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愧对一棵树-阅读理解及答案

愧对一棵树-阅读理解及答案

愧对一棵树
1.愧对一棵树
矫友田
(1)老屋的院子里曾长着一棵香椿树,那是父亲从一位亲戚家移植过来的。

它的主干虽然只有婴儿的胳膊粗细,却光洁挺拔,超过了老屋的屋脊。

(2)每到春天,香椿树便生出柔嫩的叶芽。

我们就会把那些像雉鸡翎一样对生的,且散发着特殊芳香的嫩叶采摘下来。

经盐水卤过之后,便成为一道鲜美的菜,可以直接就着玉米饼子或馒头食用。

嚼在口里,香气四溢。

(3)另外,还有一种在当时看来较为奢侈的吃法,那就是将卤过的香椿叶用刀剁成细末,而后再打上几个鸡蛋,用油炒着吃,更是鲜美无比。

(4)那时候,母亲总是要把采摘下来的香椿叶分成许多份,然后打发我给周围的邻居送去,让大家伙都尝一尝鲜。

因此,在我当时幼小的心灵里,时常会因为自家拥有一棵香椿树而感到骄傲。

(5)那年夏天,突然袭来一场台风。

街头上那些碗口粗细的柳树,有许多都被连根拔起。

我家院子里的那棵香椿树也没能幸免,被台风拦腰折断,只剩下半截光秃秃的树干。

尽管我们一家人对它精心呵护,在它剩余的半截树干上,也曾生出过绿芽。

可是不久,它便染上一种怪病,从断裂处到根部在一点一点地干枯,而我们只能期盼它奄奄一息的生命能够出现奇迹。

最终,奇迹并没有发生,那一棵香椿树死了。

没有香椿树的春天,我们一家人总是感觉少了一点东西。

(6)又一年春天,我和小伙伴在村头的树林里玩耍时,发现了一棵酷似香椿的小树苗。

它伸展着几排像香椿叶一样的叶芽,令我激动不已。

在几个小伙伴的帮助下,我们将那棵小树苗挖了回来,补种在先前那棵香椿树的位置上。

(7)傍晚,父亲从外面回来,他发现了院子里的那一棵小树苗后,惊讶地问道:“这是你栽的吗?”
(8)我得意地说:“是啊,这是我在村头的树林里发现的。


(9)父亲俯下身去,摘下一片嫩叶,用手指揉捏了几下,而后放在鼻子上嗅了一下,继而笑着对我说:“它虽然长得跟香椿树一样,但它可不是香椿树,它的名字叫臭椿。

不信你摘一片叶子闻一闻,上面有一股怪怪的臭味。


(10)我将信将疑地摘下一片叶子,像父亲那样将它揉碎,放在鼻子上嗅了嗅,果然有一股难闻的臭味。

此时,我才相信父亲的判断,极其失望地盯着那一棵小树苗。

(11)这时候,父亲好像是在安慰我说:“反正院子里还缺少一棵树,就让它长在那儿吧,臭椿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12)父亲的安慰,丝毫遮掩不了我内心的失望。

我像受到它的欺骗一样,越看它越不顺眼。

第二天,我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愤懑,将它连根拔了出来,折成几段后,扔到一边去了。

(13)然而,父亲见到那棵被我折断的小树苗之后,却惋惜地对我说:“臭椿树的叶子虽然不像香椿树叶子一样好吃。

可是,臭椿树也有它们的价值。

它们成材快,而且木质轻而坚韧,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它们的根、皮、果实都可入药,叶子还可以喂蚕,蚕茧抽丝可织椿绸。

简直浑身是宝啊!”
(14)听了父亲的这番话之后,我开始为自己冒失的举动而感到后悔。

即使在许多年以后,我仍会想起那棵被我伤害的臭椿树,并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愧。

(15)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错误,往往都是因为我们的无知,或被急功近利的心绪操纵之后而导致的。

愧对一棵树是一种警示,而愧对一颗心便是一种莫大的遗憾了。

第(5)段中划线句子的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10)段中“我将信将疑地摘下一片叶子,像父亲那样将它揉碎,放在鼻子上嗅了嗅”一句中加下划线词“将信将疑”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结合文意,说说第(15)段中写的“愧对一棵树是一种警示,而愧对一颗心便是一种莫大的遗憾了!”有什么样的含义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请说说文章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记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请结合内容和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从中得到的启示。

【链接材料】
你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注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

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

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节选自季羡林《幽径悲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
这句景物描写侧面表现了台风的猛烈,写出环境恶劣;暗示香椿树无法存活;为下文写“我”栽种臭椿树做铺垫。

【小题2】
意思是: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表现了“我”听完父亲对臭椿的介绍后内心的不甘。

【小题3】
这句话表现了“我”对毁灭了臭椿树后的遗憾和愧疚,告诫自己和别人面对曾经的错误不能一错再错,更不能辜负别人美好的心。

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起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的作用。

【小题4】
采用倒叙的方式;这样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小题5】
示例:这篇文章中的臭椿树毁于我的无知,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一文中的古藤也是毁于愚氓之手;生活中,我们不要因为无知而毁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最终造成难以弥补的错误和遗憾,如我们的童心、如文物古迹等等;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爱美护美。

(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
再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交代
故事背景等;最后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答题即可。

通过分析可知,第(5)段中
划线句子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这句景物描写侧面表现了台风的猛烈,写
出环境恶劣;暗示香椿树无法存活;为下文写“我”栽种臭椿树做铺垫。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一要明确词语原义,二要揣
摩词语语境义,三要紧密联系文章内容,四要联系文章主旨。

结合语境可知,
“将信将疑”意思是: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表现了“我”听完父亲对臭椿的介绍后内心的不甘。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做题时,一要紧密联系文章内容,二要联系文章主旨,三要结合写作背景,揣摩作者情感,四要联系具体语境,五要思考句子所在的位置。

这个句子在文章的结尾,因此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理解。

示例:这句话表现了“我”对毁灭了臭椿树后的遗憾和愧疚,告诫自己和别人面对曾经的错误不能一错再错,更不能辜负别人美好的心。

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起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的作用。

此题考查学生辨别记叙的顺序和理解倒叙的作用的能力。

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根据所叙情节发生先后的安排来判断即可。

通过对第②段分析可知本文用了倒叙这一记叙顺序。

倒叙的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通过分析可知,这里采用倒叙的作用是:这样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在理解全文(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材料)的中心,再联系实际生活,谈自己得到的启示。

示例:这篇文章中的臭椿树毁于我的无知,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一文中的古藤也是毁于愚氓之手;生活中,我们不要因为无知而毁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最终造成难以弥补的错误和遗憾,如我们的童心、如文物古迹等等;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爱美护美。

(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