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泛城市化:在郊区化、逆城市化的同时,非城市地区的就业情况、生活环境与质量甚至生活方式都与城市没有本质差别,城乡之间的界线变得不再清晰。
这种现象称为“泛城市化”。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是…人口集中,以从事…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中心,是其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根据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的进行的评估。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它既是指已经建设使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用地评定是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来鉴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
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
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管线综合:搜集城市规划地区各单项工程项目的现状资料、规划设计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他们之间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
生命线系统:在灾害发生时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及生存环境的工程项目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1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2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道路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也改变了城市内部结构布局;3城市用地类型增加;4城市的类型增多;5引发环境问题,产生现代城市问题; 6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化。
城市规划纲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之前,可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规划纲要,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主要内容有:1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
2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3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局。
4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7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8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9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可分为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规定性指标有:(1)用地性质(2)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建筑密度=建筑首层面积/规划用地面积(3)建筑控制高度(4)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容积率=地上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5)绿地率(6)交通出入口方位(7)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指导性指标(1)人口容量和密度;(2)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要求;(3)建筑色彩要求;(4)道路红线及建筑后退红线的距离;(5)其他环境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审批:1城市的控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2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控规,由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后,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3镇的控规,由镇政府组织编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1论证修改的必要性;2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修改;3应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意见;4修改后的控规涉及城镇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应先修改上位规划;5修改后的规划按原程序审批。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审批:1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2一般由城市人民政府授权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批。
居住用地组成1住宅用地2公建用地3道路用地4绿地用地居住用地的分布形式:1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的障碍——可成片、紧凑的组织用地2分散布置:城市规模较大,结合工业位置布置,用地受限制(山、河),地形复杂。
3轴向布置:以城市中心为核心,沿主要交通线放射布置。
5、用地评定的分类一类用地:一般不需处理就适合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必须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建设的用地;三类用地:不适于建设的用地。
6、仓储的分类:1、从卫生安全方面分:1一般性综合仓库2特种仓库:①对设备有特殊要求;②库存物质对城市卫生、安全有一定危险,易燃、易爆。
3堆场2、从仓库的职能分:1储备仓库:规模大,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2转运仓库:不需要进行加工、包装;3供应仓库:为本市生产生活服务、供应工厂,可能需加工、包装;4收购仓库:靠近来源郊区7、仓库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原则与要求:(要求重要)1、一般原则:①技术要求:地形平坦,地势高,有一定坡度 0.5%—2%;地下水位不能太高。
