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缓冲罐计算

缓冲罐计算

t n
计算单位 计算方法: GB150.3-2011 等面积补强法,单孔 条 1.72 200 圆形筒体 20(GB8163) 管材 0.85 325 10 1.5 1 131 0 mm mm mm mm MPa 件 MPa ℃ 简 图

接管轴线与筒体表面法线的夹角(°) 凸形封头上接管轴线与封头轴线的夹 角(°) 接管实际外伸长度 接管实际内伸长度 接管焊接接头系数 接管腐蚀裕量 凸形封头开孔中心至 封头轴线的距离 接管厚度负偏差 C1t 接管材料许用应力[σ ] 开 非圆形开孔长直径 壳体计算厚度δ 补强圈强度削弱系数 开孔补强计算直径 d 接管有效外伸长度 h1 接管多余金属面积 A2 21.8 2.5296
A1+A2+A3= 161
补强圈面积 A4 结论: 合格
计算厚度 有效厚度 最小厚度 名义厚度 结论 重量
h = 2[ ]t 0.5 P c min = 3.00 nh = 10.00 满足最小厚度要求 11.42 压
t
KPc Di
= 1.81
mm mm mm mm Kg
eh =nh - C1- C2= 8.70


算 MPa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结论
计算单位 GB 150.3-2011 筒体简图 MPa C mm ( 管材 ) MPa MPa MPa mm mm 厚度及重量计算
计算厚度 有效厚度 名义厚度 重量 压力试验类型 试验压力值 压力试验允许通过 的应力水平 T 试验压力下 圆筒的应力 校核条件 校核结果
Pc Di = 2[ ]t P = 2.53 c
2[ ] e [Pw]= KDi 0.5 e = 8.18463
合格
4
开孔补强计算 接 管: a, φ 57×3.5 设 计算压力 pc 设计温度 壳体型式 壳体材料 名称及类型 壳体开孔处焊接接头系数φ 壳体内直径 Di 壳体开孔处名义厚度δ 壳体厚度负偏差 C1 壳体腐蚀裕量 C2 壳体材料许用应力[σ ]
计算厚度 有效厚度 最小厚度 名义厚度 结论 重量
h = 2[ ]t 0.5 P c min = 3.00 nh = 10.00 满足最小厚度要求 11.42 压
t
KPc Di
= 1.81
mm mm mm mm Kg
eh =nh - C1- C2= 8.70


算 MPa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结论
[ ]
MPa MPa MPa
T 0.90 s = 310.50 T = pT .(KDi 0.5 e ) = 49.65 2 e . T T 合格 厚度及重量计算
2 K = 1 2 Di = 1.0041
形状系数
6
2h i
立式搅拌容器校核 筒体设计条件 设计压力 p 设计温度 t 内径 Di 名义厚度 n 材料名称 许用应力 压力试验温度下的屈服点 钢材厚度负偏差 C1 腐蚀裕量 C2 厚度附加量 C=C1+C2 焊接接头系数 压力试验类型 试验压力 pT 筒体长度 Lw 内筒外压计算长度 L 封 头 设 计 条 件 封头形式 名义厚度 n 材料名称 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 钢材厚度负偏差 C1 腐蚀裕量 C2 厚度附加量 C=C1+C2 焊接接头系数
t n
计算单位 计算方法: GB150.3-2011 等面积补强法,单孔 条 1.72 200 圆形筒体 20(GB8163) 管材 0.85 325 10 1.5 1 131 0 mm mm mm mm MPa 件 MPa ℃ 简 图

接管轴线与筒体表面法线的夹角(°) 凸形封头上接管轴线与封头轴线的夹 角(°) 接管实际外伸长度 接管实际内伸长度 接管焊接接头系数 接管腐蚀裕量 凸形封头开孔中心至 封头轴线的距离 接管厚度负偏差 C1t 接管材料许用应力[σ ] 开 非圆形开孔长直径 壳体计算厚度δ 补强圈强度削弱系数 开孔补强计算直径 d 接管有效外伸长度 h1 接管多余金属面积 A2
2 e [ ] ( Di e ) = 5.02331
t
MPa
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设计温度下计算应力
t
[Pw]= =
t
MPa MPa MPa
Pc ( Di e ) = 38.13 2 e
t
111.35 ≥
t
校核条件 结论
合格
2
内筒上封头内压计算 计算所依据的标准 计算条件 计算压力 Pc 设计温度 t 内径 Di 曲面深度 hi 材料 设计温度许用应力 试验温度许用应力 钢板负偏差 C1 腐蚀裕量 C2 焊接接头系数 压力试验类型 试验压力值 压力试验允许通过的应力t 试验压力下封头的应力 校核条件 校核结果
t
计算单位 GB 150.3-2011 椭圆封头简图 MPa C mm mm (板材) MPa MPa mm mm 压力试验时应力校核 液压试验
1.72 200.00 325.00 81.00 Q345R 183.00 189.00 0.30 1.00 0.85
PT = 1.25Pc [ ]t = 2.2205 (或由用户输入)
mm MPa 补 mm mm mm mm mm mm mm
2 2
补强圈厚度负偏差 C1r 补强圈许用应力[σ ] 强 开孔长径与短径之比 接管计算厚度δ
t

