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街区打造工作方案按照统一部署,为促进流通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挖掘消费新热点,推动我省商业街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分类指导,规范管理、优质服务,按照“提升老街区、发展新街区、创建名街区”的思路,培育一批与我省生态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XX省精品特色商业街区,全面提升特色商业街区的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环境生活品质,促进流通服务企业集聚,带动商贸、旅游、文化、会展融合,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合理规划,科学定位。
遵循“一街区一特色”,因地制宜,明确商业街的定位、特色、规模和目标,做到理念先行、规划先行,促进特色商业街区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二)挖掘内涵,强化特色。
依托本省或本地历史文化传承,充分挖掘原有商业街内涵,保护传统风貌的商业建筑,突出商业特色、产业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等优势,强化商业街独特性、差异性和不可复制性。
(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布局、政策支持、建设管理、优化环境、提供服务、督促检查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商业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商业街建设。
(四)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坚持生态街区、人文街区建设理念,强化文化内涵挖掘和生态环境塑造,充分贴近民心、体现民情、满足民需、改善民生,为城乡居民、商家和游客创建安全、舒适、和谐、诚信的经营和消费环境。
三、工作目标争取利用3—5年时间,积极推动省会城市、设区市政府所在地、风景旅游区建设特色商业街区,省会城市至少建设一条综合型商业街、每个区至少建设一条特色商业街,设区市政府所在地至少建设一条综合型商业街和一条餐饮特色街,因地制宜适当建设其它专业型商业街。
逐步在全省培育一批符合国家《商业街管理技术规范》要求、集聚效应显著、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鲜明、基础设施完备、街区管理完善、拉动消费作用明显、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特色商业街,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消费便捷、服务优秀的商业街网络体系。
力争到2020年,全省改造建设省级特色商业街80条以上,评选推荐国家级特色商业街6条。
四、工作重点(一)科学制定规划。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对本地商业街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制定本地区商业街建设、改造和提升工作的5年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按照“一街区一特色”要求,对空间布局、文化特色、业态定位、生态景观和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确立发展目标和计划进度,提出对商业街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分步实施商业街的建设改造提升工作。
(二)打造街区特色。
在特色街区新建、改造、提升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以产业发展的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为目标,整合市场资源,引导商家集聚,着力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品牌集聚度。
综合型商业街的培育,要注重把规模、经营、文化、特色、功能等要素进行整合,充分发挥购物、娱乐、旅游、商务、文化、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商业街集聚作用;专业型商业街的培育,应强调特色化、专营化、规模化;对于新建商业街,要注重市场定位清晰和个性化设计,强调业态结构合理和服务功能互补,实现错位发展,集聚特色品牌。
(三)完善综合功能。
从营造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完善商业街的综合服务功能。
在营造街道立面、店面、店招等建筑风貌和商品文化元素特色经营环境的同时,完善各种人性化、无障碍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街区的休闲、游憩、交通、购物等综合服务功能。
增强商业街及其周边区域的交通便利功能,营造舒适便利的消费环境。
(四)商旅文会联动。
充分发掘赣文化、赣菜美食等地域文化特色,促进购物、休闲、旅游、文化、会展互动。
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把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成为城乡居民和中外游客喜闻乐见的游憩消费场所。
(五)验收认定授牌。
省XX厅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和专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认定验收,对验收合格的授予“XX省特色商业街”牌匾,并择优向国家推荐申报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区。
五、申报条件“XX省特色商业街”的认定包括综合型和专业型两类。
综合型特色商业街是指在当地具有中心商圈地位,由多数量的商业及服务设施按规律组成,能够满足人们对购物及服务性消费的综合需要,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商业集群。
专业型特色商业街是指以某一行业为主,汇聚当地该行业众多知名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为消费者提供专业性消费的商业街区。
结合我省实际,申报“XX省特色商业街”应具备下列条件:(一)选址要求。
符合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商业网点规划要求。
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
邻近道路可负担该区域车流量时,可设计为步行街。
(二)街区环境。
以带状街道建筑形态为主体,商业店铺沿街两侧分布。
综合型特色商业街长度不少于500米,专业型特色商业街长度不少于300米;宽度可按街内设施和人流量确定,一般在20米至30米。
环境卫生、整洁。
(三)特色风貌。
