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春昼原文及字词解释 春昼【原文】: 作者:李贺 朱城报春更漏转,光风催兰吹小殿。
草细堪梳,柳长如线。
卷衣秦帝,扫粉赵燕。
日含画幕,蜂上罗荐。
平阳花坞,河阳花县。
越妇支机,吴蚕作茧。
菱汀系带,荷塘倚扇。
江南有情,塞北无恨。
春昼注音: zhū chéng bào chūn gèng lòu zhuǎn , guāng fēng cuī lán chuī xiǎo diàn 。
cǎo xì kān shū ,liǔ zhǎng rú xiàn 。
juàn yī qín dì ,sǎo fěn zhào yàn 。
rì hán huà mù ,fēng shàng luó jiàn 。
píng yáng huā wù ,hé yáng huā xiàn 。
yuè fù zhī jī ,wú cán zuò jiǎn 。
líng tīng xì dài ,hé táng yǐ shàn 。
jiāng nán yǒu qíng ,sāi běi wú hèn 。
春昼字词解释: 1:朱城报春更漏转,光风催兰吹小殿:朱城,皇都也。
光风,和风丽日也。
2:巻衣秦帝,扫粉赵燕:巻衣,乐府有《秦王巻衣曲》,秦王卷衣赠所爱 之人。
扫粉,抹粉也。
赵燕,赵飞燕也。
3:日含画幕,蜂上罗荐:罗荐,席也。
4:平阳花坞,河阳花县:平阳花坞,汉平阳公主花坞。
河阳花县,潘岳为 河阳县令,遍植桃李,称河阳一县花。
5:越妇搘机,呉蚕作茧:搘,支也。
6:菱汀繋带,荷塘倚扇:繋带,荷初生状。
倚扇,荷叶展开如扇。
7:江南有情,塞北无恨:无恨,一作无限。
李贺人物轶事
: 李贺的小布袋究能装得下多少好诗。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卓吾在评论《水浒传》时曾指出:“非世上先有是事,即 令文人面壁九年,呕血十石,亦何能至此哉!”这里所说“呕血”一事,跟晋代 大名士阮籍因他母亲丧逝而喝酒二斗后, 便大哭起来并“因吐血”之事大为不同。
李卓吾所用的典故,正是唐人李商隐 所写《李长吉传》里的李贺少年写诗故事 。
李贺天才早熟,他在七岁时便写得一手好诗文,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
其时 担任吏部员外郎的大文豪韩愈及侍郎皇甫湜听说有这种奇事后, 开始还不大相信, 说:“要是古人,那还罢了;而今天居然有这样的奇人,那我们怎么能失之交臂 呢?”说罢,二人便联袂着要去探访个究竟了。
见到李贺还是个小不点儿的孩子时, 两位大人当即遂出题让他写作, 以便验 证李贺到底有无真才实学。
这李贺却也并不惊慌,向两位大人深施一礼,然后便 援笔写了一首在文学 史足以流传的名作《高轩过》,这首古诗 说的是: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韩愈他们见李贺诗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渊博, 谦虚和恭敬, 是他们很 久都没有见到过的,当即便惊喜万分地对之夸赞不已:“天才,天才!果然是名 不虚传哪!”从此,李贺的诗名传遍天下。
!”在离开时,他们还热忱地邀请李 贺到他们府第中作客。
经过这次来访,李贺的诗名遂越发大了。
但许多嫉妒李贺 的人说他父亲名字叫“李晋肃”, 其中的“晋”跟进士的“进”同音, 那是“家 讳”,是不能去参加进士考试的;这害得大文豪韩愈写了一篇著名的《讳辨》来 为之辨解。
然而,李贺此后的仕途竟因这些小人的恶意中伤,终究没能去参加进 士考试,从而埋下了他一生生活中那辛酸和贫困的因子。
但李贺的写作状态却是使人感慨以至于赞叹的。
他写诗不急着立题, 而是先 要到生活中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
他经常骑着一匹瘦马,带着家中的小童子,
边走边思索,一旦有了好句子 或是来了灵感, 他便把所想到的灵感火花急速记录下来, 并把它们投进小童 子所背负着的小锦囊里。
一到家里,他连饭也来不及吃,遂从小锦囊里拿出他白 天所投进去的断章零句,当即进行整理,并把它们写成一首首令人叫好的诗作。
他母亲看到这种情况,既心疼又欣慰地说道:“唉,看来我这宝贝孩子写作时非 要呕出心吐出血来,才肯罢休的呀!你怎么竟连饭也要忘记了去吃呢?” 事实上, 正是李贺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所以他所创作的大量诗作都成 为后人一再赞叹的对象。
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五言绝句, 绝大多数人在小学时就已读到过的。
而人们面对那些恶劣环 境下的现实时, 动辄就会说“这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呀! ”至于以前有人对 知名作家余秋雨 进行攻击时所集纳的一本名叫《石破天惊逗秋雨》的书,如同上述列举的, 究其实,这书名如同上述所引诗句 也都是李贺诗作中的句子。
由此可见, 李贺诗篇的应用机率至今仍是很高的。
而李贺之所以能有这么个令人欣喜的结果,跟他当年不是敷衍了事,而是进行 “呕心沥血”的创作态度大有关系。
李贺在长安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 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
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 成完篇。
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 友沈子明。
死后 15 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
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 贺临死时, 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 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 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 (李商隐 《李贺小传》 及张读 《宣室志》)。
昭宗时, 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
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 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 集注》。
李贺个人资料 : 李贺(约公元 791 年-约 817 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 洛阳宜阳县) 人, 家居福昌昌谷, 后世称李昌谷, 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有“诗 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 《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 诗 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 抒发 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 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 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 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 所以后人常称他 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有“‘太白仙才,长吉鬼 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 诗人。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 年)因病辞去 奉礼郎回昌谷,27 岁英年早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