(蔬菜仓库,地下水位离地面≥2.5m)土壤承载力高。
②有利于交通运输。
③有利于建设、有利经营使用。
④节约用地,并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⑤沿河布置仓库,留出生活岸线。
⑥注意城市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仓库在城市中的布局要求小城镇:宜较集中地布置在城市的边缘地区,且靠近铁路站场、公路或河流;大中城市:应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按照仓库的特点与分类,形成专业仓库区,布置在适宜的位置上。
大中城市仓库区的布置不宜过于集中。
为本市服务的仓库应均匀分布在居住区边缘,并与商业设施相结合。
(1)储备仓库:放在城市的外围,对交通运输要求较高,区域级的铁路、公路、港口附近(2)转运仓库:靠近城市的对外交通设施,放在城市边缘或郊区。
(3)收购仓库:货物来源的外围公路/城郊出入口。
(4)供应仓库:与市内交通干线相连,城市内部。
(5)特种仓库危险品仓库:远郊独立地段,避免运输时穿越市区;冷藏库:多设于郊区河流沿岸,建有码头或专用线;燃料及易燃材料仓库:设在郊区独立地段,位于城市大风季节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地形较低处;蔬菜仓库:设于城市边缘,通向四郊的干道出入口处;木材、建材仓库:设于城郊对外交通运输线或河流附近。
8、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会判断适合的条件)1、方格网式(棋盘式)优点:道路横平竖直,容易辨认方向;划分的街坊较为规整;建筑的朝向较好。
缺点:道路密、交叉口多,功能不易分清;对角方向交通不便,道路非直线系数较大。
适合于: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
2、环形放射式优点:市中心和郊区联系方便,道路非直线系数最小;道路有曲有直,宜于适合各种地形;比较易于组织城市景观。
缺点:容易把交通导向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混乱;环向道路不易辨认方向;用地不规整,房屋朝向不好布置。
3、自由式优点:容易适应地形;城市景观比较活泼;较为经济。
4、混合式:特点: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区域采取最佳路网形式。
较常见的有:① “方格网+环形放射”、 “方格网+放射路”——老城区为方格网,环路近乎方形环,再加上对角线方向的道路,用于大城市、特大城市。
② “方格网+自由式”——在谷地城市中,谷地为方格网,沿坡地修建自由式道路。
9、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布局“骨架”要求。
各级道路成为划分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用地的分界线。
是联系城市各分区、各组团、各类用地的通道。
城市道路的选线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的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
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
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道路两旁及两端的用地)的性质相协调;道路性质与两侧用地性质.交通性道路:不应在其两侧(及两端)安排可能产生或吸引大量人流的生活性用地,如居住、商业服务中心和大型公共建筑。
生活性道路:不应在其两侧安排会产生或吸引大量车流、货流的交通性用地,如大中型工业、仓库和运输枢纽等。
(2) 城市总体布局要尽量使交通能够在全市范围内均衡分布,道路系统布局也应相对均衡。
避免交通过于集中在少数交通干道上,造成交通复杂化和明显的单向交通。
(3)分功能、分等级形成交通网,城市干道应占到一定比例。
干道网密度=干道总长度/干道所在地区的面积一般认为干道间距为600~1000m,干道网密度为2~3km/km2是比较合理的。
(4)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
道路选线应尽量避开有不良地质影响的地段;横断面设计、坡度设计应考虑结合地形,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节约道路建设费用。
4.满足城市环境与城市面貌的要求。
通风防风: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同时又要考虑抵御冬季寒风和台风等灾害性风的正面袭击。
交通噪声防治:疏导过境交通,合理利用绿化和地形,合理建筑布置等。
5.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管线较多时,道路宽度和横断面设计应考虑管线布置所需空间的要求。
道路纵断面和路面标高设计应与重力自流管相配合。
道路规划应与人防工程相结合。
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的一般原则(简答)1组织好水陆空联运。
2客站要接近城市中心。
3对外交通设施与市区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4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生命系统包括是:1海陆空交通运输系统2水供应系统3能源供给系统4信息情报系统管线综合的内容:(1)竖向规划:对城市用地高程的规划(2)布置原则统一高程、坐标: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留有余地减少交叉和危害程度(3)平面布置:道路、建筑平面位置、坐标管线平面位置、坐标(4)断面布置:道路断面尺寸标明与建筑、道路的距离各种管线之间的关系管线综合的基本原则(1)尽量使线路短,节约投资。
(2)管线尽量设在道路红线范围内,避免设在交通繁忙的干道下面,尽量设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
(3)管线应与道路中心线和建筑平行(4)同一管线应设在道路同侧(5)减少交叉口管线、减少交叉口标高矛盾(6)管线冲突时处理原则:未修让已修;临时让永久;小管让大管;压力让重力;可弯让不可弯;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检修次数少的让检修次数多的(7)满足国标中的水平和垂直净距。
(8)充分利用已有管线。
规划体系分的两大层:A: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总体规划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建设控制指导: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规划的阶段划分及其主要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包括总体规划纲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
1分区规划2控制性详细规划3修建性详细规划人口预测方法(偏大,偏小):1.综合平衡法2.综合增长率法3.递推法:4.经济相关分析法5.环境容量法(搞清偏差).客运站,港址的选择(不出大题)⑴布置形式:⑵客运站位置小城市的客运站必须布置于城市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