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孔子与弟子子路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子路的故事

孔子与弟子子路的故事
《子路初见》记录了子路第一次见到孔子时的情形。

孔子告诫他应该加强学习,而子路不以为然,于是有了以下对话。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

斩而用之,达于犀革。

以此言之,何学之有”柔,通揉。

使木弯曲或变直的工艺就叫做揉。

在子路看来,人的才能是天生的。

就像南山的竹子一样,无需经过揉制的工序就自然挺拔峭直。

砍下来做成箭矢,即使坚硬的犀牛皮都可以射入。

这样说来,学习又有什么用呢
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括:箭的尾部。

镞:箭头。

孔子说,在箭的尾端加上羽毛,它的飞行就更加稳定;在箭的头部加上箭头,它就能射入更深。

后天学习就是这样一个持续不断地粘贴羽毛、磨砺箭头的过程。

三、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在箭的尾端加上羽毛,它的飞行就更加稳定;在箭的头部加上箭头,它就能射入更深。

其实跟磨刀不误砍材工道理相似,要掌握正确方法,努力学习。

对于这几种解释,个人认为,第三种应该最合理!强调天赋固然重要,但后天的两个方面的努力也很重要,一是需要努力,持续地学习,强调学习的重要;二是需要正确的方法。

强调方向的重要。

强调后天学习,需要掌握的两个方面。

方向和速度,只有在正确的方向下,用最快的速度才能尽快达到目的地,即“其入之不亦深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