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去会死

不去会死

长期旅行的人特别容易陷入这样的心境,厌倦日复一日的旅程,感性也逐渐磨损,对于旅途中邂逅的食物不再有任何的关心,只是不停地往前走,直到有一刻,回过神来自己也觉得愕然:“我到底要往哪里去呢?”或许,有这样感受的,并不限于旅人吧?”我们总是厌倦。

厌倦了现任女友,于是匆匆找到另一个女孩;厌倦了现在的工作,于是换了一项工作;厌倦了这种生活,于是骑着单车出去换一种生活。

可是,在避免厌倦的旅途中,我们却莫名其妙的产生了厌倦又能怎么办呢?人生也是一段旅程,石田裕辅告诉了我们该怎么避免厌倦。

敢于放弃,敢于离开。

二十六岁的石田裕辅是日本一家食品制造企业的白领,有着令人欣羡的工作。

却带着5300美金和一辆自行车,从阿拉斯加开始了自己的环游世界之旅。

就在开始前,自己的身体情况恶化,想起了从前一个算命婆婆给自己只适合安稳生活的预言,顿时想放弃整个行程。

即使上路之后在其实遇上的各种麻烦也让自己一度想要放弃。

可是,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促使他一路走下去,最终走到了最后。

其实,生活中我们更多地时候是害怕开始,害怕上路,害怕的时候只要试着让自己开始,哪怕先开始一小段,自己就会喜欢上那种改变和挑战的感觉。

睁开你的眼。

七年的时光,早已经让旅行本身变成了一工作。

正是因为这样,旅行已经像你的女友,像你的工作,像你的生活一样,变成了一种折磨的时候,你会满怀伤心地发现,原来你一直追求的像风一样自由的旅行,也成了一种禁锢。

怎么办?旅行了七年的作者用一首自己的歌唱了他心目中的答案:在柏油路上开着的白色小花我铅似的脚并未避开她踏过之后终于停下脚步蹲坐在破碎的花瓣之前为旅程而疲惫渺小的你啊来这里相会吧在今晚这样的夜里什么也别想在沙漠的繁星下让我们畅饮到天明等待明日到来在白色的朝雾中一起起程吧一场环游世界的寻找美景的旅行,其实更多的是寻找自己内心的旅行。

同样的旅行,作者却经历了那么多的感动:有着巨大蘑菇头的清田,厌恶人群特立独行的吉姆,独自过圣诞节却心地善良的犹他州老爷爷,·事事乐观却最终死在了西藏的诚司大哥,断了双腿却依然免费送香菇的华沙老伯·····太多太多,与其说作者是去环游世界,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第一”,他在途中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才是他生命中永远都不会磨灭的印记。

生活也是如此,没有完美的生活,只有不会生活的人。

我们往往去寻找远方的风景,却忘了身边的感动:你哪知道,父母的一通电话却是蕴藏着多少的牵挂?你哪知道,女友的一个短信却是饱含的多少柔情?你哪知道,朋友的一声问候却是你在他心目中七年沉淀的感情?未来还很远,可是,你身边的感动却从来不会消失不见。

<不去会死>刚一拿到这本书,想这个作者得是怎样一个超人似地人物,能够用7年半骑脚踏车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

没读几页才发现,原来这个环游世界的人一开始也是一个普通人。

也曾畏首畏尾犹豫不前,对自己一时头脑发热作出的决定动摇不已,窝在小旅馆里想出各种理由来拖沓出发的时间。

关键是他迈出去了,“想东想西都没用,去做就对了。

行动一展开,自然会产生力量。

”看这样的书会让压抑的心发出释然的微笑,让晦暗的心境照进人性温暖的阳光。

纵使世间有百般恶,也抵不过那一时善的感动,何况这善良犹如生命,即使戈壁荒漠也有它的存在。

在一个地方呆久了,由于环境的影响加之出于生存的本能,总是要给自己套上一件防护盔甲,虽不刻意为之,但丛林法则已在实施,紧张的工作快速的生活麻痹着心,轻易不会感动。

旅行将你拉出生活的战场,卸下紧张的心衣,露出柔软的心房,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给予,举手之劳的帮助,或那不经意的一笑都会触动脆弱的心弦,带来振撼心灵的感动。

