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碌曲县概况

碌曲县概况

碌曲县概况
碌曲县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青藏高原东部,甘肃省西南部,全县总面积5298.6平方公里,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为2900米—4287米,相对高差为1333米,年均气温为2.3℃,全日照时数为2222.1--2351.8小时;照百分率为50~53%,太阳年总辐射较强,总辐射值理论值为51983.9J/cm,相对无霜期15天。

碌曲县城距州府合作78公里。

碌曲县是藏语“洮河”之意,洮河发源于碌曲县西南倾山和其支脉李恰如山南麓的代富桑草原,在甘南境内全长330公里。

碌曲一年降雨量在633-782毫米之间,洮河及其支流遍及全县,白龙江发源于郎木寺,河流纵横,水量充沛溪流清泉遍布,使碌曲县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全县总面积5208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约591万亩;林地25.7万亩;耕地面积4.44万亩,人口仅有3万余人,其中藏族占80%以上。

碌曲县西部是高原山地,广阔的草滩成为优良的天然牧场;东部地处洮河流域,沿洮河两岸山岭陡峭,小片河滩地是主要的农业种植区,平均海拔3500米。

缓缓流淌的洮河水犹如草原母亲的大动脉,滋润着这块美丽神奇的西部草原,全县三分之二的地区是适宜放牧的草原。

县境内生存着以藏民族为主的十多个民族,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兼营农林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草原小城。

这里水草丰美,草原辽阔、山川秀丽、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碌曲县在历史上地处泛指为“羌中”。

十六国前凉时,境内强川护军,驻地设在今晒银滩至尕海措宁一带,是当时丝绸之路河南道的必经之地。

隋置洮源县、洮阳县;唐初置西沧州,中宗景龙之后的715年陷于吐蕃;宗为角厮所属;元为洮州辖域;明为洮州卫属地;民国属临潭辖区。

1953年,始将临潭县所辖的西仓区分出单设,1955年6月正式成立碌曲县。

全县草场面积591.7万亩,耕地4.1万亩,森林1.3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92.37%、0.81%、4.12%。

畜牧业、水利、矿产、旅游业是我县的四大资源优势。

全县下辖五乡两镇、一个县办种畜场和一个林场,二十四个村委会,共有九十五个村民小组。

全县总人口3万人,其中牧业人口25126人,藏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4%,是以藏族为主,汉、回等民族聚居的纯牧业县。

畜牧业是碌曲县的支柱产业,草场总面积39.4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3%,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5.74万公顷,草场植被覆盖率95%,属高山草原植被类型,天然牧草共计67科253属,630种,其中牲畜可食牧草566种,主要有披碱草、早熟禾、细叶苔等。

每公顷平均产草量为5466公斤,牧草天然储量1.76亿公斤,理论载畜量85.1万个羊单位。

二○○三年底,全县各类牲畜存栏41.87 万头(只、匹),总增率27.31%,出栏率29.18%,商品率25.80 %,实现牧业增加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

碌曲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雪山、草地、森林、石林、河流等自然景观和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独具特色,碌曲县风景绚丽多彩、风光旖旎的大草原,让人心旷神怡。

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尕海湖,天水相连,是候鸟栖息的乐园。

则岔石林群峰屹立,层峦叠障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流水,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造就了“青天一线”、“灵猿望月”等数十处景点。

恢宏、神奇的郎木寺、西仓藏传佛教寺院等人文景观和浓郁、纯朴的藏民族民俗风情交相辉映。

水资源是碌曲县第三大自然资源。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能蕴藏量丰富。

黄河、长江的主要支流洮河、白龙江发源于境内,洮河、白龙江、黑河等主要河流过境流程达188公里,产水面积4295平方公里。

洮河年均流量55.3立方米/秒,总落差424米,水能蕴藏22.96 万千瓦时;白龙江年均流量0.8立方米/秒,总落差440米,水量蕴藏量3483千瓦时。

洮河、白龙江两河流水能总蕴藏量达32.05万千瓦时。

现已开发利用的水能仅占蕴藏量的2.8%。

碌曲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金、铁、汞、锑、煤、泥炭、石灰岩、白云岩等十几种矿产。

忠曲金矿、拉尔玛金矿、尕海煤矿正在开采。

多样性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为野生动植物的繁殖和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茂密的森林和辽阔的草原上栖息着雪豹、苏门羚、林麝等十几种国家一、二、三类珍稀保护动物。

有大黄、党参、秦艽、防风、柴胡、冬虫夏草等药用植物。

旅游资源编辑碌曲草原浓厚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草原风光,吸引着一批批的旅游者。

则岔石林、尕海湖、郎木寺等知名风景区,与海内外闻名的夏河拉卜楞寺、四川九寨沟、黄龙寺等景区连成一线,已在甘南草原上形成为一条中
外游客神往的民俗、风光旅游热线。

当你身临碌曲草原,走进星星点点的帐篷,欣赏成群的牛羊马队,倾听优美动听的牧歌时,会感受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辽阔与壮美;当你走进则岔石林、尕海湖、朗木寺等风景区时,又会禁不住嗟叹,“猛虎归山”、“灵猿望月”、“青天一线”等大自然的杰作竟是如此的逼真;群鸟聚集的尕海湖被誉为高原明珠当之无愧,还有那郎木寺场面宏伟壮观的晒大佛。

只要你走过碌曲,就会有发自内心的感叹。

碌曲草原的夏日是最迷人的,到处山花烂漫,绿草成荫,蘑菇似的帐篷随处可见,帐篷里飘出的奶茶味、羊肉味是那么的醇香,那么的诱人。

这时候,无论你走进哪顶帐篷,主人都会敬上可口的奶茶,对你表示最真诚的欢迎。

一年一度的香浪节是藏民族的旅游盛会,碌曲草原人如海,歌如潮,夏日欢快轻松的弦子锅庄舞将会把你带入一个迷人的香巴拉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发展的两大历史机遇,坚持以稳定为基础,以发展为中心,转变观念,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强化畜牧业,发展旅游业,开发水电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碌曲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逐步向小康迈进。

牧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

《关于推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决定》,进一步深化牧区改革,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大部分草场已承包到户,累计承包各类草场405.1万亩,修建围栏113万亩,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使畜牧业逐步向草场围栏化、牧民群众定居化、牲畜良种商品化、补饲草料基地化、疫病防治程序化方面迈进,大部分牧民从游牧实现了定居,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碌曲县地处国道213线沿线,而且又是兰州至九寨沟旅游热线,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旅游的区位优势。

有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尕海则岔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把旅游业作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发展和培育,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构,理顺体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旅游知名度,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两届“则岔石林旅游节”。

旅游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

“郎木”为藏语“仙女”之意,因其山洞中有石岩酷似亭亭玉女,民间谓为仙女所化,故名。

山下大片松林葱笼茂密。

郎木寺距兰郎公路主干道不远,是兰州一九寨沟旅游线上的一处著名景点,对游人开放。

碌曲县水能资源丰富,洮河在境内流径146公里,总落差424米,水能蕴藏量20多万千瓦。

碌曲县是省级财政补贴县,随着国家财政包干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财政体制的改革,加之县内又无大宗财源,财政困难收支入不敷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比较突出。

由于财政收入基数小,自给水平低,收支矛盾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碌曲县各项事业和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

碌曲县交通便利,国道213线横贯全境南北,尕玛路、红赛路、碌博路、贡则公路等公路网遍及全县,连接邻省邻县。

全县乡乡通公路,90%的村通公路,通讯快捷,全县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县城及国道213沿线开通了移动电话。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碌曲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开放开发步伐,为把碌曲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的新碌曲而奋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