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基坑施工风险管理 (1)二、风险的规避与预防措施 (2)三、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 (2)四、基坑施工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 (4)4.1 应急准备 (4)4.2 应急响应 (4)4.3 应急演练和预案的评价及修改 (6)4.4 应急抢修材料设备 (7)4.5 应急抢险集装箱系统 (7)五、快速反应技术措施 (9)5.1 地下墙施工时槽段壁面不稳定、坍方的应急措施 (9)5.2 围护结构接缝夹泥,导致基坑开挖阶段渗漏水甚至涌土、喷砂 (9)5.3 基坑边坡失稳滑坡 (10)5.4 支撑失稳,基坑崩塌 (11)5.5 坑底隆起 (11)5.6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过大 (12)5.7 降水引起周围地面沉降 (13)5.8 承压水突涌应急措施 (13)5.9 周围建(构)筑物、管线变形过大的应急措施 (13)5.10 高处坠落事故的应急措施 (14)5.11 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15)5.12 火灾事故的应急措施 (16)5.13 突发性停电的应急措施 (16)5.14 防台防汛的应急措施 (17)基坑施工应急预案一、基坑施工风险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难免有气候骤变和不可预见的因素影响工程的安全,在本项目基坑工程施工中我公司拟采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全过程、全方位地分析、监督、控制、处置各种风险因素,确保工程安全。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工程实施前总承包项目经理部会同参建各方成立工程施工风险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领导本工程的基坑施工风险管理。
(2)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同时加强监测管理,根据“信息化施工管理及工程监测”方案实施,利用监测数据指导施工。
(3)为防止突发事故引起的危害,施工前必须准备好紧急联络一览表(便于同有关方面及时联系),如发生事故,值班人员应立即按紧急联络一览表与相关方面取得联系,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关措施,在第一时间及时控制事态。
(4)为确保工程的安全顺利建设,针对风险环节必须制定详细和周密的技术方案,关键环节还必须在实施前制定应急预案。
(5)工程施工风险可以根据事件的对象、性质、伤害与损失程度、可预见与可控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对各类事件从管理与组织上采取对策。
一般施工技术风险、施工管理风险大部分属于可控事件和可预测事件,而自然或特殊因素风险大部分属于突发事件。
其一般对策也根据事件的性质有不同的侧重。
1)可控事件对于施工前可预知的安全保障重点、技术工艺成熟的可控事件,施工组织管理上做到心知肚明,提前进行技术交底,提前采取相应对策,杜绝可控事件的发生。
2)可预测事件集中在本工程施工的技术重点、难点项目上,对可能引起施工安全、结构安全、人生安全、环境安全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如围护方案、基坑开挖支撑方案等应经过充分论证,应用成熟工艺,进行技术交底,并委派高素质持证上岗人员严格按规范操作实施,同时要认真检查,做到监控信息及时反馈。
3)突发事件风险分析及措施对于难以预见事件的突发事件,重点在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强化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以提高全员对这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并配备必须的安全器材。
4)通过对工程施工风险的分析和事先根据风险性质采取一定的针对性措施和应急防范手段,并留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以保证工程的安全顺利建设。
二、风险的规避与预防措施工程施工期间风险的规避与预防可通过施工前期的资料收集分析、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和严谨的工程组织管理措施实现。
(1)收集并掌握本项目工程勘察报告、基坑工程设计文件及图纸、附有坐标和周边已有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基坑内及周边地下管线或障碍物的分布图。
(2)根据本项目超大超深基坑的特点和邻近地铁车站及隧道的难点,制定相应的围护工程、降水工程、支撑与挖土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明确各项施工参数指标。
(3)管理上严格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明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制度,严格监督各项工序作业。
三、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表3-1 基坑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表四、基坑施工应急预案和响应程序4.1 应急准备我公司在进驻现场后,将立即按照公司及相关安全文件及规定,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应急抢险小组。
该小组主要负责险情的发现,汇报和即时采取处理措施,以及平时应急抢修材料的购置、检查、保养和维修,相关人员平时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表4.1-1 应急小组组成和职责情况表4.2 应急响应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预防措施失效,发生险情。
抢险应急小组应立即运转,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险情汇报、处理和评价工作。
(1)一般事故的应急响应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值班人员立即向应急小组值班成员汇报。
应急小组值班成员根据发生事故的程度和部位,及时向项目部经理汇报。
项目经理召集应急小组成员,组织相关人员和应急材料及设备,针对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根据“快速反应技术措施”的方案进行处理,防止事态扩大。
