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优势对战场主导权的影响[摘要]随着社会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中的主要战争形态。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敌对双方为了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斗争,即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系统而展开一系列作战活动,因此现代战争是信息主导的战争,拥有信息优势对争取战争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信息优势却并非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唯一决定性因素,因为信息优势虽是赢得战场主导权的关键,但绝非全部。
[关键词]信息优势主导权战场1.引言20世纪末的几场局部战争,让人们目睹了信息战的雏形。
21世纪,新军事革命更是风急浪涌,加速推进了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
纵观在举世瞩目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信息战已悄然凸现,由“幕后”走向了“台前”,并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的大展雄姿,信息战正在逐渐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主导。
1.1 信息在未来战场上发挥主导作用信息是伴随人类社会而生的特殊物质,在军事上的应用历史久远,从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直到信息化兵器时代,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各历史时期战争的胜负。
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
作战方式是集团布阵、短兵相接,拼人力、拼体力。
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工业时代的战争是以装甲机械化为主的军队之间的作战,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战争,进行阵地战、消耗战,拼钢铁、拼能源。
进入信息时代,战争对抗表现为非物质力量之间的对抗。
信息时代,信息成为现代战争的战略资源,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构成作战力量的诸要素中,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信息起主导作用,其重要性日益上升。
战场胜负不再仅仅取决于军队数量的多寡、火力与机动力的强弱,信息力成为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
信息成了整个军队的心脏,成为一种武器。
信息化战争的最大特点是围绕信息展开,是一种信息密集型的战争,作战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是在近乎实时性信息指导下进行的。
在信息化战场上的作战行动,核心是夺取制信息权,进而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握有战场信息的主导权才能获取战场行动的主动权和自由权,其实质就是以信息能为主要作战手段,增强己方或是削弱对方的战斗力。
因此信息优势是确立国家军事优势与战场优势的先决条件。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开战前半年多时间就展开了电子战、情报战。
在这场无形的交战中,多国部队动用了太空数十颗侦察卫星,空中数十架侦察、预警飞机,地面(海上)几十个侦察站,构成了一个全方位、大纵深、多层次、全频域、全天候、全天时的战略与战术结合的情报侦察体系,基本掌握了伊拉克所有雷达、电台、导航设备、民用电信系统等情报,使战场对多国部队呈现了单向“透明”。
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前数小时,多国部队就综合运用了空中、地面的多种信息进攻力量,对伊军的通信、雷达等电子信息系统实施了猛烈的、长时间的电子干扰压制,致使伊军通信不畅、雷达迷盲、制导失灵、指挥中断。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早在空袭行动发起前的几个月就将50多颗侦察卫星集中用于对南联盟的侦察,并且每天都派出数架侦察机对科索沃进行侦察。
同时,还派出了大量的间谍进入南联盟境内搜集情报。
在拉开“联盟力量”行动序幕之前,数架电子战飞机就已对南军实施了较长时间的强烈“电子轰炸”,导致南军的雷达迷盲,无线通信一度中断,使南军无法实施有效的指挥控制。
透过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硝烟不难看出,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信息战必将率先“打响战争的第一枪”。
1.2 制信息权成为战场制高点制信息权,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主要由信息的获取权、信息的传递权、信息的处理权、信息的利用权等方面构成。
夺得了制信息权,就意味着拥有了使用信息的自由权和主动权。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100多万大军、5000多辆坦克、5000多辆装甲车、3000多门大炮和数量众多的防空武器形同虚设;忠心耿耿的“共和国卫队”在机动途中就损失惨重;海军舰船连港口都没能离开就丧失了战斗力;空军虽拥有包括米格-29等先进战斗机在内的700多架作战飞机,但不是被毁于地面,就是逃往邻国,始终未能对多国部队发动攻击。
伊军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伊军没有取得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
科索沃战争中,开战仅3天时间,南军就有5架米格-29飞机被北约轻易地击落。
主要原因不是该飞机的性能落后,而是因为南军信息战能力弱,无法夺得制信息权。
其作战飞机的行动完全在北约的监视之下,成为活靶子。
从这两场高技术战争中,我们看到了“制信息权”这一现代战场上的“制高点”。
未来战争,围绕争夺制信息权这一“制高点”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激烈。
即使是优势之旅,一旦失去这一“制高点”,也将成为“瞎子”、“聋子”、“靶子”,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劣势之军,如果掌握了这一“制高点”,哪怕是局部“制高点”也有可能取得不菲的战绩。
科索沃战争中,南军采取了雷达组网、雷达接力等战术,既保护了防空雷达免遭反辐射导弹的摧毁,又保证了对北约来袭兵器实施的有效监视,首次击落了美军F-117A隐形战斗轰炸机,打破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
1.3 信息战成为未来战争“主角”目前,各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呈现了既强调火力,更强调信息力的强劲发展趋势,打击兵器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
同时,打击兵器效能的发挥也越来越受到作战信息及信息设备、系统的严重影响和制约。
