章总图运输2.1 厂址选择2.1.1 设计原则2.1.2 厂址概况2.1.3 区位优势2.2 厂区布置2.2.1 编制依据2.2.2 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2.2.3 厂区总平面布置综述2.2.4 厂区布置的理念2.2.5 厂区布置与规划第三章工艺说明3.1 设计目标3.2 工艺路线分析3.2.1 丁二烯抽提工艺3.2.2 MTBE合成单元工艺3.2.3 MTBE合成和裂解联合工艺3.3 工艺流程说明3.3.1 工艺流程概述3.3.2 丁二烯抽提工段3.3.3 MTBE合成段及精制工段(8) ..........................................................42 4361.23ln=-9.24416+aKT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9) 42 (10) (42)6-49599=7.06810exp kRT × . . (12) (42)6+10-2-49599-7.06810exp-85858.266-=-7.31110exp IBIBMeOHMTBEIBMeOH arRTaarRTa . .=×× . . . . . .××× . . . .3.3.4 MTBE裂解段及异丁烯分离工段 (44)3.4 模拟过程3.4.1 模拟模块的选择和物性方法的选用3.4.2 模拟流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动力学3.4.3 模拟参数的优化(16) (54)()[]21iCKMEOHC=⋅.3.5 工艺创新点3.5.1 分隔壁塔的应用3.5.2 中间再沸器的应用3.5.3 分离过程的水循环3.5.4 MTBE精制塔进料方案的优化3.5.5 运用动力学模拟MTBE合成及分离反应3.6 全系统热集成及节能技术3.6.1 热集成3.6.2 节能技术第四章设备选型4.1 概述及选型依据4.1.1 概述4.1.2 选型依据4.2 塔设备选型4.3 换热器选型4.4 MTBE裂解反应器设计4.5 泵选型4.6 管道设计选型4.7 储罐选型第五章公用工程分配和辅助系统设计5.1 概述5.2 设计标准5.3 工业水系统5.4 冷却水系统5.5 冷冻盐水系统5.6 蒸汽和蒸汽冷凝水系统5.6.1 蒸汽系统5.6.2 蒸汽冷凝水系统5.7 锅炉给水系统5.8 工业和仪表压缩空气系统 5.9 火炬排放系统5.10 安全阀第六章自动控制6.1 控制要求6.2 控制概述6.3 过程监测与控制6.3.1 进料量的控制6.3.2 进料比的控制6.3.3 换热器的控制(2)物料流股与物料流股换热 6.3.4 隔壁塔的控制方案6.3.5 反应器控制系统示例6.3.6 催化精馏塔控制系统6.4 紧急停车系统第七章供电配电工程7.1 设计范围7.2 设计依据7.3 电力负荷的分级7.3.1 一级负荷7.3.2 二级负荷7.3.3 三级负荷7.3.4 本厂各级负荷说明7.4 供配电系统的组成7.5 变电所和配电间7.5.1 高压供电系统设计7.5.2 总降压变电所设计7.5.3 车间变电所设计7.5.4 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7.5.5 厂区高压配电系统设计 7.5.6 电气设备的选择7.5.7 继电保护的选择与整定 7.6 动力和照明7.7 防雷与接地7.7.1 建筑物的防雷与接地 7.7.2 厂区户外装置的防雷 7.7.3 厂区变电所的防雷7.7.4 接地系统第八章通信工程8.1 设计概述8.2 设计原则8.3 通信系统方案8.3.1 行政管理电话系统8.3.2 生产调度程控电话系统 8.3.4 有线电视8.3.5 扩音呼叫/对讲系统8.3.6 摄像头控制系统8.3.7 综合布线系统8.3.8 全厂电信网络第九章土建工程9.1 设计概述9.2 设计依据9.3 厂区自然条件9.4 建筑工程9.4.1 设计原则9.4.2 设计标准9.4.3 设计方案9.5 结构工程9.5.1 设计原则9.5.2 设计标准9.5.3 设计方案第十章给排水工程10.1 设计概述10.2 设计依据10.3 给水系统10.3.1 生水系统10.3.2 生活用水系统10.3.3 工艺软水系统 10.3.4 循环冷却水系统 10.3.5 消防用水系统 10.3.6 杂用水系统10.4 排水系统10.4.1 生活污水系统 10.4.2 生产废水系统 10.4.3 冷却水排放10.4.4 雨水排放系统第十一章采暖与通风系统 11.1 设计概述11.2 设计标准依据11.3 厂区所在气象条件 11.4 采暖方案11.4.1 设计概述11.4.2 设计方案11.5 通风方案11.5.1 设计概述11.5.2 设计方案11.6 空气调节方案11.6.1 设计概述11.6.2 设计方案第十二章储运12.1 设计依据12.2 储存系统12.2.1 原料储存12.2.2 产品储存12.3 运输系统12.3.1 原料运输12.3.2 产品运输第十三章消防13.1 设计中执行的相关标准及规范 13.2 消防建设13.2.1 厂房防火防爆13.2.2 储罐区防火防爆13.3 消防系统13.3.1 概述13.3.2 给水系统13.3.3 供电系统13.3.4 水消防系统13.3.5 泡沫灭火系统13.3.6 干粉灭火系统13.3.7 移动式灭火系统13.4 日常消防管理第十四章维修14.1 设计依据14.2 设计原则14.3 厂内日常检修与维护14.3.1 巡回检查14.3.2 同步检修与协同检修14.4 设备维护与检修14.4.1 压力容器、管道的定期检修 14.4.2 泵的检查与处理14.4.3 换热器的维修14.5 维修管理第十五章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15.1 概述15.2 设计依据15.3 职业安全15.3.1 工业毒物15.3.2 燃烧与爆炸15.3.3 噪声15.3.4 腐蚀15.4 工业卫生15.4.1 车间的卫生特征分级15.4.2 工作场所15.4.3 辅助用室15.5 安全卫生管理机构15.6 事故防护与控制15.6.1 事故预防措施15.6.2 事故的应急措施第十六章环境保护16.1 废气污染源及治理(一)废气污染源(二)废气治理16.2 主要废水污染源及治理 16.3 主要固体染源及治理 16.4 噪声污染源及治理(一)噪声污染源(二)噪声治理16.5 防治措施一览表第一章项目总论1.1 项目概况本项目的目标是为一以丙烯/氨气为原料的烃化工综合企业设计一个生产丙烯腈的系统。
