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

无机化学读书笔记【篇一:无机化学学习心得】《普通化学》培训总结本人作为化学专业的一名普通老师,有幸参加了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在线培训课程,同济大学吴庆生教授主讲的《普通化学》生动形象,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丰富的经验以及独特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良多。

本门课程的培训视频以在校的普通化学及其相关课程的授课老师为对象,主要介绍了普通化学的课程定位、课时安排、教学理念、难重点教学设计、主要的教学方法、示范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前沿等内容。

通过主讲教师对其多年课程教学经验的分享,经过面对面交流,为我们指点迷津,提高了我们对本门课程教学能力。

我作为一名老师队伍当中的新人,需要从学生的学习思维模式和立场迅速切换到老师的授课思维状态,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我有了一定的感悟。

我初步明白,作为一名老师,要竭尽所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能,这是我目前以至于以后都要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

经过此次的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路,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丰富教学形式。

以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结合当代学生的性格特点,不拘泥于枯燥的理论教学,而要采用富有激情、生动形象、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把理论化学与生活中的化学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当然,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对一些无机化学当中抽象的内容,要采用动画的方式,具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他们更好地理解。

第三,教学要详略得当,对于重难点问题,要深入解析,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深入分析问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要将所学内容完美结合,前后串起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而且便于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非常感谢吴教授的精彩授课,同时非常荣幸有这次机会可以跟吴教授面对面交流学习,使我我受益匪浅,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交流、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篇二:无机化学心得】无机及分析化学心得班级:姓名:学号:无机及分析化学心得经过一个学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的感触颇多。

因为我是一名转专业的学生,所以在大二的时候才开始上这门课。

从一开始的自我想象容易,到自我感觉良好,到有点小小的紧张,再到立志要开始认真的学习,到感觉状态有所好转,再到充满自信。

这其中的纠结、艰辛和自豪,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描述清楚的。

再加上因为我想要获得保研的资格,因此我对于将这门课学好是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心情。

下面我就将会将我这一学期所收获的一一讲来。

从一开始的自我想象容易,这其中的莫名的自信感来自于因为我在高中的时候是一名理科生,当时的化学成绩自我感觉还行吧,所以在开学的时候说实话根本就没把《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当做我所学的重点去认真的准备。

到后来在开学的第四周的时候开始上无机化学的第一节课,那节课老师在无心之间问了一句:“同学们,现在这个班上有多少人在高中的时候是学的文科啊?”当时我们就只看见前后左右的人都举手了,还认识到只有我们极少数的人是大二的师兄师姐,所以在当时出于身为少数理科生的骄傲和一点点身为师姐的骄傲对这门课的自信又多了一层(虽然其中没有什么联系,但在当时我还真就这么想了,现在想想当时还真幼稚)。

在上了3、4节课的时候吧,紧张感开始出现了,在当时老师其实讲课是讲的很慢的,而我们差不多学到了胶体溶液那一节,当时在听胶团结构的时候,真的就只感觉眼前是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符在眼前飞舞,脑袋中是一片空白,感觉平时都听得懂得字怎么现在就不明白了呢?直到后来在课下复习的时候才渐渐的弄明白。

比如:agno3溶液与过量的ki溶液反应制备agi溶胶,其反应的方程式为:agno3+ki=agi+kno3又因为过量的ki溶液和固体agi粒子在溶液中选择吸附了与自身组成相关的i-,因此胶粒带负电。

而此时形成的agi溶胶的胶团结构此时,(agi)m为胶核,i-为电位离子,一部分k+为反离子,而且电位离子和反离子一起形成吸附层,吸附层与胶核一起组成胶粒。

由于胶粒中反离子数比电位离子少,故胶粒所带电荷与电位离子符号相同,为负电荷。

其余的反离子则分散在溶液中,形成扩散层,胶粒与扩散层的整体成为胶团,胶团内反离子和电位离子的电荷总数相等,故胶团是电中性的。

而吸附层和扩散层的整体称为扩散双电层。

从那节课后我就开始认识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是多么得错误,就算自己在高中的时候是一名理科生,相较于文科生多了一些比较基础的东西,但在学习知识上是容不得我们掉以轻心的。

而且在经过了一年多没有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的时间之后,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曲线,我对化学的基础知识早已就忘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

因此,在重新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之后,我首先需要做的便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开始了预习、复习之旅。

因为在课前的预习过程中对老师要讲的知识有了一个大体的框架结构,并将自己需要着重听的知识点标出,再经过课堂的认真听讲及课后对还比较模糊的知识点的复习,我对无极及分析化学这门课又重拾了自己的自信心,特别是在学到自己比较擅长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章节的时候,将之前因为自己的种种原因对无机及分析化学产生的恐惧感彻底祛除。

该章的要点和难点是:1、反应速率方程,反应级数,基元反应。

2、从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平衡常数表达式和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

4、非标准状态下自由能变化的计算(范特霍夫等温式),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化的关系。

5、从热力学分析理解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在这里我就对其中的一个小小知识点做一点分析吧。

如:满足能量要求的分子还必须处于有利的方位上才能发生有效碰撞。

例如:反应2no2(g)+f2(g)=2no2f反应机理为1)no2(g)+f2(g)=no2f+f(慢反应)2)no2+f=no2f(快反应)情况1:由于分子具有的动能小于活化分子的最低能量,所以为非反应碰撞。

