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第二课
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把握好停连和重音,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体会作者对
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明白朗读不是凭感觉,而是可以通过理
解做好设计,指导学生设计朗读脚本。

引导学生揣摩和
品味语言,体会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学习设计
朗读脚本。

2.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体会拟人和排比
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朗读脚本。

三、教学策略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

2.在朗读的基础上,师生合作探究,品析优美语言,感受修辞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交流学生上节课的比喻仿写作业。

【设计意图】回忆上节课所学。

(二)精读品析教师以1~2自然段为例指导朗读,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表达效果上的
作用。

(1)全班齐读1~2段后,老师范读1~2段,请同学们说说区别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两种不同的朗读方式的对比感受到明显的差别。

体会:停连、重音的重要性。

停连、重音的处理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密不可分,所以,下面
的环节把朗读和品析修辞方法作用,理解文章内容结合
在一起进行。

(2)老师引导学生分析1~2段朗读的注意事项,指
导学生在文中做朗读批注。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应该重读,运用反复的修辞,突出作者
盼春的急切心情。

两个“盼望着”连用,运用反复的方
法更体现其急切,所以第二个“盼望着”应该读得更重
一些。

“盼望着”后面应该稍停顿一下,后面是盼望的
对象。

“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

“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读时应采用欣喜的语气,表现
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
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停连指导:这段由两个句子构成,所以句号处的停
顿要明显一些。

第二句话是排比句,句式相同,结构一致,所以应该读出气势,一句比一句语气强烈。

重音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
特点。

“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

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

“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
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

这三个词突出了春的特点,在读的时候应该加重。

第一句中“一切”和“欣欣然”
也要加重。

情感指导:朗读时要读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提示学生:把以上需要注意停连、重音的地方做记号,用符号在文中标注出来,形成“朗读脚本”。

停顿:“v”(句中小停顿:“|”)连接:“^”重音:在文字下加点。

停连: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中断”
即停顿,“延续”即声音的连接。

声音的“停顿”和
“连接”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
随意的。

2.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
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重读与轻读
是相对的,有重就有轻,在朗读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读出
差别。

情感:朗读前要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朗读时要
用恰当的语气、语调体现出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明确该怎么朗读,同时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准与优美,体会语
言之美,情感之美。

2.学生活动。

(1)学生出声朗读3~10段中任一段落,根据之前示例,运用符号自行设计朗读脚本。

(2)分组展示、交流、互评,教师及时引导、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朗读的技巧,品析文章优美的词句。

注意:1.这个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赞美、鼓励学生的朗读,更要做有针对性地及时点播。

教师在
引导的过程中要时刻想着这个环节的目标:通过朗读,
通过停连和重音的处理,落实对词语、修辞的品析,体
会作者情感。

2.某些段落经过多次朗读,渐入佳境后,
教师可以顺势让学生当堂背诵下来。

小结:优美的语言,准确的用词,形象生动的比喻
归根结底是来自作者细致的观察,这是写好文章的第一步,观察时要关注细节,善于抓住景物特点。

然后可以
运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描写技巧来抒发
情感。

而这一切无不需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心。

(三)布置作业背诵全文。

2.摘抄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为《济南的冬天》第四自然段设计“朗读脚本”,标注在语文书上。

【设计意图】品读好词好句,通过背诵积累下来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为《济南的冬天》第四自然段设计“朗读脚本”既是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巩固,也是过渡到第二
课的学习。

附第二课时配套学案:
春(二)
一、朗读知识停连: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

“中断”即停顿,“延续”即声音的连接。

声音的“停顿”和“连接”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随意的。

2.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
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

重读与轻读
是相对的,有重就有轻,在朗读时要结合文章内容读出
差别。

情感:朗读前要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朗读时要
用恰当的语气、语调体现出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提示:朗读的前提是读准字音,声音洪亮,仪态大方。

把以上需要注意的停连、重音方面的处理,用符号在文中标注出来,形成“朗读脚本”。

停顿:“v”(句中小停顿:“|”)连接:“^”重音:在文字下加点。

二、设计朗读脚本请为《春》的1~2段标注需要“停顿”和“连读”的地方,并在相应词语下面加点体现需“重读”之处。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朗读3~10段中任一段落,自行设计朗读脚本,在语文书上标注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