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

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和特点研究报告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的新型教学理念。

它起源于英国,最初,他不是教学法,而是一种社会学理论。

后来将这一理论引进教育教学领域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

这种新型教学法,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发现不少学者对参与式教学的特征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文献综述(一)参与式教学的内涵1.周金其、李水英、吴长春在《“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2000(3))中认为:所谓“参与式”教学,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相对于“布道式”教学而言的。

它要求给予学生自由思考、运用自己合理的时间; 给予学生选择教师、安排学习进程的权力; 教师要评价学生,学生也要评价教师; 除班级教学外,更多地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

让学生参与教学可以通过给学生各种层次的选择这一途径来实现。

[1]2.牛东亚在《参与式教学的反思策略》(教育研究,2014(04,128))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自由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灵活多样的活动为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发展教师探索、反思、求精的专业素质。

参与式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平台。

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一样,参与式教学也遵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的基本程序。

但与教学不同,参与式教学的具体内容与过程是灵活多变、不断生成的。

因此它没有十分固定统一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的具体情况来创生符合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

[2]3.王继军在《新课程下参与式教学初探》(甘肃教育,2009年04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过程,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参与式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从根本上废弃“灌”、“注”的传统模式,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参与式教学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相通的。

[3]4.王爱兰、姚晓燕、王晓丽在《参与式教学活动实施中的教师因素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12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

它的目标是使师生双方能够相互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方式在理念、方法、课堂设计和组织等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因此,对参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一方——教师因素及其作用,赋予了新的内容和要求。

参与式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

在参与式教学中,所有教师学生都要积极、平等地参与学习过程。

尤其是教师应该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在充分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交流。

教师的作用是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安全、积极的学习氛围,让所有学生都能平等地、积极地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知识、形成和发展能力。

[4]5.曹云明在《参与式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技巧》(现在基础教育研究,2013年06期)中认为所谓“参与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素材,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进而培养学生系统思考、团队与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与式教学法自引入我国以来,在各种教学层次特别是高等教育层次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教育界专家都承认,而且实践也证明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5]6.陈时见在《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特征》(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

从理念上讲,参与式教学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师生平等和共同参与,从而使每个有着不同学习背景、不同个性倾向、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智能类型的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

从方法上讲,参与式教学就是指师生平等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共同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和教学相长。

因此,实施参与式教学不仅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形态的改革,促进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且有助于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教学创造的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6]7.谢智娟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成人教育2008 年11月)中认为: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定义与特点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的教学方法。

[7]8.李臻在《浅析参与式教学方法》中认为(科技信息SCIENCE INFORMATION 2007 年第9 期) 参与式教学方法, 就是指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 教师和学生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积极的交往和互动, 达到认知共振、思维同步, 情感共鸣, 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实践活动。

它强调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体的行为参与,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发挥, 从而教会学生学习[2]。

从而我们可以知道参与式教学方法, 即教师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相互了解,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创造开放的环境和平等的关系, 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 充分尊重。

[8](二)参与式教学的特点1.钟有为,黄伟在《“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依据和特点》(2007 年7 月第25 卷第4 期安徽教育学院学报)中认为参与式教学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的全面性;(2)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教学组织形式的合作性;(4)教学氛围的平等、民主性;(5) 教学评价的多维性;(6) 教学结果的反思性。

[9]2.李霞,谭谦章在《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与效果评价》(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中认为参与式教学应具以下特点:1.课堂气氛:宽松、开放、活泼与传统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循规蹈矩、惟命是从的僵化格局不同,参与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

而要激发学生参与欲望就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快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允许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课堂呈现出一个“海纳百川”、“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

学生有了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必然促使他们阅读课外书籍,搜集案例素材,观察社会万象,思考热点问题,以期用充分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封闭的、“万马齐喑”的课堂就变为开放的、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生在愉悦的参与和投入中,尽情地吮吸知识的玉液琼浆,内化成智慧和才能。

2.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大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强烈,对“居高临下”式的空洞抽象的权威说教厌倦和反感,要求民主和平等,因此,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善于“蹲”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声音,抱着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态度,从传统的“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10]3.谢智娟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成人教育2008 年11月)中认为: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参与式教学方法主要有三个特点:(1)是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从教室桌椅的摆放到教师的举止行为,都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

教师讲课的活动范围不仅仅局限在讲台和黑板之间,可在学生之间走动、讲解。

学生可以自愿组建小组,就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或针对听课中的疑问及时质疑。

(2)是教学的互动性。

教师通过实际案例提出讨论题目或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并开展讨论,改变了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环节而机械授课的局面。

例如讲授加速度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设想火车、汽车、飞机等起动或停止的场景,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再如护士常用的温度计、听诊器、血压计等仪器,我们可先让学生操作、发问后我们再来讲解原理及注意点。

(3)是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监测的及时性。

学生亲自参与教师的授课活动,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参与教学程度了解学生学习兴趣,及时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进行调节。

[11]4.姚晓燕在《参与式教学模式评价》(河西学院报第十九卷第四期2003)中认为(1)参与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参与者为中心,充分利用参与者知识经验来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2)参与式教学模式,坚持平等公正的原则;(3)参与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打破学科间的狭隘界限;(4)参与式教学模式坚持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12]二、小组观点及评价(一)参与式教学的含义参与式教学是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参与式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老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交往和互动,达到认识共振、思维同步,打破课堂的沉闷,参与式教学不在拘泥于一问一答的传统课堂,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接受教育的过程。

(二)参与式教学的特点:(1)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发现者,成为自己主体建构与发展的主宰者,并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并从而指导今后的学习。

(2)互动性:通过师生、同学间的不断互动,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互动性,以体现参与式教学的本质——参与,来激发师生的潜能。

(3)民主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间的尊重和感情上的平等,摒弃讲授式,巧用启发式和引导式,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充分拉近师生距离,实现学生自学、互学、自主学习的最终目标。

(4)合作性:参与式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相互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调动了探究问题的渴望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

(5)反思性: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以求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

(6)教学环境的开放性:破除“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7)知识中数量与质量的平衡:传统教学往往采用“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式,使得知识的数量远远大于质量,甚至质量为零的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