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Kingdom of Cambodia柬埔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没有去过的人各有想象。
但是它在影视作品里面出现的最多的应该是个“毒品大国”,混乱的内战,军队割据地方,种植鸦片加工海洛因流到香港黑帮手里……这只是电影,实际上的柬埔寨,现在已经结束内战10多年,是一个很贫穷,很朴素,但是对未来有所企盼的国家。
我没有想到这么小的一个国家(18.1万平方公里)有那么多可以说的东西。
国家标志国名:柬埔寨王国(Kingdom of Cambodia),代码KH。
最早称为扶南、跋南。
意为“山的王国”。
国旗:以红、蓝及白色为主色,正中间白色殿堂为吴哥窟。
红色象征吉祥和喜庆,蓝色象征光明和自由。
红色宽面中间绘有白色镶金边的吴哥庙,这是著名的佛教建筑,象征柬埔寨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当然另一种说法是:红色代表民族,白色代表佛教,蓝色象征王室,符合柬国的国家铭言“民族、宗教、国王”。
在1993年柬埔寨竞选回到君主制后被重新使用。
国徽:柬埔寨国徽图案的中心是一把由托盘托举的王剑,象征一切权力归于国王,王权至高无上;左右两侧各由一头大象和狮子守护共有五层的华盖,“五”这个数字在柬埔寨风俗中意为完美、吉祥。
顶端两侧伸展向上的棕桐树叶象征胜利。
国徽下方的饰带上用柬文书写着“柬埔寨王国之国王”。
整个国徽象征柬埔寨王国在国王的领导下是一个统一、完整、团结和幸福的国家。
国花:稻花地理概况1.人口:人口1340万,其中农村人口占84.3%,城市人口为15.7%。
有20多个民族,其中高棉族占人口的80%,还有占族、普农族、老族、泰族和斯丁族等少数民族。
高棉语为通用语言,与英语、法语均为官方语言。
国教为佛教,全国80%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占族多信奉伊斯兰教,少数城市居民信奉天主教。
2.自然与气候:面积18.1万平方千米,全国分为20个省和4个直辖市。
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南部,北界老挝,西北部与泰国为邻,东和东南部与越南接壤,西南濒泰国湾。
海岸线长460公里。
中部和南部是平原,东部、北部和西部被山地、高原环绕,大部分地区被森林覆盖。
豆蔻山脉东段的奥拉山海拔1813米,为境内最高峰。
湄公河在境内长约500公里,流贯东部。
洞里萨湖(意为“巨大的淡水湖”或纯粹“大湖”),又名金边湖,位于柬埔寨境内北部,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
干季(12月—4月)湖水平均深度为1米,面积为2,700平方千米;雨季因湄公河回流,水深可达9米,面积则扩展至16,000平方千米。
因为湄公河水内含冲积物质所带来的养份,使得湖中滋生大量的鱼虾,无论旱、雨季都出产甚丰。
目前洞里萨湖是柬埔寨北部的主要“肉食仓库”,湖的周围有三百万以上人民直接或间接地以渔业为生。
矿藏主要有金、磷酸盐、宝石和石油,还有少量铁、煤。
林业、渔业、果木资源丰富。
盛产贵重的柚木、铁木、紫檀、黑檀、白卯等热带林木,并有多种竹类。
森林覆盖率61.4%,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部山区。
木材储量约11亿多立方米。
农业是柬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5%,占全国劳动力78%。
湄公河、洞里萨河、巴萨河沿岸为主要产稻区。
经济作物有橡胶、胡椒、棕榈糖、烟草、麻类、棉花等。
全国橡胶园有11万公顷,年产橡胶5万吨。
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9—30℃,分为两个季节,旱季和雨季,雨季是5月到10月,旱季为11月到次年的4月,旱季又分为凉季和热季,凉季是11月到次年2月,热季则是从3月到4月两个月,雨季潮湿,旱季干燥。
各季之间差异并不明显,但十分适合水果的生长,所以到了柬埔寨可以吃到很多的新鲜水果。
受地形和季风影响,各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象山南端可达5400毫米,金边以东约1000毫米。
