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及其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历程——世界近代史(14世纪-20世纪初)及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时空整合Ⅰ.世界工业文明发展历程一、工业文明的含义工业文明是以工业化为重要标志、机器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社会文明形态。
其主要特征为工业化、城市化、法制化与民主化、教育普及、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非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增长等。
这些特征可视为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重要因素。
二、工业文明的内容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②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③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为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三个阶段:①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②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③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革命,最终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3.以全球化为主题,近代世界又是一部从孤立分散到逐步成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历史:①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②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③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④进入20世纪,全球化的潮流已不可阻挡。
三、世界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14-16世纪末,向工业文明迈进。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1.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2.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3.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和16世纪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二)17-18世纪末,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
17、18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运动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1.16-18世纪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组建商业垄断公司,垄断航海。
英国主要通过商业战争和掠夺、黑奴贸易、18世纪中期,英国夺取了大片殖民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2.17世纪经典力学体系形成: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牛顿以严格的数学方法和逻辑体系把宇宙的运动统一起来,标志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经典力学对欧洲知识界最显著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新的思维习惯,一是新的研究方法。
其中新的思维习惯——相信理性,怀疑旧权威(包括宗教)具有更深远的作用。
3.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8年光荣革命使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统治权,改造了君主制。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转变,确立了以法律保障个人自由权利的制度。
它启发和推动了美、法等国资产阶级争取普遍人权和国家公民资格的革命斗争。
18世纪早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4.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
它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核心内容是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
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学说、三权分立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等,描绘了未来国家制度的蓝图,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的作用,对亚洲国家的思想解放起了催化剂作用。
5.18世纪末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883年美国获得独立,不久制定《1787年宪法》,体现联邦制、分权制衡和民主共和原则,影响深远。
但它允许奴隶制存在,忽视了人民的基本权利。
6.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
(三)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不断扩展和完善。
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弊端的逐渐暴露,一些思想家和改革家纷纷提出改造资本主义的方案。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对“理性王国”和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的失望和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
1.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以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为基本特点的两极社会结构取代了传统的多层社会结构,并使思想政治领域、社会观念、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它引起了东西方关系的变化,使东方从属西方。
同时,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传到世界各地,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旧制度。
2.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和议会制的完善:开创了日后议会改革法案的先河,推动了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参与到政权中来,有利于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19世纪中期,在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组阁的责任内阁制度确立下来,英国议会制进一步完善。
3.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和1875年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其通过使法国政局稳定下来,加速了法国民主化进程,有利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由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普鲁士领导了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的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国人民追求民主制度的一大成果,它为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6.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①19世纪上半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兴起,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条件;②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与被压迫人民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思想武器,从此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发展;③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以无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新型国家政权,但此时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是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7.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①1859年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标志生物进化论诞生,其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把“变化”、“发展”的观念引入科学领域,使人类的思想发生了飞跃;②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与艺术占居主导,雨果、雪莱、海涅、德拉克洛瓦、贝多芬、约翰·施特劳斯等是杰出代表;③19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成为主流,巴尔扎克、狄更斯、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米勒、列宾等是杰出代表。
(四)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工业文明时代的纵深发展。
19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形成,大企业时代到来,以科技为依据、以提高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组织为组织形式的现代经济模式基本成熟,资产阶级代议制日益成熟,同时,以欧美工业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标志着工业文明向纵深发展。
1.1870年-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在电力的广泛运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新、新电讯手段的发明以及化学工业的建立等方面。
2.电气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德国科学家制成发电机,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电动机,随后,电灯、电话、电报等电气产品纷纷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成为人们所使用的最重要的能源,它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完成,而且加速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造成了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使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促进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加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同时也使经济危机国际化。
4.艺术的发展:光学的发展启发了印象派艺术的产生,代表有莫奈、梵高、塞尚;电气时代的到来,为电影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反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电影诞生。
Ⅱ.工业文明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化一、近代化的含义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1.从过程上看: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