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类文阅读-25 自己的花是让人看的
约克镇的上等樱桃(节选)
心梅
杨大维在法国讲学结束,应邀到一个法国朋友的家乡——约克镇小住。

第一天晚上,朋友带杨大维去露天烧烤。

店老板不仅热情地赠送了最美妙的樱桃酒,还请来了镇子里的乐队,专门为杨大维演唱。

第二天一早,杨大维独自在镇上走着,想买点樱桃。

昨晚的樱桃甜点味道好极了。

路边就有几家樱桃店。

杨大维随意走进一家,看到几个人在排队。

这里的樱桃等级分明,最大最红的是特等,颗粒稍小颜色稍差的是一等,还有颗粒最小的是次等。

特等樱桃前没有一个人,一等的标价30欧元每公斤。

杨大维暗自咋舌,排到了一等樱桃的队伍中。

这时,他身边一个男人拍拍他的肩,又指指特等樱桃,示意他去那儿。

这时,前面的几个顾客和叫艾丽丝的女店主也看到了杨大维,亲切地向他问好。

艾丽丝走到装满特等樱桃的筐前,装了满满两袋送到杨大维跟前。

杨大维赶紧掏钱夹,艾丽丝笑着摇摇头,说:“这樱桃是免费的。


回到朋友家,杨大维向朋友讲起樱桃店发生的事。

朋友笑了,说:“这时约克镇的传统。

约克镇的上等樱桃都进了店里的免费筐。

凡是来约克镇的游客,都可以免费得到最好的樱桃。


在约克镇,杨大维住了三个月。

临走前,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书籍赠送给小镇图书馆。

就在几十年前,约克镇还是闭塞落后、没人知道的偏远小镇。

可现在,他们已经拥有了只有大都市才有的教育、娱乐、文化、艺术设施。

小镇的图书馆、美术馆、医院、学校都是游客赠送的礼物。

(选自《心灵鸡汤全集学生版》,湖南教育出版社)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特.等()①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

②单,单一。

次.等()①次序在第二的;副的。

②质量差;品质差。

2.文中形容烧烤店老板和樱桃店店主对待游客的态度的词语分别是
和,由此可以看出。

3.读文章的第2自然段,“杨大维暗自咋舌”是因为。

“特等樱桃前没有一个人”的原因在后文可以找到,是因为。

4.杨大维临走前,为什么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书籍赠送给小镇图书馆呢?
5.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话,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①②
2.热情亲切他们对待游客是由衷欢迎的
3.一等樱桃标价30欧元每公斤特等樱桃是免费送给游客的
4.因为杨大维在约克镇的三个月里,处处都感受着小镇居民的热情,所以他也愿意回报以善意。

5.示例:免费的,是无私的,也是最好的。

善意就像种子,播撒得越多,收获得也就越多。

静谧中的礼仪(节选)
白兰
在澳大利亚的许多公共场所,家长们对子女经常要做这个动作:将右手食指放在嘴上,“嘘……”这时,哪怕最好动的孩子,也会立刻安静下来。

有一次,我在华人聚居区的坎布斯图书馆正翻看《小熊维尼》的画册,一位金发碧眼的小男孩向前对我说了一句话,声音小得近乎耳语,我听了两遍也没明白。

“这本书您看后请交给我。

”也许是他重复时稍稍提高了嗓门,他的妈妈便做了一个“嘘……”的表示,男孩当即闭口,改用手势,直到我明白为止。

记得我刚刚到悉尼,由于还没进入“异国他乡”的特定角色,进进出出仍像在国内时那样爱哼唱。

那日,我正哼着《铃儿响叮当》走下楼梯,却见楼下的英国老太太惊异地从屋里探出头来,随即,她腋下又钻出两个好奇的小女孩,这时,我方才醒悟:吵着邻居了。

马上掐
断了歌声。

由于从孩子咿呀学语起,澳大利亚的家长便开始了“公众场合不能高声大嗓,以免影响他人”的教育,使“公共场所高声说话会侵犯他人权益”的观念,逐渐融入孩子的血液。

一天,我们在“麦当劳”就餐,只见一群孩子正举行生日聚会。

温馨的祝福,美丽的蛋糕,摇曳的烛光,尖尖的生日礼帽,花朵般绽放的笑脸,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但有趣的是,偌大的餐桌上竟听不到什么声音。

如果不是服务小姐邀请在场的顾客与他们同唱生日歌,祝贺“小寿星”的生日,你会误以为这是一群“聋哑”孩子呢。

(选自《小故事大道理》,万卷出版公司)
1.第1自然段中的“哪怕”可以用词语()来代替。

A.只怕
B.哪里
C.即使
D.既然
2.结合上下文,选出下列语句中引号的作用。

(填序号)
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讽刺和嘲笑;④表示突出强调。

(1)将右手食指放在嘴上,“嘘……”()
(2)祝贺“小寿星”的生日()
(3)你会误以为这是一群“聋哑”孩子()
3.文中“还没进入‘异国他乡’的特定角色”这句话指的是什么呢?
4.作者讲述自己在“麦当劳”就餐的所见所闻,其作用是什么呢?
5.如果给选文写一段结尾,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你会怎么写呢?
【参考答案】
1.C
2.(1)①(2)②(3)④
3.这句话指的是“我”还没有养成在公共场所不能高声大嗓的习惯。

4.作用是通过具体事例表现澳大利亚的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在公共场所喧哗的好习惯。

5.示例:“嘘……”虽然只是一个小动作,却折射出澳大利亚人在公众场合不干扰他人的家教理念。

从大的方面说,它有利于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从小的方面看,它是孩子们成长历程中的道德教化。

我们也可以学学这种方式,养成在公众场合不干扰他人的良好习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