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珠江洪水调度方案_解读_李俊凯

_珠江洪水调度方案_解读_李俊凯

中国防汛抗旱第24卷第6期2014年12月洪涝灾害是珠江流域发生频率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珠江防洪问题,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防洪工程建设。

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建成了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防灾抗灾能力大大提高。

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和城镇化步伐加快,洪涝灾害对流域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进一步加大。

为充分发挥防洪工程体系综合减灾效能,有效管理和科学调度洪水,妥善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利益,最大程度减轻洪涝灾害损失,迫切需要制定《珠江洪水调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规定,有防汛任务的地方应当制定洪水调度方案,珠江流域的洪水调度方案由有关流域机构会同相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准。

据此,珠江水利委员会会同滇、黔、桂、粤4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编制了《方案》,2014年9月由国家防总正式批复实施。

珠江流域地跨滇、黔、桂、粤、湘、赣6省(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我国境内面积44.21万km 2。

北回归线横贯流域中部,多属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水汽丰沛,暴雨频繁,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m 3,仅次于长江。

珠江流域受洪水威胁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下游河谷平原、三角洲及南盘江中上游,防洪区总面积约1.91万km 2,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在全国七大江河中下游受洪水威胁的地区中,人口密度、单位国土面积农业产值均居首位,单位国土面积工业产值仅次于太湖流域。

珠江流域历来洪灾频发、重发,1915~1949年的35年间就发生严重洪灾22次,其中1915年大水死伤逾10万人,广州市被淹7d。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发生特大洪水,近20年就有1994年西江、北江并发50年一遇特大洪水,1996年柳江、2001年郁江、1998年和2005年西江分别发生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受灾人口均超过千万人。

珠江流域北靠南岭,南临南海,西倚云贵高原,中部丘陵、盆地相间,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6%。

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形条件,暴雨强度和历时皆居全国前列,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470mm,暴雨高值区最大24h 降雨量可达600mm 以上,最大3d 降雨量可超过1000mm。

流域洪水的出现时间与暴雨一致,多集中在每年4~10月。

根据形成暴雨洪水的天气系统差异,可将洪水期分为前汛期(4~7月)和后汛期(8~10月)。

前汛期暴雨多为锋面雨,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害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暴雨多由热带气旋造成,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

根据各水系水文地理特性分析,西江流域面积广,是珠江洪水的主要来源,干支流洪水发生时间有从东北向西南逐步推迟的趋势,上中游高山丘陵地区洪水汇流快,又无湖泊调蓄,洪水往往峰高、量大、历时长。

北江洪水峰高但量较小,历时相对较短,暴涨暴落,水位变幅较大,具有山区性河流的特点。

东江洪水主要来自河源以上,由于面积较小,涨落较快,干支流洪水遭遇机会多。

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西江和北江在广东省三水市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入注南海,构成独特的“三江汇集、八口分流”的水系特征。

珠江水系概化图见图1。

《珠江洪水调度方案》解读李俊凯1孙波2(1.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北京100053;2.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广州510611)摘要:结合珠江流域暴雨洪水特性、河流水系特征和防洪工程体系现状,对《珠江洪水调度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

阐明了洪水调度目标与原则,详细介绍了堤防水闸、骨干水库、蓄滞洪区等工程调度措施,分析了水库联合调度、洪水资源利用的原则与方法,明确了调度权限分级原则。

关键词:珠江;洪水调度;方案中图法分类号:TV69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264(2014)06-16-031流域概况2暴雨洪水特性3防洪形势收稿日期:2014-11-20第一作者简介:李俊凯,男,E-mail:jkli@。

16第24卷第6期2014年12月中国防汛抗旱西江是珠江主流,占流域总面积的77.8%,自上而下由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及西江等河段组成,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及贺江等。

由于西江和北江在思贤滘相互连通,若两江洪水遭遇,就会酿成珠江三角洲大洪水或特大洪水。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和《珠江流域综合规划》,规划建设西北江中下游、东江中下游、郁江中下游、柳江中下游、桂江中上游、北江中上游等6处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和南盘江中上游堤防防洪工程体系,承担流域防洪任务。

目前,柳江、桂江防洪控制性水库尚未建成,西江龙滩水库二期工程和大藤峡水库尚未建设。

现有流域防洪骨干水库主要是:(1)龙滩一期。

可将梧州站流域型、中上游型洪水由100年一遇削减为50年一遇,对控制西江洪水具有重要作用。

(2)百色水库。

郁江防洪控制性工程,可将南宁市、贵港市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近100年一遇,同时将右江沿岸市县城区的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

(3)飞来峡水库。

北江控制性防洪工程,与潖江滞洪区、芦苞涌和西南涌分洪水道联合运用,可将石角站30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100年一遇,10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50年一遇。

(4)新丰江水库。

与枫树坝、白盆珠水库联合运用,可将东江下游10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20~30年一遇。

珠江洪水调度的目标是充分发挥防洪体系整体和各项工程设施的防洪作用,确保重点、兼顾一般,最大程度减轻洪水灾害损失和影响。

发生设计标准以下洪水时,保证防洪工程安全;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确保重要防洪保护目标安全。