特别是各种制导打击兵器效能的正常发挥更是一刻也离不开信息战行动的支援与配合。
信息战加火力战正日趋重要。
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的信息控制和信息支援能力,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和北约的打击兵器才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正是因为多国部队和北约组织实施了连续高强度的信息攻击,才使伊军和南军“耳聋”、“眼瞎”、“脉断”、“心乱”,指挥控制能力大大降低,导致整体作战效能无法正常发挥。
可见,火力战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战的支援与配合,并将越来越受到信息战的制约。
信息战已经由服从、服务于火力战发展成为了直接影响和制约火力战的关键要素。
2.信息优势并非战场主导权的全部2.1 信息优势虽然代表在信息力量对比上具有优势,但并不表示必然取得制信息权。
与制空权、制海权的出现一样,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所显现出的巨大威力和作用,也催生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制胜论。
信息优势,是指在信息力量或态势对比上的一种优越性。
在力量或态势上处于优越地位的一方就占有信息优势,反之则处于信息劣势。
而制信息权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控制战场信息的主导权,也就是作战中某一方对信息战场的控制与把握的能力与程度。
它是信息化战场的制高点,只有夺取这一制高点,才能在战场上有效地战胜对方。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应用,今后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或军队要想拥有全面压倒对手的绝对信息优势是困难的,多数情况下只能是拥有相对的信息优势。
这就意味着总体上信息占优的一方很难一优俱优,也不能完全阻止总体上处于劣势一方的“不对称”攻击;总体上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通过巧妙运用战略战术等,也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或信息领域获得局部优势。
也就是说,有信息优势不一定就能获得制信息权,制信息权并不是信息优势一方的专利。
信息优势只是为夺取制信息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条件,要想真正取得它,还必须通过其它方面的努力,比如积极地实施信息攻防行动等,才能削弱乃至剥夺敌方的信息作战能力,保护己方信息系统的完整和有序运行,最终将战场制信息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此可见,那种以为有了信息优势就可自动获取制信息权的认识是错误的,至少是片面的。
2.2 信息优势在战场信息的获取上具有优势,但并不意味就一定拥有了决策优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使各种战场传感系统、侦察系统提高了探测、监视、定位等的能力;先进的数字压缩等技术亦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输和处理能力,但对这些如潮涌般而来的大量信息,若不能正确判断,有效利用,信息优势最终也无法转化为决策优势。
而未来战场上,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与不可靠的、相互矛盾的、模棱两可的信息往往混杂在一起。
做为各级指挥员和指挥机构如果不能从真假混杂的海量信息中迅速、正确地提取和利用有关信息,其结果就和缺乏信息一样,甚至比缺少信息更难堪。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通过各种侦察手段获取了大量的战场信息,虽然中央司令部从国内调集了众多的专家,辅以大量的高速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但面对数量巨大的战场信息,仍感到难以应对。
由此可见,信息优势的拥有同样不会导致决策优势的水到渠成,它也存在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化环节和过程。
2.3 信息优势在信息对抗领域具有优势,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兵力火力优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改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这一战争的基本目标。
单纯在信息领域进行的所谓非暴力战争,只能是人类战争的理想模式,在现实及可预见的将来是很难实现的。
而物质的力量最终还是要用物质的手段去摧毁,信息优势只有“物化”为相应的作战能力,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只要战争决策者赖以进行战争的物质力量还在,他就很难甚至不会被信息攻击所屈服。
信息优势能告诉我们“山那边是什么”,但最后还得靠兵力、火力才能克服“山那边的战争阻力”,达成战争目的。
也就是说,信息优势只有通过战术等的激活,与兵力、火力平台实现“无缝链接”,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和作用。
3.结论信息优势在现代战争中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需要进行冷静客观的分析。
有些人认为,信息是第一战斗力,信息是信息化战争制胜的关键,谁能获得更多的信息,谁就能夺取战争的主动权,进而夺取战争的胜利。
在许多人的眼里信息成为追求的目标,信息是战争的主导因素,未来的战争就是信息战,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能取得战争的绝对胜利。
个人觉得,应当正确认识信息优势和信息化的作用和地位,不能片面地、表面地、孤立地认识信息化。
如果将信息化理解为计算机、网络化,这样的认识就是片面的。
要正确地把握信息化和机械化的关系,关键是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
信息化是手段,离开了机械化之本,信息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特别是对我国这样一个还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的军队。
信息化只是支持作战条件多种手段中的一种手段,不是现代战争制胜的绝对实质。
信息化的关键是要扎扎实实地在融合、带动机械化上下功夫。
信息和网络不能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信息只有与火力、机动力的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威力来。
战争实践表明,信息是影响战争进程和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信息优势对掌握战场主导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信息只是战斗力的组成部分之一,信息的多与少并不能完全决定战争的胜负。
战争的阻力和迷雾是作战中固有的特性,先进的信息技术固然能够减少战争中的不确定性,但消除战争中的不确定性也不能消除战争中的阻力和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