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七

2013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七

2013年小学教师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及答案7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2.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3.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4.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按照合理的完善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智力活动方式称之为( )A.绘画技能B.创造技能C.心智技能D.操作技能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 )。

A.操作技能B.技巧C.操作能力D.能力6.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 )。

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7.下面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1氐谷现象9.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10.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不平衡现象B.不协调现象C.停顿现象D.起伏现象10.D.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起伏现象。

11.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12.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B.原型操作C.操作整合D.原型内化13.阅读技能是一种( )。

A.操作技能B.运动技能C.心智技能D.学习技能14.在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之为( )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15.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 )A.原型启发B.原型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16.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A.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C.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二、填空题1.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_活动方式。

2.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人的研究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为_____、原型操作和_____。

3.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_____、操作模仿、_____、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4.我国心理学界通常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的步骤为_____和_____。

三、简答题1.简述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2.简述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3.简述操作熟练阶段的动作特点。

4.简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

四、论述题1.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

2.试论述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

3.联系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见学习精要中智力技能的定义。

2.D.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3.D.技能包括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认知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

4.C.见学习精要中心智技能的定义。

5.A.见学习精要中操作技能的定义。

6.C.见学习精要中操作的整合的特点。

7.A.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8.C.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

9.C.见学习精要中原型操作阶段的定义。

10.D.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起伏现象。

11.C.见学习精要中原型操作阶段的定义。

12.D.见学习精要中原型内化阶段的定义及其特点。

13.C.阅读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14.D.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操作的熟练。

15.D.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称为原型内化。

16.B.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的特点。

二、填空题1.智力2.原型定向原型内化3.操作定向操作整合4.创拟确立模型检验修正模型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通过分析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动作特点,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操作的定向。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2)操作的模仿。

操作的模仿是指仿效教师示范的操作活动结构,在头脑中获得有关操作活动的初步的动觉映象。

模仿是操作技能掌握的开端。

(3)操作的整合。

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的熟练。

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2.【参考答案】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其动作特点有:①动作品质: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

②动作结构:比较协调,能有意识地将分解动作联成整体,动作之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③动作控制: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④动作效能: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3.【参考答案】操作的熟练是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高度完善化和自动化。

其内在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建立了概括的、暂时的神经联系。

其动作特点有:①动作品质: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②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干扰消失,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多余动作消失。

③动作控制:动觉控制增强,不需要视觉的专门控制和有意识的活动,视觉注意范围扩大,能准确地觉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调整动作方式。

④动作效能:心理消耗和体力消耗降至最低,表现在紧张感、疲劳感减少,动作具有轻快感。

4.【参考答案】技能形成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

练习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技能的进步与完善,它包括加快技能完成的时间,改善技能的精确度和使动作间建立更完善的协调。

练习与技能进步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1)技能水平随练习而提高。

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操作活动的速度加快,准确性提高,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趋势。

(2)练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

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有时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之为高原期。

(3)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

在动作技能随着练习而提高的总的发展趋势下,存在着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的起伏现象。

学习活动越复杂,波动越明显。

(4)技能形成过程中存在个别差异。

四、论述题1.【参考答案】技能需要通过练习形成,而练习的效率受很多因素和条件制约,正确利用这些条件会促进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在练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练习方法,可有效地避免盲目的尝试过程,提高练习的效率。

(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

练习必须有计划,先简后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步骤地进行。

(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在初步掌握正确技能后,再加快练习速度,形成熟练的技能。

(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在练习中要根据技能的复杂程度和学习者的身体状况采用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提高练习效果。

(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这不仅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防止疲劳,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7)让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及时改进。

2.【参考答案】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是构成技能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在于:(1)活动的对象不同。

动作技能属于实际操作活动范畴,其对象是物质的、具体的,表现为外显的骨骼和肌肉的操作。

智力技能的对象是头脑中的映象,具有主观性和抽象性,表现为从外部难以觉察的头脑中的思维过程,属于观念范畴。

(2)活动的结构不同。

动作技能是系列动作的连锁,因而其动作结构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不能省略。

而智力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可以高度省略、高度简缩,甚至觉察不到它的进行。

(3)活动的要求不同。

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形成的结果都是从不会做到知道如何做,再达到熟能生巧。

但动作技能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握一套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智力技能则要求学习者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即获得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动作技能经常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内部言语实现的。

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运动技能,往往总是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3.【参考答案】对小学生进行心智技能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确立合理的心智技能原型。

由于形成了的心智技能一般存在于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头脑之中,由此模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上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活动模式的过程。

用模拟法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一般分为两步进行: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2)有效进行分阶段练习。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

因此在培训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练习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为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心智技能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培养工作中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完备性是指对活动结构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缺漏。

独立性主要是指从主体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

概括性是指要变更操作对象,以利于活动在直觉水平上的概括。

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影响活动的定向映象,进而影响活动方式的执行顺序与迁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