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_________元素衰变
2.表现形式:
水平运动:岩层水平位移,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___________ (1)地壳运动 和巨大的___________
垂直运动:岩层的上升或下降,引起地势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________: 形成火山和________高原
(3) _________: 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 结果:奠定_____________的基本格局,总的势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的_____能
2.表现形式:风化、___________、搬运、__________
3.结果: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_______________ 三.山岳的形成
四.山岳的交通
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优先建造成本_____、难度较_____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修建公路时,人们通常把线路的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呈 “_____”形. 五.河流地貌的发育 1.侵蚀地貌:
构造形态 形态 岩层新老 一般地貌 地形倒置 资源
背斜 向______拱起 中心:____两翼:_____ 山岭 背斜成谷 多石油 向斜 向______弯曲 中心:____两翼:_____ _______ ________ 多水 侵蚀形式 方向 河段 作用
溯源侵蚀 向河流_____ 上游、河源 河谷向_____方向伸长 _______ 垂直于地面 ________ 河床加_____,使河谷呈V 形 侧蚀 垂直于____ 中下游 河谷加宽,使河谷呈____形或槽形
堆积形式
位置
成因
构成
特点
洪积—冲积平原 山前 地势变平,水道开阔,流速变___ 洪积—冲积扇 坡度大、狭长 河漫滩平原 ______ _____岸侵蚀,_____岸堆积 河漫滩 ______ 三角洲平原
河口
坡度平缓,流速减慢
三角洲
广阔
老 新 中心 中心
两翼 两翼 向斜
背斜 结构: 上游、 2.堆积地貌:
姓名: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高原:河谷两岸河漫滩土壤_____、水资源_____
气候_____
狭长带状山区:洪积扇、冲积扇和
河漫滩平原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_____
条带状
平原:河漫滩、_______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水路交通________
地势低平、
地势平坦、
地区聚落分布原因形态
团状、
带状
水
生物
气候
土壤
地貌
土壤生物
水
地貌
气候
3.河流的发育
4.河流地貌与聚落分布
第五章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地理环境主要由五大元素构成:
________(气候)、水、生物、_________(地貌) 、___________
2.地理要素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
(1)示意图: (意义: 每两个元素之间都有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实现形式:三大循环
Ⅰ水循环(见第三章)
Ⅱ生物循环:
Ⅲ岩石圈物质循环:
降水、冰雪
融水汇集沟谷流水沟谷加深、延长
下蚀地下水
补充
V形谷
河流
侧蚀
河湾槽形河谷
堆积
侧蚀
侵蚀(凹岸)
堆积(凸岸)
重熔再生
冷却凝固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纬向地带性:
位置: 内陆
沿海:
自然带: 荒漠森林
3.垂直地带性:课本P101活动题的图.
白色试卷第四章、五章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
21.(1、2小题每空1分,3小题3分,4小题4分,共13分)
(1)A以溯源侵蚀为主,D以侧蚀为主。
(2)洪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3)右凹岸与地转偏向力对河水的共同影响
(4)C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等(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给3分)
22.(共10分)(图中所示地区为冰岛)
(1)北温带大西洋北冰洋(2)平原、丘陵地处高纬,海拔也较高
(3)受北大西洋暖流(或暖流)影响(4)背向(分裂) (5)地域性
23.(每空1分,共10分)
(1)光合作用;(2)A土壤,B植物,C动物,D微生物。
(3)物质,化学元素,能量,有机,无机。
24.(共10分)
(1)A:高山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2分)(2)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的差异(2分)(3)垂直自然带数目多自然带谱较完整(2分)
原因:南坡从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较大(2分);且南坡纬度较低、是迎风坡(2分)。
25.(每空2分,共12分)
(1)向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2)山地向斜轴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丙喀斯特(岩溶)26.(共12分)
(1)B (2分)(2)C 冰川的侵蚀作用(4分)
(3)A和E A是风蚀蘑菇,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E是沙丘,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