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基地心得体会

德育基地心得体会

篇一:德育学习心得体会德育骨干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农九师一六九团中学齐行舟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德育,从根本上说就是育人。

育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现在,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的社会环境。

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

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传递,轻思考,忽视了道德选择和澄清能力的培养;当代中小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增强,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灌输,轻交流,习惯于"我说你听??",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青少年道德观的建立,行为规范的养成,既需要静态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动态的品德践行,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说教,轻交流,忽视了德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

青少年儿童良好人格和道德习惯的养成,既有赖于严格的要求和纪律约束,更有赖于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独,而我们的德育方法往往重外律、轻内修。

忽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漠视灵魂的塑造,这个民族肯定没有希望。

学校德育承担着塑造青少年人格的历史使命。

当代青少年人格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走向何方。

每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学校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德育创新首先要牢固确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就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体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存在,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

现代的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

我们应该认识到德育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不应该过于凝重,过于规范,过于封闭;不应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平等交流和自我教育。

德育应该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

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然后教会他们做学问。

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培养适应性强、具有内在自由选择能力的人,他们既能适应社会变迁,又不迷失自我。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道德需要产生于具体的生活实践,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长与身体成长一样,需要从多渠道汲取营养。

如果道德教育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却不能使学生付诸于道德行为,这样的道德教育只能半途而废、收效甚微。

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

以往学校德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满足于讲解道德知识,对学生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相对薄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道德认识不少,道德行为却不多。

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德育必须优化德育形式,打破单一的课堂讲授模式,开发、推行多种多样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

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

学生在与人交往中体验情感,在克服困难中磨炼意志,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履行道德行为。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辟校外德育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军事训练基地、学习雷锋基地、劳动锻炼基地等。

走出去,组织学生进机关、到工厂、下农村、走市场,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实践活动;请进来,请老前辈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请模范人物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请企业的厂长、经理介绍市场经济的知识,请民警、交警同志进行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

三、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我们的德育方法不能满足于开设了多少德育课程,开展了多少次主题活动;不能重显性、轻隐性,忽视了发挥教师示范、自然陶冶、校园文化、学科渗透等多渠道的德育功能,更不能忽视了家庭、社会对青少年道德思想形成的影响。

开放的社会环境冲击着学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

当代中学生处于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社会氛围之中,每天都接受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他们在社会、在家庭,耳闻目睹的是许多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而在学校接受的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受到的是愉悦的道德情操的熏陶。

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篇二:【德育活动基地心得体会】1德育基地活动心得体会新民学校2011年7月德育基地活动心得体会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

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

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1)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2)开展<我爱祖国的蓝天》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

2、安全法制教育:(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3)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3、环保教育:2011年7月篇三:德育工作心得体会德育工作心得体会刘统新作为一名教师,经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不好管理。

诚然,这里包含了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影响。

但事实上,却是我们的德育工作做得不够所致。

一、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德育与智育并举,并且要做到德育先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大都会陷入这么一个误区:认为要想搞好学生的成绩,只能抓教学,而与德育与关。

实际这是大错而特错的。

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想一想:优秀的成绩是从哪来的呢?其实,无论是教育学还是心理学,都早已明确地给我们指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二、德育工工作要始于课堂,融于生活德育工作可不像各学科教学那样,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上听懂记住了事。

我们必须充分地利用好"课堂"与"生活"这两块德育阵地,尤其是生活这个真正的德育大课堂。

我们在课堂上所传授的德育内容,须要学生在生活中去践行,检验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够教会学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品质均优秀的人才。

三、德育工作要言行并举,以言促行,以行养德现在我们所谓的德育大多只是停留在语言的层面,即以说教为主要形式,而忽略了身教的重要性。

德育不仅要言传,更需要身教。

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而言,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养成起"示范"与"诱导"的作用。

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以前,我曾在无意之中听到过学生这么一句话:"老师不让咱们在学校吃零食,可他们却在办公室内嗑瓜子......以后我也在学校吃!"多么童稚、直率呀!然而这又能怪谁呢?只能怪我们教师言行不一致,只注重了言教,而没有注意身教对学生的巨大影响。

四、德育应从低年级抓起,并且要长抓不懈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做到随时随地进行,并且要长抓不懈。

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德育效果持久,才能促进学生优秀的道德素养的形成。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那什么是人才呢?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达便是:"人才=道德+才能"。

五.注意德育工作的隐性衔接现在大家对德育工作十分重视。

几乎所有学校不仅设置了德育领导小组,而且还有校长室、政教处、团委、少先队、班主任等来层层把关,许多学校还专门建立了校外德育基地。

但笔者认为,针对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不应一提到德育工作就是听书记报告、校长训导,或是由团委、学生会上课,学生没完没了地写心得体会,或是把学生拉出去参观少管所、各种先进事迹陈列馆、祭扫革命烈士墓等等。

而应该寓德育于一切活动之中,注意隐性衔接。

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

篇四:学生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心得体会节约用电,从我做起--元宝山发电厂实践活动体会老官地镇小学王宁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电。

停电,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不便。

但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电,到底是怎样发出来的呢?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

今天我们到元宝山发电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从这里面可以总结出电是这样发出来的:化学能(煤)-热能(燃烧)-机械能(蒸汽)-电能(发电机发出电)。

原来看似简单的发电还有这么多的工序和学问。

据说一个人即使是一辈子呆在电厂也不一定能搞懂电厂里的所有技术。

电厂里的科学技术之多,涉猎的范围之广,真是让我瞠目结舌了。

现在全国的生产、生活用电主要依靠于火力发电厂,而火力发电厂又是以燃烧煤炭来发电的。

虽然现在的科技很发达,但是每发出1度电还是需要300多克煤,一年中所燃烧的煤更是数不胜数。

为了以后没有火力发电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我们现在就应该要采取措施。

一是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用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二是现在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争取开发出更清洁的能源。

敬老院实践活动体会老官地镇小学孙宇铭今天是农历的九月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

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来到了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节日的问候与祝福。

在敬老院中,我们毫不嫌脏。

耐心、仔细地帮助老人们洗脚、剪指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