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研究生实验动物学考题

2013年研究生实验动物学考题

2013年《实验动物学》考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以下对实验动物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B 健康无病的在实验室内人工饲养的动物
C 遗传背景明确,微生物控制严格,用于科学实验的动物
D 标准化的小型实验用动物,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2、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商业性经营以及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生产、供应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取得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颁发的()
A 《实验动物供应许可证》
B 《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
C 《实验动物经营许可证》
D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3、实验动物种子应当()
A 长期封闭保种
B 保持连续近交20代以上
C 来源于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或国家认可的种源单位
D 来源于净化后的无菌动物
4、全国的实验动物工作归()主管。

A 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B 科学技术部
C 卫生部
D 经济发展改革委员会
5、动物实验时,外购的动物需要经过()天的适应性观察
A 1天即可
B 立即可以做实验
C 3-7天
D 约需10天以上
6、下面哪种染色剂为黄色()
A 2%硝酸银溶液
B 0.5%的中性品红
C 煤焦油的酒精溶液
D 3%-5%的苦味酸溶液
7、一种引起呼吸器官粘膜异常,发生流泪、咳嗽、粘膜发炎,肺水肿和肺炎且是动物室中臭气物质主要来源的环境因素是。

()
A 风速
B 氨浓度
C 饲养密度
D 粉尘
8、根据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实验动物环境设施监测标准,屏障环境空气洁净度指标是()
A 100级
B 1000级
C 1万级
D 10万级
9、一种参与调节钙,磷代谢,促成骨的生产和骨组织的矿质化。

缺乏时,将降低对钙,磷的吸收利用能力,发生佝楼病,软骨病等症状的维生素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 维生素E
D 维生素K
10、下列动物中对青霉素十分敏感,注射后极易导致过敏死亡的动物是()。

A 小鼠
B 大鼠
C 豚鼠
D 地鼠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3R”指的是替代、减少、优化。

2、1988年由国家科技部制定,并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我国立法管理实验动物的第一部法规。

3、近交系基础群的维持方法有单线法、平行线法和优选法。

4、豚鼠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对其缺乏十分敏感,是研究实验性坏血病的极好动物模型。

5、寄生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

6、裸鼠具有胸腺缺失、T细胞免疫缺陷的特征,从而可用其移植人体肿瘤。

7、在考虑实验动物饲料营养配比时主要考虑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种营养配比。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进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而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近交系动物:指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之间连续交配二十代以上而培育出的纯品系动物,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3、全价配合饲料:营养物质均衡全面,能够完全满足实验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不需要再添加其他营养成分,即可以直接饲喂动物并能得到较好饲养效果的饲料。

4、屏障环境:屏障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源体级实验动物,这类设施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进入,动物来源于无菌、悉生动物或SPF 动物种群。

利用空调送风系统形成清洁走廊、动物房、污染走廊、室外的静压差梯度,以防止空气逆向形成的污染。

屏障内人和动物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工作时应戴消毒手
套,穿着灭菌工作服等防护用品。

5、诱发性动物模型:是通过人为方式使实验动物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类
似某些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也叫实验性动物模型。

四、 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悉生动物和SPF 动物有何区别?
悉生动物又称已知菌动物,是指在隔离系统饲育的,经检测其体内外仅有经人工有计划接种的已知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这类动物是向无菌动物接种一种或几种已知菌而获得的。

SPF 动物是指在屏蔽系统或隔离系统饲育的,经检测体内外无质量标准规定的特定病原微生物和寄生从存在,但可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

实际上是无传染病的健康动物。

SPF 动物和悉生动物的区别是:SPF 动物体内外排除哪些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已知的,悉生动物体内外携带哪些微生物是已知的。

2、实验动物疾病控制的意义有哪些?
实验动物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有严格的控制,尤其应控制可引起实验动物爆发烈性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以及引起严重侵袭病的寄生虫。

即使一般性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都必须严格控制。

目的在于保证实验动物的品质,培养出标准的合格动物,防止出现动物损失, 威胁人类健康,影响实验结果。

3、使用全身麻醉剂的注意事项
给动物施行麻醉术时,一定要注意方法的可靠性,根据不同的动物选择合适的方法,特别是较贵重的大型动物。

1. 麻醉剂的用量,除参照一般标准外,还应考虑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而且体重与所需剂量的关系也并不是绝对成正比的。

一般说,衰弱和过胖的动物,其单位体 重所需剂量较小,在使用麻醉剂过程中,随时检查动物的反应情况,尤其是采用静脉注射,绝不可将按体重计算出的用量匆忙进行注射。

2. 动物在麻醉期体温容易下降,要采取保温措施。

3. 静脉注射必须缓慢,同时观察肌肉紧张、角膜反射和对皮肤夹捏的反应,当这些活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时,应立即停止注射。

配制的药液浓度要适中不可过高,以免麻醉过急;但也不能过低,以减少注入溶液的体积。

4. 作慢性实验时,在寒冷冬季,麻醉剂在注射前应加热至动物体温水平。

4、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选择遵循哪些原则?
①相似性原则 ②特殊性(易化)原则 ③标准化原则 ④规格化原则 ⑤经济性原则
5、一个成年人按60公斤体重,如果口服12ml ,200g
大鼠灌胃量多少?
大鼠的灌胃量为1~2ml
五、论述题(20分,任选一题)
1、、任意设计一个动物实验,说出其研究题目,并在论文中就有
关实验动物部分进行描述
2、试述使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重要意义。

1 避免了在人身上进行试验所带来的风险
临床上对外伤,中毒,肿瘤病因的研究是有一定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难者,在人为设计的试验条件下反复观察和研究。

因此试验动物模型,除了能克服人类研究经常会遇到的理论和社会限制外,还容许采用某些不能应用与人类的方法学途径,甚至为了研究需要可以损伤动物组织,器官或处死动物。

2 临床上不易见到的疾病可以用动物复制出来
临床上很难见到的某些疾病,在实验室可以根据木的要求随时采用试验性诱发的方法在动物身上复制出来。

3 可以克服人类某些疾病潜伏期长,病程长和发病率低的缺点
有些致病因素需要隔代或者几十代才能显现出来,人类的寿命相对来说是很长的,但是一个科学家很难有幸进行三代以上的观察,而许多动物生命周期很短,在实验观察几十代是很容易的,如果使用微生物可以观察几百代。

4 可以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增强试验材料的可比性
一般来说,临床上很多疾病是十分复杂的,各种因素均起作用,采用动物来复制动物模型,可以选择品种相同、品系、性别、年龄、体重、活动性、健康状态、甚至遗传和微生物等方面严加控制的各种等级的标准试验动物,用单一的病因作用复制成各种疾病。

温度,湿度、光照、噪音、饲料等试验条件也可以严格控制。

5 可以简化试验操作和样品收集
动物模型作为人类疾病的“缩影”,便于研究着按试验目的的需要随时各种样品。

甚至即使处死动物收集样本,这在临床是很难办到的。

试验动物小型化的发展趋势更有利益试验这日产管理和试验操作。

6 有助于更全面的认识疾病的本质
试验动物模型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使研究工作上升到立体水平来揭示某种疾病的本质,从而更有利于解释在人体上所发生的一切病理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