生活在最普通生活中的人有着世界上最朴素的善良,最简单但最感动人的善良,只要你肯露出心来,就会感受到他们,就会为这久违的朴素的善良感动落泪。

他们是圣诞节让你进屋做客的老爷爷,是一个人住不说话只为你生火的艾伯特,是坐轮椅卖香菇的波兰老伯,是卖西红柿的莫桑比克妈妈。

作者石田裕辅是个日本人,作为环游世界的自行车骑士,一路上他也遇到了不少和他有相同爱好的同胞。

每当有人和他搭讪时,都问他是不是日本人。

同样是东亚人种,有着相似的文化和体格容貌,户外或驴行闯天下这种事我们不如日本人多。

有人认为,户外是小资们干的事情,要有钱又有闲,看看他们的装备就知道了。

也许目前在国内真的是这样,不过作为外行我没有发言权。

可看这本书中,包括作者在内的很多人都不是有钱人,都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上班族。

他们工作几年攒下一笔钱,可能会在最初的装备投入上花上一笔大价钱,然而这是必须且值得的,随后他们会经常睡帐篷,即使住旅馆也是最廉价的,作者在出发时为这个环球骑行只带了70万日元,中途还被人抢走了很多。

他们不是有钱人,可他们也是在享受生活,享受追逐梦想的过程。

周游世界靠的不是钱财,是毅力,是坚定不变的梦想。

这种毅力不同于角马驯鹿或太平洋鲑鱼那同样震人心魄的万里大迁徙,它们是在生存繁殖的动物性本能驱使下无可选择的创举,这种毅力是动物性的升华,是人区别于物在生存繁殖之外的追求与坚守。

发达国家之所以会比发展中国家多许多这样的人,关键不在财力,而在教育,在价值观,在人性的释放,在自由的选择。

物化教育下一切为了生存,为了生计,封妻荫子光大门楣。

人性教育下,遵从本性,自由选择,多元化价值观,花草共长。

因此日本会有一群石田裕辅,中国也会有,但目前只能是凤毛麟角。

石田在途中遇到一个女子,她也是一个旅行者,她有一个困惑:“我不知道自己要朝何方前进,也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长途旅行的人,走的时间长了,就会有这样的困惑。

从一开始的新鲜刺激,到后来的起床出发,再起床出发,一切又都变成了重复,两边的风景也不会再轻易打动心灵。

其实这样的困惑又何止只限于旅人,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旅人,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旅途上,在循环往复了那么久之后,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是否也会因为单调的乏味而叩问自己的心扉。

不要为终点遥远而灰心,不要因目标难以实现而沮丧,奔向终点的旅途,实现目标的过程,才是最享受的。

在努力的过程中,每天一睁眼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没有比这再充实不过的了。

在臆想中,在睡梦中,会一次次彩排成功后的喜悦与激动,为此而生的动力会推动着你不断向前,浑身流淌着活力。

这个实现与追逐的过程一定不要嫌它漫长,因为许多时候当你抵达终点后,你反而会很平静,之前一次次预演的激动并没有适时来临,并且马上就会很寂寞,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这也许就是得与失的微妙关系吧。

人生啊,幸福的是,抵达一处目的地后,不会迷路,依然知道自己的方向。

为什么很多人想去旅行,为什么总是在原始偏僻的地方面对简单纯朴的笑容而感动落泪,因为在逃离世故,在逃离伪装,在回归本性,回归简单纯朴。

每一个城市人都是一个远离故土的人,这个故土就是人类诞生的地方,自然,原始简单纯朴的自然。

很多去过西藏或非洲的人,会被那里原始纯美的自然环境震撼的热泪盈眶,他们认为那是神明的力量所致,实则不然,这无关神圣,这其实是一种乡愁,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归故土的感情。

