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黄冈市名校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黄冈市名校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黄冈市名校联盟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一段时间后,考生通过扫描二維码查看考题视频讲解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节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即使是同一个节日,在不同历史时期,它的文化功能也会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而发生相应变化。

学术界普遍认为中秋节肇始于中唐,依据是中唐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文人赏月玩月诗。

唐代的科举制让大量文人为了科举考试和被举荐机会而产生迁徙大潮,他们背井离乡,聚集在长安、洛阳等地,努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期待着命运的垂青。

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的仙话在社会上传播后,文人们发现中秋满月最适宜“玩”,一方面是为了附会“月宫仙境”,另一方面也是借赏月来抒写自身的人生境遇。

从诗歌来看,赏月诗描述的场景多在塞外或异乡,或独酌或与两三同僚、知己赏月,除了对月夜景色的临摹、由明月普照而生发出的旅愁阖怨,还有月宫中的兔、姮娥等引起对月宫仙境的遐想。

唐代中秋玩月诗歌的诗境通常是比较清冷的,中秋在肇始之初就融合了自然与个体在时代的命运,赏月诗更是文人们经验世界的心灵化,“秋月”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忍受巨大孤独和寂寞的文人们寄托情怀苦闷的情感对象物,而月宫的美好传说,飘渺的仙境,长生的象征,又象征着文人的“诗意”审美和对功成名就的“圆满”生境界的追求。

在开放而气象万千的唐代,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但是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却难以把握和捉摸,中秋成为特殊时间节点下的文人们安顿精神、寄托人生理想的物象认同空间。

宋代,中秋习俗已经广泛渗透在社会各个阶层。

商业城市崛起,市民阶层形成,传统人文臻于成熟,人本追求凸显,“闲”与“适”,对宋人来说既是艺术境界也是人生境界。

宋太宗年间,皇上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因此宋代的中秋,不同于唐代的“清冷”,《东京梦华录》就生动地描绘了北宋时期开封市民中秋之夜赏月的热闹情景。

从皇宫贵族到普通市民,通宵达旦,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中秋夜的狂欢之中。

宋代商品经济繁荣,社会财富增加,较之前的传统儒家“养心莫善于寡欲”形成的拘谨、简朴、素朴的民风发生了转变,特别是“重利趋商”启动了人的本性欲求中所有的、久遭禁锢的享乐欲望。

这样恣意寻乐之风不独为富貴之家所独享,中秋节日赏月的全民狂欢,“秋月”成为民众在一年辛苦劳作后,通过消费,庆祝丰收宣泄的正规渠道,形成了民众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性认同空间。

明清之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一种新的道德价值思维方法正在破土而出,它所反映的是从“人的依赖性”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历史前进的方向。

在这样的时代中,中秋的节俗就更加世俗化,由注重公共活动逐渐收拢到注重家庭内部的成员交流。

表现出澄净清幽的天上圆月,围合宁静的院落,亲密和洽的亲人,三者在这一刻达到混融合一,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

总体来看,明清之后中秋节俗的功利性内容显著增强了,节日表现的公共性与家庭性这两者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内在张力,使得“圆月”中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形成了民众的情感认同空间。

(节选自张海岚《中秋节所蕴含的非物质文化,本质到底是什么》,《文汇报》2020年9月21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秋节的具体内涵也是动态发展的,每个朝代的社会需求决定着节日的具体内容。

B. 唐代文人赏月玩月诗歌的出现,与诗人人生境遇、个体命运和精神追求密切相关。

C. 宋代中秋节赏月与唐代大不一样,不仅是文人的感发,更是全民参与的一场狂欢。

D. 借月圆自然现象表达对人世亲人团圆的追求,成为明清时代中秋节日的重要主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文采用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详细阐述中秋节内涵自唐至清发展演化的过程B. 文章以唐代文人为例,论述了中秋是他们安顿精神和寄托理想的物象认同之所。

C. 第四段着重分析了宋代在皇帝的大力提倡下中秋成为全体民众狂欢节日的过程。

D. 最后一段阐述了明清时中秋节逐渐演化为人们贵人伦、重亲情的情感认同空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节日文化内涵的演变紧随时代发展与变迁,中秋节较之其他节日表现更为明显。

B. 宋代中秋节热闹、狂欢与经济繁荣紧密相关,经济发展是节日演化的第一因素。

C. 明清时中秋节重视家人的团圆,说明人们回归私人空间而不再看重公共空间。

D. 现在中秋节被定为法定假日,表明人们对节日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价值的推崇。

【答案】1. A 2. C 3. D【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每个朝代的社会需求决定着节日的具体内容”不准确,“社会需求”是个宽泛的概念,结合“在开放而气象万千的唐代,人人都希望建功立业,但是个体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却难以把握和捉摸,中秋成为特殊时间节点下的文人们安顿精神、寄托人生理想的物象认同空间”“对宋人来说既是艺术境界也是人生境界。

