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小常识
你了解京剧吗?
申遗成功 •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列入其中。 • 2010年11月16日,经由正在内罗毕举行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 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4个成员国共同审 议,北京市文化局代表全国京剧传承机构 和流布地区申报的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丑
• 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 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又 因和净行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又称 “三花脸”。丑行的“丑”是指扮相不俊 美,并非专指品质上的丑恶。丑行扮演的 角色既有阴险狡诈的人物,也有正直善良 的形象。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种。
(四)丑
三、京剧的表演形式
三招看懂京剧脸谱??? (一)看颜色
张飞
(二)看谱式
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 以夸张肤色,再勾 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关羽(红整脸)
曹操(白整脸)
• 三块瓦脸:一般用于武将。用夸张眉、眼 和鼻窝的手法,使额部和两颊呈现出三块
明显得主色,平整的象三块瓦片,因此而 得名,也叫三块窝脸。
有鞭无马 有浆无船 虚推有门 明灯如暗 圆场百千里 龙套百万军
综合性
诗文书画 乐舞杂技 服饰雕塑
程式化
强调价值观的统一 利于教化
一、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二、京剧行当 三、京剧的表演形式 四、京剧脸谱 五、京剧音乐
一、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一)源于祭祀舞乐
娱神的巫------娱人的优
(二)演艺职业化
勾栏瓦舍 宋杂居 金院本
(一)唱(皮黄调 板腔调) (二)念(念白) (三)做(表演) (四)打(武功)
四、京剧脸谱
•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曲里男演员脸部的彩 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 丑(丑行)。它在形式、色彩和造型上有一定 的款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 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 爱戴还是使人厌恶。 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 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 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 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三)南戏与元杂剧
真正中国戏剧时代开始
(四)花雅之争
花雅之争
• “雅”指昆曲,由魏良辅、梁辰鱼改革南 戏“四大声腔”之首的昆山腔而成。
• “花”即地方戏,因声腔多样而被称为花。 • 乾隆年间,在京城展开“花雅大战”。 • 19世纪初,四大徽班京城压倒昆曲,“徽
汉合流”产生皮黄戏。
• 京剧历史的第一个鼎盛时期(清末至民国 初年)
•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多 用于武将。用抽象的手法减去两颊主色, 仅以自鼻端至脑门的色条表示人物面部主 色,再夸张的勾画人物的眉毛、眼窝,以 刻画人物特殊性格。
• 六分脸:特点是将主色缩为脑门上的一个 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 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一般用于年迈之人,以正直果敢的老将居 多。
• 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 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 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角色 不同,“豆腐块”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 方、有圆、有三角、有菱形,再配上不同 的眉、眼、鼻、嘴以及表情动作,以表现 不同的人物。
• 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 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 碎花脸: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 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 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 而细碎,故称“碎花脸”。如:《黑旋风》 一剧中的李逵,勾“黑碎花脸”
• 歪脸:顾名思义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 貌丑陋的人物。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
以歪斜之感。如:《三打祝家庄》中的祝 彪。
你了解京剧吗?
京剧的特色 行当齐全:生 旦 净 丑 唱腔多样:皮黄调 板腔调 文武全能:唱 念 做 打 (手眼身法步) 脸谱独特: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灰为敢;
黄色猛烈草莽蓝,绿为侠义粉老年; 金银二色色泽显,专画妖神鬼判官。 剧目丰富:历史演义 小说传奇 才子佳人 鬼狐神怪
你了解京剧吗
看戏看什么? 虚拟性
二、京剧行当
• 京剧行当有:生、旦、净、丑
• 京剧行当的发展演变,总的趋势是由繁而 简,直到今天,生、旦、净、丑成为京剧 的四大行当。上千出的京剧剧目中,有不 可胜数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可以归入生、 旦、净、丑四大行当。
(一)生
•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 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 娃生等几个门类。
• 代表人物:谭鑫培 杨小楼 王瑶卿
• 京剧历史的第二个鼎盛时期--20世纪20 年代至40年代 代表人物:梅兰芳
• 京剧的第三个鼎盛期——20世纪50年代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国处处呈现 出万象更新之貌。京剧也因此迎来它艺术上的 春天。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到1959年前后,它 的艺术生命又到了第三个顶峰。这个时期的繁 荣是以演员阵容的强大,梯队的完整为标志的。 《白蛇传》、《将相和》、《穆桂英挂帅》、 《野猪林》等优秀剧目的出台,也将京剧文学 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
• 象形பைடு நூலகம்:一般应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 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 定谱式。如:《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和青 龙。
京剧基本谱式
(三)看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 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 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 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老生
小生
武生
(二)旦
• 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 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 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刀马旦
老旦
花旦
正旦(青衣)
四大花旦
(三)净
• 净,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 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 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勾画脸谱,演唱时 运用宽音和假音,表演动作幅度大,以突 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净行分为正净、 副净和武净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