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港岚山港区北作业区一期码头(围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补充资料:一、渔业资源现状资料来源于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2009年5月进行的30个站位(见表1、图1)的取样调查。
图1 渔业资源、鱼卵仔鱼调查站位因RS11站底质为石块,导致拖网时网破,调查未能完成,实际完成站位23个。
(1)种类组成本次调查共出现渔业资源种类58种,其中鱼类37种,占总种类数的63.8%;虾类14种,占24.1%;蟹类3种,占5.2%;头足类4种,占6.9%(见图2)。
图2 渔业资源种类组成表2 渔业资源种类名录种类序号名称拉丁名(2)资源量组成及平面分布状况调查海域渔业资源平均渔获量为53.6kg/h,平均资源密度为22816.4尾/h,平均资源量为402.2kg/km2。
其中,渔获量大于100kg/h的站位2个,分别为RS22站和RS23站,渔获量分别为148.9kg/h和145.9kg/h;渔获量在50~100kg/h的站位8个,分别是RS25、RS24、RS08、RS20、RS07、RS13、RS09和RS10站,渔获量分别为96.0kg/h、84.2kg/h、78.3kg/h、78.1 kg/h、76.9 kg/h、66.7 kg/h、65.4 kg/h和59.0kg/h;渔获量在25~50kg/h的站位6个,分别为RS12、RS18、RS15、RS14和RS28站,渔获量分别为48.6kg/h、47.6kg/h、45.9kg/h、34.3kg/h和32.3kg/h;其余站位渔获量在10~25 kg/h,渔获量最低的站位为RS19站,仅10.8 kg/h(表3)。
表3 各站位资源分布一览表23个站位中,资源密度超过1×105尾/h的站位1站,为RS23站,资源密度为170703尾/h,资源密度在1×104尾/h以上的站位有15个,分别为RS09、RS20、RS22、RS25、RS28、RS07、RS10、RS15、RS12、RS08、RS14、RS16、RS30、RS21和RS24站;资源密度在5000~10000尾/h的站位有RS13、RS17、RS26和RS18站;资源密度在3000~5000尾/h的站位有3个,RS29、RS19和RS27站,其中资源密度最低站位为RS27站,仅为3680尾/h。
(3)资源结构及优势种类以重量计,本次调查鱼类占74.7%,无脊椎动物(虾、蟹、头足类)占25.3%;以数量计,鱼类占74.5%,无脊椎动物占25.5%。
本次调查中,重量组成比例超过1%的种类有14种,分别是方氏云鳚23.8%、尖海龙18.7%、短鳍衔13.1%、细纹狮子鱼8.1%、长蛸7.2%、戴氏赤虾4.4%、鳀4.4%、口虾蛄2.7%、六丝矛尾鰕虎鱼2.6%、短蛸2.3%、玉筋鱼1.8%、大泷六线鱼1.7%、枪乌贼1.3%和双喙耳乌贼1.3%。
表4 资源结构特征及相对重要性指数数量比例超过1%的种类有12种,分别是尖海龙45.7%、戴氏赤虾18.1%、方氏云鳚7.2%、短鳍衔6%、六丝矛尾鰕虎鱼4.2%、细纹狮子鱼2.5%、海蜇虾2.1%、疣背宽额虾1.8%、中华安乐虾1.7%、玉筋鱼1.6%、双喙耳乌贼1.4%和枪乌贼1.1%。
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计,优势种有4种,分别是尖海龙、方氏云鳚、戴氏赤虾和短鳍衔,重要种有13种,分别是细纹狮子鱼、长蛸、六丝矛尾鰕虎鱼、鳀、短蛸、大泷六线鱼、枪乌贼、双喙耳乌贼、口虾蛄、海蜇虾、玉筋鱼、疣背宽额虾和中华安乐虾。
(4)鱼卵、仔鱼分布资料来源于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2009年5月进行的30个站位(见表5、图3)的取样调查。
图3 鱼卵仔鱼调查站位1)采样方法鱼卵仔稚鱼样品的采集采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口径80cm,长280cm,筛绢规格38GG,水平拖网5min,拖网速度2nmile/h,采集的样品经5%甲醛海水溶液固定保存后,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分类鉴定和计数。
2)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1)种类组成调查期间30个站位共采获鱼卵190404粒(表6),隶属于5目6科6种,1种鉴定到属,其余5种均鉴定到种;仔鱼64尾,隶属于2目2科2种,均鉴定到种。
其中,鳀鱼卵25500粒,占总卵数的13.4%;蛇鲻1378粒,占总卵数的0.7%;斑鰶1310粒,占总卵数的的0.7%;高眼鲽118粒,占总卵数的0.06%;鲐48粒,占总卵数的0.03%;梭鱼2粒,占总卵数的0.001%;蛇鲻仔鱼46尾,占仔鱼总数的71.9%;斑鰶仔鱼18尾,占总卵数的28.1%。
在采获的鱼卵中,死卵达162048粒,占总卵数的85.1%。
(2)数量分布30个站位鱼卵的平均密度为1.06×108粒/km2,仔鱼的密度为3.56×104尾/km2。
调查的30个站位中,RS18、RS24两个站位未出现鱼卵及仔鱼,其余站位均有出现,出现频率为93.3%(表7)。
二、损失量评价结果(一)根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的规定,对工程建设所造成的生态损失进行估算。
(1)底栖生物损失量工程对底栖生物影响主要分为二个部分:①填海造地;②填海、疏浚的悬沙扩散。
A.填海造成的损失量根据海洋生物现状调查可知,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9.22g/m2,填海面积为59.2451万m2,该区域底栖生物在挖掘过程中几乎100%死亡,根据式5.4-2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为5.46t。
