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基因工程-6章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基因工程-6章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二、选择受体细胞的基本原则
①便于重组DNA分子的导入。 ②便于重组体的筛选。
③遗传稳定性高,易于进行扩大培养或易于进行高密 度发酵而不影响外源基因的表达效率。对动物细胞 而言,所选用的受体细胞具有对培养的适应性强, 可以进行贴壁或悬浮培养,可以在无血清培养基中 进行培养。
2013-7-30
15
④受体细胞内内源蛋白水解酶基因缺失或蛋白酶 含量低,利于外源蛋白表达产物在细胞内积累, 可促进外源基因高效分泌表达。 ⑤安全性高,无致病性,不会对外界环境造成生 物污染。一般选用致病缺陷型的细胞或营养缺 陷型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2013-7-30
35
2013-7-30
36
6、微注射技术
微注射技术:一般是用微吸管吸取供体DNA溶液, 在高倍倒置显微镜下准确地插入受体细胞核中, 并将DNA注射进去。常用于转基因动物研究。
2013-7-30
41
7、脂质体导入法
脂质体也称人工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组成 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自动生成闭合的双层膜, 从而形成一种囊状物被称为脂质体。 脂质体导入法:将DNA或RNA包囊于脂质体内,然 后进行脂质体与细胞膜的融合,通过融合导入细 胞,这种转染方法称为脂质体导入法。
此方法对于贴壁细胞转染是最常用并首选的方法。
2013-7-30
26
磷酸钙-DNA共沉淀法
3、共转化(植物细胞)
共转化(cotransformation) 基因工程中将两个以上的基因同时导入感受 态真核细胞的方法,又称共转染。 适用于对不带有可选择标记性状的目的基因 进行研究。
2013-7-30
2013-7-30
23
2013-7-30
24
附图1
CaCl2热激法转化感受态细胞
附图2
2、磷酸钙-DNA共沉淀法(动物细胞)
磷酸钙-DNA共沉淀法 是指外源基因与磷酸钙混合形成磷酸钙-DNA共沉 淀物,可使DNA附在细胞表面,通过细胞吞入摄取 或通过细胞膜脂相收缩时裂开的空隙进入细胞内, 这种转染方法称为磷酸钙-DNA共沉淀法。
③基因组简单,不含线粒体和质体基因组,便于 对引入的外源基因进行遗传分析。
④原核生物多数为单细胞生物,容易获得一致性 的实验材料,并且培养简单,繁殖迅速,实验周 期短,重复实验快。
2013-7-30
9
原核生物细胞表达真核生物基因存在的缺点:
①原核生物细胞不具备真核生物的蛋白质折叠复 性系统,即使许多真核生物基因得以表达,得到 的也多是无特异性空间结构的多肽链。 ②原核生物细胞缺乏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加工系统, 而许多真核生物蛋白质的生物活性正是依赖于其 侧链的糖基化或磷酸化等修饰作用。
2013-7-30
6
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细胞有:
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
土壤农杆菌
酵母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大肠杆菌
1、原核生物细胞的优点
①大部分原核生物细胞没有纤维素组成的坚硬细 胞壁,便于外源DNA的进入。 ②没有核膜,染色体DNA没有固定结合的蛋白质, 这为外源DNA与裸露的染色体DNA重组减少了麻烦。
Turtle HMGB1 0 1 1 1 0 2 2 7
Chick HMGB1 0 0 2 2 1 1 2 8
Mouse HMGB1 1 0 6 1 3 2 3 16
Human HMGB1 0 0 3 1 2 2 6 14
Human HMGB2 2 0 3 2 1 3 2 13
Human HMGB3 0 0 4 2 1 2 5 14
2013-7-30
32
电穿孔法
2013-7-30
34
5、基因枪法
基因枪法(又称粒子轰击法) 用高压气体加速把粘有DNA的细微金粉(或钨 粉颗粒)打向细胞,穿过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质等层层构造到达细胞核,完成基因转移的方 法。 基因枪法适用于动植物组织或细胞、胚胎、细 菌及小动物等。 基因枪法特点:快速、简便、安全、高效。
29
4、电转化
电转化又称电穿孔法(electroporation):
是指在细胞上施加短暂、高压的电流脉冲,在质膜上 形成纳米大小的微孔,DNA直接通过这些微孔或者作 为微孔闭合时所伴随发生的膜组分重新分布通过质膜 进入细胞质中,这种方法称为电穿孔法。
最早用于将DNA导入真核细胞,1988年,Dower等人成功 应用于大肠杆菌的转化。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压电脉冲 作用,在大肠杆菌细胞膜上进行电穿孔,形成可逆的 瞬间通道,从而促进外源DNA的有效吸收。
