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

第三章 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


30年代
铝镍钴、铁氧体

易去磁
1
2 3
90年代 60年代 后期
铁氧体 稀土永磁: SmC05
3.6~4.0 24 33 38~40
价格低 (稀土的1/10) 热稳定性好 不怕去磁 钴含量高、价格高
70年代 初期
第三代
稀土永磁: SmC017 稀土永磁: 钕铁硼 Nd-Fe-B
我国储量世界第一, 温度可达200℃?
图示位置是转子磁极轴线 从某相绕组轴线转过30°的位 置,在此瞬间触发该相晶闸管, 从产生转矩的角度看是最有利 的。在此位置下,在绕组通电 的1/3周期里,载流导体正好 处于比较强的磁场中,所产生 的转矩平均值最大,脉动最小。 从时间相位上看,晶闸管触发 瞬间正好是该感应电势交变过 零之后的30°相位处,习惯上 将此点选作晶闸管触发相位的 基准点,称为空载换流超前 角 。
结 论
0 0 、 三相式,对转矩最为有利。
矛盾:
晶闸管靠反电势自然换流,要求 0 超前,目前常取 0 60 ,或按负载的 动态调节。转矩脉动大:凸极式无换向电 机中,还存在磁阻转矩,当 超前时为 0 负值,将使输出转矩减小。