所有神圣的东西,都是纯朴自然的。

宗教亦如是。

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努力让信众回归本心,解脱世俗的束缚,遵从原始的自然法则。

不论一个人再如何变化,都改变不了他的本心,只不过是在心之外套了一层层外衣,上了一副副枷锁。

因此,宗教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这就像佛教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一样,皈依宗教实际就是打开枷锁脱掉伪装回归本性的过程。

我们生活的地方,到处充斥着反自然的改变与矫饰,我们离开心越来越远,因此当我们置身简单纯朴的原始自然美当中,就会有回家的感动。

长期在外旅行的很多人都不会对偶遇的伙伴动真情,因为他们知道,这只是一面之缘,明天或下一分钟将永不相见。

因此他们不会浪费感情,动真心真情,对于相遇离别已经免疫,无痛无痒。

然而感情是用不完的,是不怕浪费的,即使知道下一分钟将不会再见,亦可真心相交,深情以待,难道我们动真情是为了以后的相交,是为了朋友数量的增加,不是,是为了此刻的相识。

或是不想受动真情之后的分别之痛思念之苦,而半掩柴扉,孰不知,门关久了,心会落满灰尘,心痛死不了人,心动是活着的美好,心痛是活着的证明。

我觉得石田这一路下来最大的收获是对命运的感悟——从不去会死到不会去死。

从信天由命,一切都是命运安排好的非人力能改变,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消极对抗,而要积极面对,命运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妙妙说过,命运在很多时候,取决于你在什么样的时间,出现在什么样的地点,做什么样的事情。

而这些并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是可以选择的。

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命运轨迹,很多人认为命中注定,不做努力,不去选择,一味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其实是自己没有抬头,环顾左右你会发现面前不是只有一条路,而是很多条,他们或隐蔽,或泥泞,但会引你通向不同的世界。

很多日本人通常骨子里天生有股拗劲,说的好听是执着,说的难听是犯傻,他就属于那种近乎偏执的犯傻。

就好比想追求一个美女时心有畏意不敢接近,而某个人脸皮厚胆子大尽管被一次次地拒绝他还是死磨硬泡,所有人都认为他是在犯傻,然而到最后他却能修成正果。

世界上好多事情能办成,往往就是靠着最初那股子傻劲。

石田裕辅就是这样一个浑身冒着傻气的日本人,在一家大企业里工作了4年就辞职出发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实在因为“行走世界”的梦胀得不行。

如果再不走就没有时间没有勇气了,而这欲望却没什么可能变小,倒是有可能在无止尽的加班,醉酒,孤独和沮丧后加倍折磨。

有时候我想如果不是因为“不去会死”这么一个烂理由的话,时至今日石田很可能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

每天挤地铁,吃快餐,白天进出写字楼,晚上泡泡小酒馆或者回家吃着泡面看看A片,过着很多普通日本男人过的生活。

然而在这本书里他却骑着自行车像叫化子一样满世界溜达。

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拽的。

石田说:“与人相逢,并与他们创造出的回忆,是一种财富”;“邂逅,是旅途中最重要的”。

他花了七年半时间自行车单骑环游世界九万五千公里穿越87个国家,一路美景与孤独相伴,遇到过抢劫面对过死亡。

唯一忠实陪伴的单车总共爆胎184次,换过37次轮胎,最重的时候承载着80公斤的家当——还不包括他自己。

中间的坎坷和美妙都可以在这本书中细细品味。

在采访时石田说:“在开始旅行之前,我深深地觉得自己的人生像是在一条既定的轨道上运行。

但是,开始旅行之后,骑着自行车,借助这个工具向前走时,总会不时出现岔路需要由自己来选择。

即使碰上了强盗,虽然也会想“运气真是差劲”诸如此类的,但还是会一如既往地觉得“我得改变它”。

结果,我的旅行成了最美的旅行。

所以,如今我想,所谓命运,无非就是有许多分岔的时候自己去选择走哪一条道路,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不同。

”这是一种活“在路上”的人,陶醉在一种上瘾的美妙感觉中。

这本书是讲旅行和梦想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