根据珠江流域实际,确定洪水调度原则如下:(1)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以泄为主、泄蓄兼施。

(2)在保障堤防安全前提下,充分利用河道行洪。

(3)在保障水库安全前提下,充分发挥其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努力减轻下游防洪压力。

(4)适时运用分洪水道和蓄滞洪区分滞洪水。

(5)遇超标准洪水,必要时启用临时滞洪区。

(6)在保障防洪安全前提下,结合综合利用目标,合理利用洪水资源。

5.1堤防工程防洪运用堤防是抵御洪、潮水危害的重要工程措施,是流域或区域防洪的基础。

按照珠江流域“堤库结合、以泄为主、泄蓄兼施”的防洪方针和“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方案》规定“在保障堤防安全前提下,充分利用河道行洪;遇超标准洪水,适时采取应急措施,确保重要防洪保护目标安全。

”同时,根据珠江流域水系分布和水文地理特点,《方案》综合考虑不同河段防洪标准、防洪目标等,合理确定防洪控制节点和控制运用指标,分河系、分河段、按节点落实调度措施。

对北江大堤上的芦苞、西南两座分洪闸,《方案》明确了引水分洪条件与规模。

5.2骨干水库调度珠江流域没有天然湖泊调蓄,蓄滞洪区也很少,水库是调控洪水最为有效和重要的手段。

因此,流域防洪骨干水库龙滩、百色、飞来峡、新丰江等水库的调度成为重中之重。

根据各个水库的特点和作用,按照切实可行、安全可靠、条件简明的原则,《方案》确定了水库调度方式,并尽量与现行调度规程协调一致。

由于大藤峡水库尚未建设,龙滩水库一期工程前汛期仅设置防洪库容50亿m 3,未达到规划要求的70亿m 3,水库采用《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近期防洪调度方式,以梧州站流量为控制指标。

即:当梧州站退水且流量小于42000m 3/s 时按来量控泄,当梧州站涨水且流量不大于25000m 3/s 时控泄6000m 3/s,其他情况控泄4000m 3/s。

百色水库延续了珠江防总批复的《广西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调度运用方案》泄蓄洪调度规则,采用经验图1珠江水系概化图4洪水调度目标与原则5洪水调度措施17中国防汛抗旱第24卷第6期2014年12月控泄方式,根据区间(左江崇左站)和下游防洪控制断面南宁站流量确定控泄流量。

涨水期根据崇左站、南宁站流量和涨率分级控泄3000m 3/s、2000m 3/s、1000m 3/s、500m 3/s 和100m 3/s。

退水期根据崇左站、南宁站流量分级控泄1500m 3/s、2300m 3/s 和3000m 3/s。

飞来峡水库防洪库容较小,为充分发挥其削峰作用,水库适时预泄至起调水位,按照《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规则,以入库流量为控制指标实施调度。

当入库流量不大于20年一遇时,水库敞泄;当入库流量介于20~100年一遇时,控泄15000m 3/s;当入库流量介于100~300年一遇时,控泄16000m 3/s;当入库流量超过300年一遇时,按来量控泄。

新丰江水库防洪库容大,区间面积及洪水变化较大,按照广东省防指调度规程确定的原则,采用防洪补偿调度,根据库水位变化凑泄下游干流博罗站流量(Q 博)。

即:当库水位不高于117.20m 时,控制Q 博≤8000m 3/s;当库水位介于117.20~118.80m 时,控制Q 博≤9000m 3/s;当库水位介于118.80~121.05m 时,控制Q 博≤10400m 3/s;当库水位高于121.05m 时,按来量控泄。

5.3水库联合调度珠江流域水库水电站众多,由于目前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健全,为充分发挥工程防洪减灾综合效益、尽可能减轻下游防洪压力,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方案》对干支流水库群联合调度原则和目标进行了规定,包括纳入一些没有防洪任务的大型水库水电站,统筹考虑工程防洪安全和下游防洪需要,结合气象和洪水预报,对各大型水库水电站实施挖潜调度。

水库联合调度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当发生区域性大洪水时,结合气象水文预报,运用上下游水库实施联合补偿调度,运用干支流水库实施联合错峰调度。

二是当珠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时,适时运用西江、北江水库群联合调度,保障三角洲地区防洪安全。

5.4蓄滞洪区调度运用潖江滞洪区由北江支流潖江下游多个堤围构成,是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珠江流域唯一的国家蓄滞洪区,在防洪工程体系中承担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对重现期50年、100年和300年的洪水,可分别滞蓄水量3.66亿m 3、3.70亿m 3和4.11亿m 3,将防洪控制断面石角站的洪峰流量削减700~900m 3/s。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规定了潖江滞洪区分区运用方式,《方案》予以进一步细化明确:“当江口圩水位超过19.00m,且北江大堤或清远市区堤围出现严重险情时,启用潖江滞洪区的独树围和叔伯塘围分滞洪水;当潖江江口圩水位超过20.80m 时,视情启用潖江滞洪区全区分滞洪水,充分发挥蓄滞洪区调洪滞洪作用。

”为确保重要防洪保护对象安全,《珠江流域防洪规划》还划定了若干超标准洪水临时滞洪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