3.交通:以公路和内河运输为主。
主要交通线集中于中部平原地区以及洞里萨河流域。
北部和南部山区交通闭塞。
最主要的公路有四条:1号公路(金边至越南胡志明市),4号公路(金边至西哈努克港),5号公路(金边经马德望至泰国边境),6号公路(金边经磅同、暹粒至吴哥古迹)。
水运:内河航运以湄公河、洞里萨湖为主,主要河港有金边、磅湛和磅清扬。
雨季4000吨轮船可沿湄公河上溯至金边,旱季可通航2000吨货轮。
西哈努克港为国际港口。
铁路:全国有两条铁路:金边-波贝,全长385公里,可通曼谷;金边-西哈努克市,全长270公里,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但铁路年久失修,运输能力较低。
国家简史公元1世纪下半叶建国,历经扶南、真腊、吴哥等时期。
9~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
1863年沦为法国保护国。
1940年被日本占领。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法国重新占领。
1953年11月9日,柬埔寨王国宣布独立。
1954年7月法国被迫撤军。
1970年3月18日,朗诺在美国策动下发动政变,建立高棉共和国,5月5日成立以宾努亲王为首相的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
1975年4月17日柬抗美救国斗争胜利。
1976年1月颁布新宪法,改国名为民主柬埔寨。
1978年12,越南出兵占领柬埔寨,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国。
1982年7月,西哈努克亲王、宋双、乔森潘三方组成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
1990年9月组成柬全国最高委员会,西哈努克任主席,10月23日,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在巴黎召开,签署了《柬埔寨冲突全面政治解决协定》(简称巴黎协定)。
1993年5月,柬在联合国主持下举行首次全国大选。
9月,颁布新宪法,改国名为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重登王位。
11月,柬王国政府成立,拉纳烈和洪森分别任第一、二首相。
1994年柬国会通过立法宣布民柬为非法组织。
1997年7月,联合执政的人民党(以下简称“人党”)和奉辛比克党(以下简称“奉党”)爆发军事冲突,拉纳烈被废黜第一首相,流亡国外。
1998年7月26日,柬举行第二次全国大选,人党获胜成为第一大党,11月30日成立以洪森为首相的第二届联合政府,奉党国会议席居次,拉纳烈出任国会主席。
12月,前民柬领导人乔森潘、农谢归顺政府,柬民族和解取得重大进展,进入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
2003年7月,柬举行第三届全国大选,人党获胜。
人、奉、森三党在权利分配上分歧严重,组阁陷入僵局。
2004年7月15日,组阁僵局被打破,人党和奉党就联合执政达成协议,拉纳烈和洪森分别任国会主席和政府首相,第三届王国政府正式成立。
2004年10月6日,西哈努克国王在北京宣布退位。
14日,柬王位委员会9名成员一致推选西哈莫尼为新国王。
29日,西哈莫尼在王宫登基即位。
柬王位继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
高棉共和国是柬埔寨历史上的一个政权。
建于1970年,由朗诺将军废止君主制后成立。
1975年4月17日,红色高棉攻占柬埔寨首都金边,高棉共和国宣告灭亡。
朗诺又译称为龙诺,是1970年代柬埔寨的风云人物,早年从军,曾支持西哈努克国王的民族独立运动,1950年代成为西哈努克国王的主要军事助手,担任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并担任过国防大臣、副首相。
1966年10月、1969年8月两度出任内阁首相。
1960年代后期,与西哈努克在内外问题上产生重大分歧,主张联合美国共同对抗东南亚共产党势力的渗透。
