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锦瑟》同步练习

《锦瑟》同步练习

《锦瑟》同步练习
班别:姓名:学号: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
..的一项是()
A.马嵬.(wéi)惘.然(wǎnɡ)宵柝.(chè)
B.弦.柱(xuán) 驿.馆(yì) 眉睫.(jié)
C.栩.栩(xǔ) 金钗.(chāi) 痴.心(chī)
D.自缢.(shì) 厮.守(sī) 哗.变(huá)
2.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锦瑟无端
..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C.一弦一柱思华年
..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B.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

D.如何四纪
..为天子四纪:四十年。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
....,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B.张伟哲曾是四川球迷津津乐道的铁卫,因涉嫌足坛赌球事件,目前已被警方带走。

事实上,上半年就有人含沙射影
....地点到过他赌球。

C.运动场上,各项赛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身着橘红色统一制服的青年志愿者们
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个个倚马可待
....,活跃在运动场内外的各个角落。

D.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
....,故不能成就大业。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应两个问题,一是阅
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下面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起句的头两个字,全篇是一首咏物诗。

2.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
3.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生梦蝶,意为岁月如梦,往事如烟,理想终将破灭;二是望帝啼鹃,比喻一生不得志,壮志难酬。

第三、四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意在说明或表现什么?
三、阅读鉴赏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锦瑟》同步练习答案
一、基础积累
1.C解析:A项,“柝”读“tuò”;B项,“弦”读“xián”;D项,“缢”读“yì”。

2.B解析: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3.B解析: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4.D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6.B
7.A
二、1.D解析:本诗不是一首一般的咏物诗,也不是借瑟隐题的“无题”之作,它所写的情和事与瑟应有一定的关系。

全诗开篇写到锦瑟,以瑟为喻,而不是通篇咏瑟。

2.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忆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3.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明自己的才华不为世用;四是用蓝田产玉的故事,说明理想和情思破灭后的迷惘,表现了作者的一种矛盾的心理,对于高洁的感情,诗人是爱慕的、执著的,然而诗人又无法亲近它,只好哀思叹惋。

三、1.参考答案: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

用“对”或其他词难以收到这种表达效果。

(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端居》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端居”,即闲居之意。

首句所写是诗人在盼远方来信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叹息,怅然若失。

次句写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

2.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法,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人性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