frr
0 52.875 13.604 47
接管材料强度削弱系数 补强区有效宽度 B 接管有效内伸长度 h2 壳体多余金属面积 A1 补强区内的焊缝面积 A3
t
100 0 1 1
mm mm mm mm
接管连接型式 接管材料 名称及类型 补强圈材料名称 补强圈外径 补强圈厚度
插入式接管 20(GB8163) 管材 mm mm mm MPa 计 1 0.1256 mm mm mm mm mm mm
2 2 t
0.4 131 孔
mm MPa 补 mm mm mm mm mm mm mm
2[ ] e [Pw]= KDi 0.5 e = 8.18463
合格
3
内筒下封头内压计算 计算所依据的标准 计算条件 计算压力 Pc 设计温度 t 内径 Di 曲面深度 hi 材料 设计温度许用应力 试验温度许用应力 钢板负偏差 C1 腐蚀裕量 C2 焊接接头系数 压力试验类型 试验压力值 压力试验允许通过的应力t 试验压力下封头的应力 校核条件 校核结果
t
100 0 1 1
mm mm mm mm
接管连接型式 接管材料 名称及类型 补强圈材料名称 补强圈外径 补强圈厚度
插入式接管 20(GB8163) 管材 mm mm mm MPa 计 1 0.1256 mm mm mm mm mm mm
2 2 t
0.4 131 孔
mm MPa 补 mm mm mm mm mm mm mm
[ ]
MPa MPa MPa
T 0.90 s = 310.50 T = pT .(KDi 0.5 e ) = 49.65 2 e . T T 合格 厚度及重量计算
2 K = 1 2 Di = 1.0041
形状系数
6
2h i
2 2
补强圈厚度负偏差 C1r 补强圈许用应力[σ ] 强 开孔长径与短径之比 接管计算厚度δ
t

frr
0 21.8 8.087 24
接管材料强度削弱系数 补强区有效宽度 B 接管有效内伸长度 h2 壳体多余金属面积 A1 补强区内的焊缝面积 A3
fr 1
47.8 0 129 8
开孔削弱所需的补强面积 A 55
t t
计算单位 内 MPa C mm mm 筒 1.72 200 325 10 20(GB8163) 152 MPa 131 245 mm mm mm 1.5 1 2.5 0.85 液压 MPa mm mm 筒体上封头 椭圆形 mm MPa mm mm mm 10 Q345R 183 0.3 1 1.3 0.85 主 要 计 算 结 果 内圆筒体 内筒上封头 校核合格 11.42 内筒下封头 校核合格 11.42 筒体下封头 椭圆形 10 Q345R 183 0.3 1 1.3 0.85 夹套封头 2.22049 600 t s
mm mm mm Kg
e =n - C1- C2= 7.50 n = 10.00 49.57 压力试验时应力校核 液压试验
[ ] [ ] t
PT = 1.25P
=
2.2205 220.50
(或由用户输入)
MPa MPa
T 0.90 s =
T = pT .( Di e ) = 57.91 2 e . T T 合格 压力及应力计算
fr 1
105.75 0 263 9
开孔削弱所需的补强面积 A 134
A1+A2+A3= 319
补强圈面积 A4 结论: 合格
mm ,大于 A,不需另加补强。
2
2
A-(A1+孔补强计算 接 管: b, φ 25×3 设 计算压力 pc 设计温度 壳体型式 壳体材料 名称及类型 壳体开孔处焊接接头系数φ 壳体内直径 Di 壳体开孔处名义厚度δ 壳体厚度负偏差 C1 壳体腐蚀裕量 C2 壳体材料许用应力[σ ]
2 2
补强圈厚度负偏差 C1r 补强圈许用应力[σ ] 强 开孔长径与短径之比 接管计算厚度δ
t

frr
0 21.8 8.087 24
接管材料强度削弱系数 补强区有效宽度 B 接管有效内伸长度 h2 壳体多余金属面积 A1 补强区内的焊缝面积 A3
fr 1
47.8 0 129 8
开孔削弱所需的补强面积 A 5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