宋太宗年间,皇上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因此宋代的中秋,不同于唐代的‘清冷’”,可见文本着重从人们精神需求与节日的关系的角度分析,故选A。

【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第四段侧重论述的是“成为全体民在众狂欢节日”的原因,“在皇帝的大力提倡下中秋成为全体民众狂欢节日的过程”的依据不足。

故选C。

【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文中主要从人们的精神追求的角度来分析中秋节日内涵的演变,因此D项推断是合理的。

A项,“中秋节较之其他节日表现更为明显”错,文中没有这样的比较;B项,“经济发展是节日演化的第一因素”错,原文“宋代,中秋习俗已经广泛渗透在社会各个阶层。

商业城市崛起,市民阶层形成,传统人文臻于成熟,人本追求凸显”,可见经济发展应该是演化发展的要素之一,但不是第一因素;C项,原文“由注重公共活动逐渐收找到注重家庭内部的成员交流”并不意味着“不再看重公共空间”。

故选D。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眼金睛侯发山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

一般杂技演员都有绝招,否则,难以在这个行当里生存,一招鮮,吃遍天嘛。

可能大家都看过“口中喷火”的杂技,演员嘴里能喷出长长的火龙,或一团一团的火球。

大高早就不玩这个了。

按他的说法,这个是初级的,他玩的是眼中喷火,两股火苗从眼睛里喷出,像两条火蛇一样,而且,不是直线飞射,带拐弯的,像是舞蹈着的火龙,想想就很精彩,刺激。

当初,这个杂技没名字,传得久了,大家就叫它“火眼金睛”。

大高有个徒弟叫阿三。

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阿三一直想学习“火眼金睛”,这也是他当初拜大高为师的原因,大高没有答应。

问的次数多了,大高就告诉阿三,说眼里喷火是所有火术表演中最危险的,演员必须具有高超的技艺,竭尽所能去保证自身和周围观众的安全,因为表演过程需要火焰、易燃物和有毒燃料的参与,一不小心非死即伤。

这话说得语重心长,阿三却不以为然,以为大高自私,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跟老辈子那些师傅一样,都要留一手。

离了王屠夫,不吃带毛猪。

阿三耳濡目染,加上偷偷观看师傅练习,也学得八九不离十,私下里,阿三瞒着师傅训练,阿三练习的时候,没有使用燃料,他倒不是怕危险,怕被师傅发现,就用水来替代燃料练习,练习的重点是如何控制喷射的方向和连贯性。

这天,阿三的老父亲老树来看望阿三。

阿三正在配燃料(这个配方大高倒没有隐瞒,每次表演都安排阿三配制),当晚有一场表演,阿三不敢怠慢。

老树看到地上散落的空酒瓶,顺嘴问道:“用酒代替燃料?咋不用汽油和酒精呢?阿三说:“师傅说过,汽油和酒精是最危险的,千万不能使用,一不小心就会烧伤演员。

”老树问阿三:“你还没学会‘火眼金睛’?”阿三哀怨地说:“他不教我。

”老树叹口气,好久,才恨恨地说:“当年我送你到这里,就是为了学习这个独门绝技。

”阿三说:“我偷偷学着呢。

”“阿三,阿三。

”前台大高在喊“来了师傅。

”阿三应答着出去了大高说:“阿三,今天晚上你表演火眼金睛’。

”“师傅,我,我……”阿三有点不自然,莫非师傅知道自己偷学的事儿?大高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拍了拍阿三的肩膀,说:“今天不是你老父亲来了吗?你就好好给他老人家表演一番,我知道你能行的。

不慌张,我给你当助手。

”“师傅……”阿三的不自然很快被感动代替。

搂下来,大高就给阿三讲解了几个要点,然后鼓励他上台表演。

就这样,阿三几个跟头的热身之后,开始正式表演“火眼金睛”。

没想到,两股火苗刚从阿三的眼里喷出,只听阿三“啊”地一声倒在地上,不停地翻滚——阿三的两只眼晴着火了!大高明白过来后急忙扑火,后来,阿三被送往医院,性命无忧,两只眼晴给烧毁了。

阿三的父亲老树要到官府告大高。

大高求情道:“阿三残废了,今后怎么生活?不如让他跟着我,我保证一辈子照顾他,并教他几个能够养活自己的杂技,”老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后来,师徒两人无意中说起那次意外。

大高说,那次燃料被人更换,添加了汽油。

阿三大吃一惊,气愤地说:“师傅,果真如此?您怎么不报官啊?”“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

”大高说罢,长叹一声。

其实,大高已经猜测到,那次从中做手脚的是阿三的父亲老树,害怕自己吃官司,来了个恶人先告状。

大高知道,一旦猜测被证实,老树的牢狱之灾是免不掉的,阿三呢?他如何接受这个现实?所以,大高没有报官。

有一次回家,阿三跟父亲老树说起这事,老树沉默了半天,才说:“阿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师傅!”阿三懵懂地点了点头,感觉这天父亲跟往常不一样,有点怪怪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