在街区入口或显要位置要有体现街区综合性能的“街标”,建筑风格、景观设计、户外广告、公共设施设置风格统一,符合商业街环境的总体特色和风貌。
商业门店、牌匾、招牌、橱窗、广告、标志、店外照明和临街外墙的装修应与商业街总体风格保持协调。
(四)公共设施。
有良好的照明设施,夜景灯光应符合街景规划。
有与经营规模相配套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场、公用洗手间。
配置方便盲人、残疾人等使用的无障碍设施。
进入街区的主要道口应设立显著的标志,有条件的应设立服务台和指示导图。
(五)环保绿化。
街区内各设施应符合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要求,不应违反规定随意安装空调器、冷却、废气处理等设施。
应根据条件进行绿化,绿化的种植及养护符合当地绿化主管部门的规划设计要求。
(六)消防安全。
商业街内应设有消防通道,配备经消防主管部门检验合格的消防设施。
店外所有凸出招牌、广告、标志均应安全牢固并保证功能良好。
应有明显规范的消防、紧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设施等标志。
有健全的保安防范组织,有治安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检查和监督制度,并配合公安部门作好治安、消防、交通管理工作。
根据商业街的实际情况设计、安装必要的报警、视频安防监控装置等安全设施,对某些特别活动区域实施监视和录像。
(七)日常管理。
有相应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对商业街内的市容环境卫生与绿化、公共秩序与交通安全、公共设施、商业经营等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完善服务体系,制定规章制度,倡导诚信经营,完善业态布局和业种引导。
积极对外宣传、推介商业街,组织、支持商户开展主题商业促销文化活动,提高商业街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市场调研、业态布局和业种引导等工作。
(八)经营情况。
投入使用一年以上。
形成规模,运行正常,在全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综合型商业街,应有经营店铺100个以上,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以上,国内外知名连锁零售企业、知名品牌店(特色店)占街区内店铺总数的25%以上,整合规模、经营、文化、特色、功能等要素,具有购物、娱乐、旅游、商务、文化、休闲等多项功能,已成为当地的核心商圈;专业型商业街,应有某一类专业经营的店铺50个以上,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各专业性店铺数或营业面积应达到该街区经营场所面积的70%以上,汇集当地该类专业的知名企业,已成为当地乃至于全省、全国某一类商品或服务的特色化、专营化和规模化突出的街区。
六、申报程序(一)申报和推荐1.申请。
坚持自愿申报的原则,由商业街日常管理机构向设区市商务局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相关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1、商业街日常管理机构出具的书面《“XX省特色商业街”申报报告》,按照入选条件中的8项要求分别陈述;2、《“XX 省特色商业街”申报表》,加盖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同意申报的印章;3、《XX省特色商业街评价汇总表》,加盖商业街管理机构的印章;4、提供整个商业街相关视频资料(优盘和光盘均可);5、商业街的标志性景观、主要街区建筑、店铺等实物图片10张以上;6、规章制度材料;7、其它证明材料。
2.推荐。
设区市商务主管部门对提交申请的特色商业街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向省XX厅出具推荐意见。
(二)审查省XX厅成立“XX省特色商业街认定工作评审小组”,根据入选条件和有关要求,对各地推荐的商业街进行筛选和审核,并组织有关专家通过看申报材料、视频或者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现场评审,提出拟认定为“XX省特色商业街”的名单。
(三)认定1.审议。
“XX省特色商业街”名单经XX省特色商业街认定工作评审小组审议通过。
2.公示。
“XX省特色商业街”候选名单在省XX厅公共网站公示7天。
3.认定。
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省XX厅正式行文公布认定为“XX省特色商业街”,并颁发“XX省特色商业街”牌匾。
七、工作要求(一)加强领导。
特色商业街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它浓缩城市历史、彰显城市特色、展示城市形象,对创新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当地政府领导下,明确分管领导,确定工作机构,对创建特色商业街工作实施统一规划和领导。
要按商务部的有关要求和本方案,结合本地经济、区域、产业、历史和文化等优势,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内容,落实工作措施,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特色商业街建设、改造和提升工作,重点培育一批特色商业街。
(二)健全机制。
特色商业街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众多行政管理部门。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同财政、规划、建设、城管、工商、税务、消防、交通、环保等部门的协作,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形成推动本地区特色商业街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扩大宣传。
引导各地制定商业街宣传推广计划,加大对重点培育商业街的宣传力度。
以重点培育的商业街为载体,利用节假日促销、大型展会等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整体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政策扶持。
省XX厅将加强政策扶持,对示范效应突出的特色商业街区予以授牌,并在相关政策上予以倾斜。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加快出台财税、金融、用地等支持政策,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五)建立退出机制。
各设区市对获得认定的“XX省特色商业街”进行跟踪管理,对管理不善或经营消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特色商业街美誉度下降,不符合认定标准的要及时向省XX厅书面汇报,省XX厅每3-5年复审一次,有权要求限期整改、取消资格或不再核发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