1970年3月趁西哈努克出访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机会,联合柬政府和军队中的右翼势力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柬埔寨王国政府,建立高棉共和国,自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后出任总理,总统。
在任期间,联合美国对越南共产党和柬埔寨共产党进行封锁,镇压。
在国内实施军事统治,镇压异见人士。
最终造成众叛亲离。
1975年4月1日,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朗诺宣布辞职,并流亡美国,4月19日,他的高棉共和国被西哈努克和柬浦寨共产党(即红色高棉)组成的联合武装推翻。
“民主柬埔寨”,是由波尔布特领导的红色高棉(赤柬)组织从1975年到1979年间统治柬埔寨所用的政权名称,期间共约200万人因饥荒、强制劳役及政治处决等原因死亡,占全国人口的两三成。
1970年,朗诺将军及国会推翻西哈努克国王,另建一个亲美政府,并一改西哈努克的政策,包括准许使用港口用作输送武器予越南共和国(南越),及容许南越在国土建立基地。
当时西哈努克反对朗诺的新政府,便加入北京政府支持的联盟,联合赤柬组织一同对抗朗诺。
透过美军轰炸整个柬埔寨东部,以及西哈努克的威望,赤柬得以向人们展示他们为“爱和平”及“代表大多数人的意愿”,成功赢得民望,尤以郊区为高。
加上又得到中国大陆及北越提供的物资支援,赤柬得以在1975年4月17日攻占首都金边,并继续以西哈努克作为“傀儡国王”。
赤柬夺权的首个行动之一,便是把大多数城市人口强迁往郊区。
他们告知居民“只走两至三公里的路程”,以及“在两至三天后能回原地”,而其他的见证人则指是为了避开美军可能作出的轰炸,又认为赤柬“会为他们保留一切”,因此没把屋子大门锁上。
当时离开城市的道路挤满了撤离的人,水泄不通,而人口达250万的金边市也顿变成一座死城。
类似的强制撤离也在其他地方发生,包括马德望省、磅针省、暹粒省、磅通省等,撤离情况及人群处置多按军方情况而定。
撤离的人群包括金边各医院的全部病人,赤柬方面曾为一些年老及伤残人士提供运输,及为城外难民提供储备粮食,但这些食物供不应求,无法满足数以万计人们的需求,而且大多数强迁的重伤病人在任何情况均未获提供任何运输工具。
根据乔森潘的说法,金边的强制撤离共导致2,000至3,000人死亡。
强迁的人口包括800多名外国人,他们先被送往法国领事馆,至月尾他们被悉数以卡车送往泰柬边境,与外国人结婚的高棉女子获准随同丈夫离境,但外国女性的丈夫则不准与妻子离国。
赤柬意识到为二三百万人运送足够粮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人们需要自行购买或种植粮食。
西方的历史学家称这个大行动充满政治性,认为“赤柬在于把国家改造成为一农民社会,且认为此举能根治城市生活的腐败及…寄生虫‟”。
另外,波尔布特欲透过此举去瓦解城区的怀疑“敌对间谍组织”。
波尔布特(又译波帕,1925年5月19日—1998年4月15日),柬埔寨共产党(红色高棉)总书记。
1976年至1979年间出任柬埔寨总理。
因为他的反苏联政策,他的政权得到了中国、美国、泰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支持,但普遍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期间估计有二百万柬埔寨人被杀。
波尔布特曾组织抵抗法国殖民的运动。
1975年,他带发动红色高棉运动,推翻原来亲美国的朗诺政权,建立一党专政的独裁政府,实行和模范毛泽东的政策,实行全面合作化。
他在执政期间实行恐怖统治,将所有城市居民强行驱赶至农村,效仿“文化大革命”进行全国大清洗,并下令屠杀持不同政见者。
在他的统治下,货币被取消,但共产主义的理想并未实现,反而造成国家经济全面崩溃,据说一共有三百万人被处死或者饿死,包括共产党内的许多被怀疑对他不忠的领导人。
他的屠杀行径引起柬埔寨和国际社会的谴责,因为边境冲突,越南于1979年占领了柬埔寨大部分地区,他逃到山区建立游击队抵抗越军,曾有一段时间他不知去向,还有他死亡的传言,1998年,他在柬埔寨山区被软禁期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