在事故得到控制后,由项目经理负责向公司领导和安全主管部门汇报事故发生原因和处理措施,并组织编写事故报告,在24小内向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检察机关、工会以及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2)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当重大事故发生或一般事故扩大形成重大事故后,项目经理接到值班人员情况汇报,立即组织应急小组和相关人员,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1)为了事故调查分析需要,现场人员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保护好事故现场。
因抢救伤员和排除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由应急小组专员做好标记,供事后查证。
2)清理事故现场应在调查组确认无可取证,并充分记录后方可进行。
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清理现场造成掩盖事故真相。
另一方面,项目经理应立即向公司领导和安全主管部门汇报情况,并组织人员记录情况和编写事故报告,在2小内向劳动行政部门、公安部门、检察机关、工会以及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具体应急响应流程图如下:图4.2-1 应急响应流程图4.3 应急演练和预案的评价及修改应急演练是贯彻“安全生产,以防为主”主要思想的一项重要措施。
因此,项目部的应急演练采用定期培训、组织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
表4.3-1 应急演练情况汇总表应急培训内容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并进行考核,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1)相关安全知识教育,包括险情的识别、各种不安全因素的种类、针对预防措施和处理过程;(2)相关安全技能教育,包括常规人员抢救技能、事故常规处理方法,火灾等危险情况发生时的自我保证措施;(3)事故案例教育,主要通过一些典型事故进行原因分析、事故教训及预防事故发生所采取的措施教育职工。
当事故妥善处理完成后,项目经理应组织人员针对事故发生原因,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编写事故处理总结材料,作为应急预案评价依据。
针对实际情况处理效果,对应急预案进行适当修改,使其更符合今后施工情况。
4.4 应急抢修材料设备作为应急预案的一部分,我公司备有专业的地下工程施工抢险队伍,具备移动式堵漏设备系统集装箱,可随时应对突发事故,此外,施工现场保证下列设备材料的储备见下表:表4.4-1 应急设备材料储备4.5 应急抢险集装箱系统采用自行研发的应急抢险集装箱,一旦工程出现险情,可立即投入抢险。
其特色功能是针对基坑工程应急抢险时大部分必须现场准备的工作提前配置完成,保证设备到达现场后迅速进入抢险工作状态,大大提高抢险的效率。
为了配合抢险施工,应急抢险系统还配有瑞典进口阿特拉斯气动钻机,与普通钻机相比,其钻孔进尺快,能克服各种复杂地层,钻孔效率极高,成孔垂直精度高;同时,其动力源采用压缩空气,污染少,更加环保。
这些抢险设备经过实践检验,打破了传统应急抢险反应速度慢而导致险情在最佳时间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致命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都一致得到好评。
图4.5-1 移动集装箱抢险系统表4.5-1 应急抢险集装箱系统配套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用电量1 抢险设备集装箱ZZ03-0 1只30Kw2 抢险材料集装箱- 1只-3 阿特拉斯钻机ROC-460PC 1台-4 空压机20立方1只-5 吊车QY16 1台-6 卡车20T 2台-7 对讲机摩托罗拉4台-表4.5-2 应急抢险集装箱队伍配置见下表:序号工种数量工作内容1 现场负责2名负责现场安排、协调和联系工作2 汽车驾驶2名负责设备的运输和移场3 吊车驾驶2名负责设备的吊装4 吊车指挥1名负责设备的吊装时定位和安全工作5 钻机机长1名负责钻机设备的调试操作6 钻机机操工2名负责钻机设备辅助操作和卸车就位7 拌浆设备操作6名负责拌浆设备操作、管路安装和卸车就位8 电工1名负责现场电源安装和电缆走向五、快速反应技术措施为了一旦发生各类险情时可以参照的预先设定的方法快速处置,我们编制了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处理的反应机制。
本工程施工期间主要存在土体失稳坍塌、基坑变形过大、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包括相邻地铁隧道、周边建筑物、公共道路、地下管线)产生变形、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产生故障、恶劣水文气候、施工现场的火灾、突然停电、停水等风险,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故和施工风险,我公司将采取针对性的应急措施。
5.1 地下墙施工时槽段壁面不稳定、坍方的应急措施本工程地下墙成槽稳定的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表层回填土可能导致浅层坍方和浅层砂土层可能造成坍方现象。
一旦发生此类情况应急措施如下:(1)成槽机和值班员应严密关注成槽进尺情况,发现大量挖土而土面深度不变的情况,应暂停开挖,安装可移动式高导墙,将泥浆液面加至最高液面。
(2)立即在槽段两侧设置沉降测点,必须打穿道面设置,持续监测地面沉降情况。
(3)如果地面沉降情况持续发展,不见收敛趋势,则立即回填槽段直至地面平齐。
(4)持续监测直至周边范围沉降稳定。
(5)上述过程中应对临近建筑物加强监测。
5.2 围护结构接缝夹泥,导致基坑开挖阶段渗漏水甚至涌土、喷砂(1)如果开挖过程中发现地下连续墙接缝夹泥宽度超过20mm(砂土、砂质粉土)、50mm(粘土、粘质粉土),应随开挖面暴露及时用钢板封堵地下连续墙接缝,并用水泥浆灌满钢板与地下连续墙间隙。
(2)如果开挖过程中发生渗漏,应视渗流部位、流量、渗漏点大小分别采用下列方法:1)渗漏点局限于开挖面以上,且渗漏量不大,宜采用双快水泥抽槽压注聚氨酯的方法封堵;2)如果渗漏点局限于开挖面以上,且渗漏量较大,宜在渗漏点打入泄水管,用钢板和双快水泥封堵泄水管周围,待周围封堵材料达到强度后关闭泄水管阀门;3)如果渗漏点延伸自开挖面上至开挖面以下,应在基坑外渗漏点附近压注双液浆,注浆采用压力控制,最高压力不得超过0.3Mpa,同时注意支撑安全;4)如果渗漏点延伸自开挖面上至开挖面以下且流量较大,应在基坑内局部回填至流量减小后,在基坑外渗漏点附近压注聚氨酯;5)如果渗漏点不明,水流自开挖面下向上涌出,应立即停止开挖,局部回填直至渗漏停止,然后采取上述基坑外注双液浆措施;6)如果渗漏水流混浊,且渗漏时间较长,应注意渗漏点附近可能存在严重的土体流失,出现空洞,此时严禁重型机械靠近,并应立即采用振管注浆方法填补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