二、逆变器晶闸管的换流问题
问题的提出: 直流无换向器电机的晶闸管直接接在直流电 源上,导通后无法自行关断,换流困难。必须采取 特殊的换流措施。 解决: 在过激状态下向逆变器提供超前的无功电流, 可利用电机的反电势来实现自然换流。
优点: (1) 只要精确地控制变频电源的频率就能准确控 制转速,无需速度反馈控制。 (2) 转矩干扰只影响同步电动机的功角,不影响 电机的转速可以在极低的转速下运行,调速范围 较宽。 (3)可以调节转子励磁来调节电机的功率因数,甚 至可在 下运行。 (4) 运行在超前功率因数下,有可能利用电动机 的反电势实现负载换流,克服强迫换流的弊病 (晶闸管)。 缺点:同步电机本身结构稍微复杂
图3-14 反电势自然换流时晶闸管上电压、电流波形
为保证可靠换流,要求负载时换流剩 余角 10 ~ 15 而 ,故只能通过增大 0 或限制电机最大负荷,但转矩脉动增大,一般 0 限制 0 60 。 断续电流法换流:解决起动 和低速时换流问题。控制电源侧整流桥进入逆 变状态(拉逆变),使逆变器输入电流下降为 零,逆变器所有晶闸管自然关断。然后给换流 后该导通的管子发触发脉冲,重新通电时,则 实现了换流。常在直流环节接入平波电抗器以 抑制谐波,并接入续流晶闸管S0,构成了电流 源逆变器的性质。工程上实际上,加速了断流 过程。
0
在换流超前角为0°的情况下,电枢三 相绕组轮流通电产生的总转矩如图b)所示。 当换流超前角为30°,电机瞬时转矩有过 零点,如图c)所示。
左图为三相桥式逆 变路的情况。在每一瞬 时,三相绕组中一相通 过正向电流而另一相通 过反向电流,所产生的 转矩如图a)所示,图b) 为换向超前角为0°时 的合成转矩,换向超前 角为60°的情况如图c) 所示,此时转矩曲线才 有过零点。
永磁同步电动机起动转矩曲线
Tc——基本异步起动转矩, 由起动绕组产生 TD——逆序磁场产生的附 加异步起动转矩(起动绕组 不对称引起) TM——永磁体旋转与定子 绕组作用产生相当大的异步 制动转矩 Ts——以上三种转矩的合成 转矩,为平均转矩
起动过程磁场分析 除了异步性质的平均转矩外,还存在3个的磁场:
二、同步电动机的运行性能 1. 电磁转矩
mp UE mp 2 X d X q sin 2 Sin U 一般表达式 T 2f1 X d 2f1 2 X d X q
隐极同步电动机,dq轴同步电抗相等,反 应转矩消失。 mp UE T sin 2f1 X s
直流电机与同步电机的比较 相同点: 定、转子磁场相对静止 电枢绕组中通过的电流为交流 不同点: 直流电机多了一套换向装置,若没有换向 置,直流电动机就是同步电动机 直流电动机磁场静止,同步电动机磁场旋 转
其实,无换向器电机和直流电机一样,本 身就是一台同步电动机,只是直流电动机中用的 是一个机械接触式的逆变器,而无换向器电机中 是用晶闸管组成的半导体逆变器来代替。直流电 机中用以控制换向位置的电刷,在无换向器电机 中是用无接触式的位置检测器来代替。尽管两者 构造不同,但他们的作用却完全相同,所以无换 向器电动机和一般并激直流电动机具有相同的调 速特性。
无换向器电机有两种不同的系统结构形式
(1) 直流无换向器电机,即自控式同步电机交-直 -交变频调速系统
它是由电网交流电经可控整流器REC变成直流, 然后再由晶闸管逆变器INV转换成频率可调的交流, 供给同步电动机实现变频调速。其结构框图如图3- 8所示。
(2) 交流无换向器电机,即自控式同步电机交-交 变频调速系统
1
§3-1 同步电动机的结构形式和运行性能 一、变频调速系统中应用的同步电动机 对于大、中容量的调速系统,一般采用普 通的电励磁式结构;对于小型调速装置,采用 磁阻式或者永磁式同步电机。 1. 特征
60 f n p
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材料
年代 材料名称 最大磁积(兆 高奥)(HB) 特色 曲线
解决方法:
(1)外力拖入同步
(2)从静止开始作逐步升频的变频起动
三、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的控制方式 (1)他控式变频器供电
特点:
1)运行频率由外界独立调节 2)改变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实现对同步电机 的调速 3)运行情况决定于E和U之间的功率角(受 负载影响容易产生失步)
(2) 自控式变频器供电:无换向器电动机 特点: 1)运行频率由转子转速决定
反电势换流原理
图3-13 电枢反电势换流原理图
分析思路:
a、c两相通电 →b、c两相通电 →A管关断、B管导通 B管开通后,利用反电势eab 使A管关断 前提:提前换向 特点:无需辅助换流电路,但存在换流能力 与力矩特性矛盾,且低速时无法实现 换流(低速反电势小)
空载(实线)和负载时,晶闸管承受 电压的情况
电枢磁场: n s
转子永磁体磁场: (1-s) n s
逆序磁场: (1-2s) n s
三者会相互作用产生同步脉动转矩(平均转矩为 0),所有各种转矩起动时都发生作用,异步性质的 平均转矩使电机加速,脉动转矩时而加速时而减速。 随着转速的升高,转矩脉动频率降低。起动完毕(牵 入同步),异步转矩消失,同步脉动转矩成为同步转 矩。
结 论
低速时(5~10%额定转速以下)采用断
续电流法换流,且为增大转矩使 0 0 ;高 速时,采用反电势换流,为保证换流能力改 为
0 60
三、无换向器电机的工作特性 1. 调速特性 无换向器电机可以看作一台直流电 动机,可以采 用分析直流电机的方法进行 分析。
n 4.08 ED I d R PK cos(
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特性曲线
分析:由于永磁体本身 的导磁率一般较低,其 q轴同步电抗反比d 轴 同步电抗大,使得反应 转矩分量变负。可见永 磁同步电动机产生最大 转矩的功角大于电励磁 式同步电动机,且大于 90度。
4. 永磁式同步电动机的特殊问题
——起动性能不佳
永磁同步电动机不能像普通同步电机那样,只 依靠装在转子上的起动绕组产生的异步转矩使电机 达到亚同步速,再投入励磁使电机牵入同步。 由于一开始,永磁转子上就存在磁场,会对起动 过程产生不良影响,使起动过程中存在多种转矩 (异步性质的平均转矩和同步性质的脉动转矩)。
4
几种永磁材料的特性比较
3.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极结构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磁极结构型式随永磁材料特 性的不同和应用领域的差异具有多种方案。 按永磁材料的不同,可将永磁同步电动机分 为三种类型: (1)铝鎳钴永磁同步电机
(2)铁氧体永磁同步电机
(3)稀土永磁同步电机
铝镍钴永磁同步电机: 早期的铝鎳钴永磁同 步电机沿用了传统同步电 机结构形式。根据铝鎳钴 材料矫顽力小,剩磁密度 大的特点,磁极采用截面 小,极身长的形状。
它是利用 晶闸管变频器 直接把电网 50Hz交流电转 换为可变频率 的交流供给同 步电动机。其 结构如图3-9 所示。
直流和交流无换向器电机的比较 直流无换向器电机系统简单,所用晶闸管 元件少、耐压要求低,但因工作在直流电源上 故有一个换向问题。 交流无换向器电机的变频器晶闸管可靠电 网交流电源换流,但所用元件数目多、耐压要 求高,因此我们将重点讨论直流无换向器电机。
2)电流周期与转子速度始终保持同步,不会 出现失步现象 3)通过调节输入电压进行调速,其特性类似 于直流电动机
§3-2 无换向器电机(自控式同步电动机 变频调速系统) 自控式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又称为无换 向器电机,一种新型机电一体化无级变速电机, 它是由一台带转子磁极位置检测器PS 的同步电 动机SM和一套功率半导体逆变器INV所组成。 优点: 直流电机调速特性 无换向器 结构简单 无须经常维护
第三章 同步电动机的变频调速控制
应用广泛:
(1) 功率覆盖面非常广大,从瓦级无刷直流电动机到 万千瓦的大型轧机、窑炉 传动电机、鼓风机电机 等。 (2) 大型同步电机和超大型抽水蓄能电动发电机的变 频起动也属于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之列。
(3) 近年来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迅速发展,使同步电动 机变频调速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多。
2. 电磁转矩的产生
假设转子励磁所产生 的磁场在电机气隙中按正弦 分布,如果定子一相绕组中 通以持续的直流电流,则此 电流和转子磁场作用下所产 生的转矩也将随转子位置不 同而按正弦规律变化,这种 变化规律如图3-10所示。
在无换向器电机,实际上每相绕组中 通过的不是持续的直流而是只通电1/3周期 的方波电流,这样每相电流和转子磁场作 用所产生的转矩也只是正弦转矩曲线上相 当于1/3周期长的一段,它的具体形状和绕 组开始通电时的转子相对位置有关。
我们从直流电机与无换向器电机相比较的角 度来分析无换向器电机的等效直流电机模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