本项目为年产15万吨的丙烯腈的项目,建于南京化学工业园1.2 项目设计依据、标准及原则1.2.1 项目设计依据(1)2012“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第六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指导书(2)国家在化学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3)化工、机械、环保的等方面相关国家标准(4)本组编制的项目可行性报告1.2.2 项目使用的专业标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定》(GB50057-20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SH3063-1999);《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10】第127号)《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动部发[1996]140号;《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工业粉尘排放标准执行》(GB16297-1996);《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执行》(GB12348-20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执行》(GB8978-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化工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国家石化局(1999)第195号文)。
1.2.3 项目设计原则(1)本项目的目标是以丙烯、氨气为原料生产丙烯腈;(2)项目建设遵守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法令,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贯彻有关部门的颁发标准和规范合理安排建设周期,严格控制工程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和投资;(3)采用成熟而先进可靠的工艺生产技术,确保操作运行稳定、能耗低、三废排放少、产品质量好;(4)产品生产和质量指标符合国家及地方颁发的各项相关标准;(5)充分依托陕西延长石油现有条件和发展形势,有效地控制工程总投资,加快建设进度,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使本项目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6)在保证工艺生产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国产化的设备、材料,并控制投资在合理范围内;(7)为减小一次投资规模,活跃资金周转,采用滚动建设原则,即一次规划,分期建设。
(8)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实施,切实落实“三同时”的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9)遵循现行防火、安全卫生及劳动保护等有关规范,确保本项目在投产后能安全稳定生产,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
(10)重视环境保护、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中选用清洁生产工艺,三废治理、消防、安全、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运,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规定的指标,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不受损害;(11)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改进工艺、技术,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2)坚持“社会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行业、地区的发展规划,在项目调查、选择中对项目进行详细全面的论证;1.3 产品及原料方案1.4 厂址概况(1)独特的区位优势(2)港口及长江岸线优势(3)能源资源优势(4)便捷的产业配套优势。
(5)充足的人力资源优势(6)特殊的土地及税收政策优势1.5 项目的意义(1)该项目符合国家战略产业发展政策,投产后企业的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增加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