B.填海、疏浚的悬沙造成的损失量根据现状调查可知,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9.22g/m2,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填海、疏浚及悬浮沙增量超一(二)海域影响面积为226万m2(填海悬沙扩散面积149万m2 + 疏浚悬沙扩散面积184万m2 —填海、疏浚重合面积48万m2—填海面积59万m2),该区域底栖生物会受到间接影响,底栖生物损失率按10%计,由式5.4-1估算,则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为2.08t。
(2)鱼卵仔鱼损失量A.填海造成的损失量根据渔业资源现状调查资料统计,海域鱼卵平均密度为1.06×108粒/km2计,仔鱼平均密度为3.56×104尾/km2。
工程用海区域内,原有的海洋生态系统基本被破坏,造成相应的鱼卵和仔鱼全部死亡。
工程填海面积59.2451万m2,根据式5.4-2工程填海区域造成的鱼卵损失量为62.8×106粒,仔鱼损失量为2.1×104尾。
B.填海、疏浚的悬沙造成的损失量依据渔业水质标准要求,人为增加悬浮物浓度大于10mg/L,对鱼类生长造成影响,鱼卵、仔鱼因高浓度的含沙量部分死亡。
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悬浮物扩散增量超一、二类面积为226万m2,损失率按10%计,根据式5.4-1估算,施工期间悬浮泥沙造成的鱼卵损失量为24.0×106粒,仔鱼损失量为0.8×104尾。
(3)成鱼损失量A.填海造成的损失量根据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2009年5月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统计,成鱼平均生物量为300.4kg/km2,填海面积为59.2451万m2,按100%的死亡率,根据式5.4-2造成的损失量为0.18t。
B.施工期悬沙造成的损失量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施工期最大悬浮泥沙增量超一(二)面积约226万m2,成鱼损失率按10%计,由式5.4-1估算,施工期间悬浮泥沙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为0.07t。
(4)甲壳类及头足类等A.填海造成的损失量根据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2009年5月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统计,头足及甲壳类资源密度为101.8kg/km2,填海面积为59.2451万m2,按100%死亡,根据式5.4-2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为0.06t。
B.施工期悬沙造成的损失量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施工期最大悬浮泥沙增量超一(二)面积约226万m2,生物损失率按10%计,由式5.4-1估算,施工期间悬浮泥沙造成的底栖生物损失量为0.02t。
(5)浮游动物损失量根据海洋生物现状调查可知,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39.90mg/m3,浮游动物损失按10%计,平均水深为5m,最大悬浮泥沙增量超一(二)面积约226万m2,根据式5.4-1,造成浮游动物损失量为1.4t。
工程填海面积59.2451万m2,平均水深按5m考虑,浮游动物按平均生物量124.9mg/m3计,根据式5.4-2造成浮游动物总损失量为0.04t。
因此,工程共造成浮游动物总损失量为1.44t。
按照营养级十分之一转化定律,浮游动物转化为低级游泳动物损失量为0.14t。
各类工程施工对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影响的,其生物资源损害的补偿年限均按不低于20年计算。
占用渔业水域的生物资源损害补偿,占用年限低于3年的,按3年补偿;占用年限3-20年的,按实际占用年限补偿;占用年限20年以上的,按不低于20年补偿。
一次性生物资源的损害补偿为一次性损害额的3倍。
结果:本工程施工期间悬浮泥沙造成的生物资源损害补偿按损害额3倍计。
底栖生物按0.5万元/t,成鱼按1万元/t,鱼类苗种的平均价格按0.5元/尾计,甲壳及头足类按1.5万元/t计,因此,本工程生态补偿金额共计728.9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138718万元的0.5%。
详见表8。
对底栖生物、鱼卵和仔鱼的损失采用增殖放流的方法进行恢复和补偿,应与当地渔业部门协商确定投放站位、物种、数量和时间。
本项目附近海域无珍稀和濒危生物。
项目用海对其他海域海洋生物资源无较大影响,且不会破坏海洋生态结构,对海洋生态环境无明显影响。
表8海洋生物资源损失金额(二)其他评估方法根据《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评估方法》(DB37/T1448-2009)(以下简称《方法》)的规定,对工程建设所造成的生态损失进行估算。
根据《方法》中的海域界限,本项目位于山东半岛的南部海域;根据《方法》中“表2 海洋建设项目及油污染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内容”的规定,该项目属于填海造地用海,因此生态损害与补偿内容确定为:鱼类、甲壳类及头足类等、浮游动物、底栖生物。
本工程施工期间疏浚造成的生物资源损害补偿按损害额3倍计,填海造成的生物资源损害补偿按损害额20倍计。
底栖生物按5元/kg,浮游动物按5元/kg,鱼类按10元/kg,头足类、甲壳类按15元/kg计。
本工程生态补偿金额共计1286.2万元,约占工程总投资138718万元的1.0%。
详见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