情况2:由于分子具有足够大的动能(活化分子),而且碰撞的相对方向正确,所以为反应性碰撞。

情况3:虽然分子具有足够大的能量,但是由于碰撞的方位不对,不会发生反应。

由上面的推导我们可知:反应速率是由碰撞频率z,分子有效碰撞分数f,以及方位因子p三个因素决定的v=z*f*p。

因此,满足能量要求的分子还必须处于有利的方位上才能发生有效碰撞。

经过一个学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习,我的收获颇多,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更为重要的是我知道了对待学习的态度从来都应该是严谨不能怠慢的。

想学好化学就不要对它有任何的抵触和恐惧心理,要相信自己,只要方法得当功夫落到实处就能学好。

并且它与其他理科有所不同,在记忆方面要下很大功夫,各种化学式、反应原理、性质都要牢牢地掌握,这是做题的基础,因此大家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记忆老师讲的重点对于记忆化学式、性质等有很大的帮助。

并且我们要:1 、总结经验规律:掌握无机化学中规律性的东西对于更好地掌握、理解无机化学反应及其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重规律的总结。

2 、善于归纳总结:在无机化学学习中,会发现无机反应式错综复杂,且种类繁多,想要全部记住,记准并非易事,但若在平时的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将所学的每一章节的内容归纳出其知识网络图,相信学好无机化学并非难事。

3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学好无机化学,重在要有兴趣,培养学习兴趣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问题,或通过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与无机化学有关的问题,均能使我们能更近一步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建立起学习兴趣。

当然,以上仅是对课堂学习的一点补充,我们应该在认真听取老师的讲义并作好课堂笔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以上方法,才能学好无机化学这门课。

【篇三:碳族元素学习笔记——无机化学】碳族元素预习笔记一、碳族元素通性1、原子结构性质⑴相似性:?外层电子构型:ns2np2气态氢化物的通式:rh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通式为h2ro3或r(oh)4⑵递变性?+2价化合物主要氧化态稳定性:由上至下逐渐增强+4价化合物主要氧化态稳定性:由上至下逐渐减弱但铅(Ⅱ)化合物稳定性高于铅(Ⅳ),铅(Ⅳ)本身为强氧化剂。

?熔沸点降低(锡和铅反常),单质密度逐渐增大?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由于半径不断增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引力变小所致)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举个例子解释:碳酸h2co3。

(ho)2-co连接一个氧原子,氧原子强吸电子作用导致碳原子电子云密度下降,对应的碳原子同样要从羟基上边多取电子,那么最终结果就是羟基氧原子再把和氢原子公用的电子对拉向自己。

那么此时氢原子是缺电子的,就会很容易电离。

氢原子越缺电子越容易电离;那么对应的中心原子越吸电子,氢原子就越缺电子。

所以从上到下,元素原子电负性减弱,吸电子能力减弱,自然氢离子电离能力减弱,酸性减弱。

)?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第一电离能:由碳至铅逐渐减小(同主族由上至下半径增大,更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特殊:锡铅 ?熔沸点:由碳至铅逐渐减小(碳、硅为原子晶体,锗、锡、铅为金属晶体)二、元素的成键特性⒈碳:①共价键(sp:co sp2:乙烯 sp3:甲烷):碳碳,碳氢,碳氧键键能大,稳定,因此碳氢氧可形成多种有机化合物。

②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2.硅:①硅氧四面体形式存在(石英,硅酸盐矿)②硅硅,硅氧,硅氢键较弱,可形成有机化合物但数量较少3.锡铅:①离子键(+2氧化态,sno、pbo +4氧化态,sncl4)②共价键(+4氧化态,sno、pbo2)二、碳及其化合物1.单质(三种同素异形体)①金刚石:结构:sp3杂化,原子晶体,五个碳原子构成正四面体层与层之间靠分子见作用力结合在一起。

性质: 灰黑色,硬度小,熔沸点低于金刚石;润滑剂(同一层晶面上碳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层与层之间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由于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故很容易在层间发生相对滑动。

因为这些结构上的特点,导致它的强度、硬度很低,可以起到很好的减磨作用)③足球烯(主要介绍c60):(1)co物)②化性:还原性①物性:无色无味气体,中性氧化物,有剧毒(co可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生成羰基化合co+pdcl2+h2o==co2↑+2hcl+pd↓(此反应常用于co的定性检验)b.冶金工业上co是重要的还原剂feo+co=pd+co2(加热)加合性a.与fe、ni、co等过渡金属合成羰基化合物,分离,加热分解是制备高纯度金属的方法③制备:工业c+h2o=h2+co(加热)实验室hcooh=co↑+h2o(浓硫酸)co的分子轨道能级,形状和电子分布⑵co2 ①物性:无色无味气体,固体称为干冰,可溶于水,饱和溶液浓度在0.03~0.04mol/dm-3 不助燃(灭火)②化性:co2+2mg=2mgo+c(不能扑灭染着的镁)③鉴定:co2+ca(oh)2=caco3↓+h2o④制备:工业caco3=cao+co2↑(加热)实验室caco3+2hcl=cacl2+co2↑+h2o3.碳酸及其盐⑴碳酸:co2的水溶液,弱酸(co2在水中主要以水合分子形式存在,只有极少部分生成h2co3,碳酸为中强酸,水合二氧化碳与碳酸浓度比约为600,ph~4)⑵碳酸盐①难溶的正盐酸式盐溶解度较大,易溶的正盐酸式盐溶解度较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