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推进,农村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中衍生出一些问题,制约着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的实现。

发现和分析问题的本身正是课程改革实验的任务,而解决问题更是我们教师队伍的责任。

课程改革必定会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动态平衡中不断前行。

只有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科学课程更有效地实施。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对策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观察、实验得到真理,让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培养探究问题,探求新知的能力。

小学科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在小学科学课程改革落实过程中,并不如人意,尤其是现在阶段农村小学受到条件的限制,科学课程在农村难以深入推进,导致出现一些反常现象,让人深思,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想法。

一、农村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教师的教学工作只追求学生的语、数、外成绩,从而导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校只能依靠制度强制推进。

长久以来农村教学环境简陋,教学经费不足,教学设备短缺,甚至连教师都不能满足,更别说专业的科学教师了。

1、缺乏专业的科学教师团队
近几年我县虽然经过特岗教师和招聘等途径招聘了一批教师,但都以语、数、外为主,缺乏专业科学教师,由于受到我县教师队伍缺乏的影响,这些专业的科学教师也被安排去任教其他科目了,很难做
到专任专教。

上科学的教师基本是非专业的教师,教学也就被动吃力,学生又如何学的好呢?
2、农村教学观念的落后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和兼职教师的影响,科学课程得不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现阶段我县级以下小学基本上是把科学课程作为“副课”“搭枰课”来进行教学安排,着重应试教学。

学生和家长也把科学课程认为是“副课”“耍耍课”。

一般情况下,科学课程多由学校领导或面临退休的过渡人员和音、体、美教师兼职,普遍上课比较随意。

3、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设备缺乏
农村小学科学现有的教学设备基本是满足不了需求的,已有的教学设备比较落后、不配套,即使是有新的教学设备,也因无专业管理或管理不善而损坏、丢失和老化,导致学生分组实验无法进行,甚至很多学校还没有实验室。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得已科学教学就成了空口说白话的“走过场”了。

4、对科学活动的盲从和综合能力的缺失
小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是肤浅的,什么是科学知识,什么是科学方法,什么是科学素养,可能没有正确的认识。

他们是盲从的,可能认为教科书的方法就是科学的方法,也可能认为教师的方法就是科学的方法,全然不顾科学的本质,去经历科学研究的历程,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感受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这种盲从,导致学生机械地照搬书中的实验去探求事物的规律
二、缓解问题的对策
农村小学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它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对农村小学科学现状的分析不是目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才是目的的所在。

针对农村小学科学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如下:
1、加大师资,稳定师资和拓展师资知识面
针对我县缺乏专业教师的现状,应每年加大招聘。

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既是科学课程的实施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科学教师的稳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科学兴趣的培养,常常跟换科学教师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师生很难融合在一起。

有专业的科学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课程,兼职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内涵,引导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从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2、社会、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共同重视科学课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核心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最基本的理念是提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自身发展的兴趣和能力。

但大部分学校和家长学生都不够重视。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推广力度,落实科学课程的实施,加强监督力度。

学校要把新课改的精神落实在实处,认真贯彻实施,加大管理,督促教师学习上进,时时要不断的去宣传体育的重要性。

教师要认真专研,加强自身的科学知识,用于课堂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大胆鼓励学生钻研。

社会、学校、家庭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发展。

3、巧妙利用农村优良的自然资源
因地制宜开辟实验场所,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

身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农村,稍微用心就会发现这里有很多适合科学教学的资源。

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

进行自然教学,更能使广大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

3.1、发动学生制作简易体育器材
由于学生的人数较多.仪器极为有限.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的好每一堂课,可以通过启发鼓励来激发学生自制科学仪器的兴趣,一方面补充科学课仪器的不足。

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

3.2、因地制宜改进教学方法
身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农村,稍微用心就会发现这里有很多大城市的学生通过现代化的媒体,才能看到了解到的学习资源,这些现成的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实践平台。

另外,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晴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

还有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能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

把合适(观察动物、观察植物、叶、花、果实和种子)的课程拉倒室外上,这样的教学活动比在教室中看标本、解剖模型的教学相比,无论是兴趣也好,创新发散思维也好,两者的教学效果都是无法比拟的。

3.3、开发农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
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对于农村版《小学科学》开发的必要性。

对于农村版的科学教材不只是减少学生的学业成本,更多的则是结合农村的教学资源优势更好地帮助农村学生的发展。

对于农村版的教材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是一种歧视农村学生的行为,认为有意地制造城乡差别。

其实编写农村版小学科学教材不是一种歧视和制造差别,而是在帮助缩小这种距离和差别。

4、优化科学课程的评价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综合评价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为改进教学,促进学习,实现课程宗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而服务。

4.1、评价主体互动化
强调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作,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活动。

4.2、评价内容多元化
注重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考察,涉及科学知识、实验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大板块内容,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

4.3、评价过程动态化
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适时增加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在多次评价中不断转变与发展,注重评价实施的日常化,通俗化。

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科学教学行为中。

4.4、评价方式多样化
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测试与操作过程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等评价形式。

三、小结
农村学校教师常常认为乡村小学教学条件差,教学水平无法赶上城市学校。

其实,城市小学和乡村小学相比,农村孩子动手能力强于城市孩子,大自然为农村孩子又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和广阔的空间,再加上教师注意收集和购置替代器材,是完全可以让绝大部分科学实验课开展起来的。

作为肩负科学教育重担的教师,我们应该充分
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履行教师的工作职责,以培养下一代为己任,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好实验教学。

黄土乡中心完全小小学:黎应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