28
将目的基因表达载体DNA和标记基因表达载 体DNA混合后共同转移到靶细胞中,分别使 用标记基因与目的基因对应的选择剂进行两 次筛选,最后可得到复合转导的转化子。
共转化常用的报告基因:胸苷激酶基因(tk基因)、 抗新霉素基因(neor)、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基因(XGPRT)等。
2013-7-30
2013-7-30
42
脂质体介导转染的机制
阳离子脂质体表面带正电荷,能与核酸的磷酸根通 过静电作用将DNA分子包裹人内,形成DNA一脂复合 体,也能被表面带负电荷的细胞膜吸附,再通过膜 的融合或细胞的内吞作用,偶尔也通过直接渗透作 用,将DNA传递进入细胞,形成包涵体或进入溶酶体, 其中一小部分DNA能从包涵体内释放,并进入细胞质 中,再进一步进入核内转录、表达。
发展前景
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在地球上有许多动物具有很多
种优良的特性,是我们所不具备而又想具备的(猫
头鹰可以在黑夜看清东西;壁虎有再生能力)。如 果我们具备了地球上200种生物所有的优良特性,我
们的威力将会多么的强大!生物工程的发展表明,
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概念:受体细胞、电穿孔法、共转化、基因枪法、 感受态细胞、转化、转染、磷酸钙-DNA共沉淀法、 微注射技术。 选择受体细胞的基本原则 氯化钙转化法的基本原理 脂质体介导法及其转染的机制 常用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原核生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与缺点。 酵母菌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 哺乳动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与缺点。
2013-7-30
19
根据转移基因载体与受体的特性可分为:
质粒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CaCl2、电转化法;
噬菌体转染细胞的方法:体外包装感染法; DNA导入酵母菌的方法:电穿孔转化法; DNA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Ti质粒叶盘法、电穿孔转 化法、基因枪法;
DNA导入昆虫细胞的方法:杆状病毒感染法;
2013-7-30 12
3、动物细胞
常用的动物受体细胞有Hela细胞、猴肾细胞和中国 仓鼠巢细胞(CHO)等。
MCF-7
2013-7-30
13
哺乳动物细胞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是:
①能识别和除去外源真核基因中的内含子,剪接加工成成熟的 RNA。 ②真核基因表达蛋白在翻译后能被正确加工或修饰,产物具有 较好的蛋白质免疫原性,约为酵母细胞16-20倍。 ③易被重组DNA质粒转染,具有遗传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④经转化的动物细胞可将表达产物分泌到培养基中,便于提纯 和加工,成本低。 缺点是:组织培养技术要求高,如培养和筛选一个高度扩增的 转化子CHO细胞,通常需要数月之久,难度较大。
重组DNA技术操作过程可形象归纳为
分 切 接 转 筛 分离目的基因 限制酶切目的基因与载体 拼接重组体 转入受体菌 筛选重组体
第六章 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一、受体细胞 二、选择受体细胞的基本原则
三、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
2013-7-30
5
一、受体细胞
受体细胞(receptor cell) 又称为宿主细胞 (host cell),是指能摄取外源 DNA并使其稳定维持的细胞。 感受态(competence) 是指细菌吸收外源DNA的生理状态。 感受态细胞(competence cell) 是指具有接受外源DNA能力的细胞。
转染(transfection):指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捕获噬 菌体或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组DNA分子的过程。 转导(transduction):指病毒转移真核细胞A的过 程或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之间基因转移的过程。
2013-7-30
21
1、氯化钙转化法(大肠杆菌)
●
1970年M.Mandel和A.Hige发现,大肠杆菌经过氯 化钙适当处理及短暂热休克之后,便能吸收λ噬菌 体DNA。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 S.Cohen报道,经 氯化钙处理大肠杆菌细胞也能摄取质粒DNA。
2013-7-30
16
⑥能使重组DNA分子稳定存在于细胞中。
⑦受体细胞在遗传密码子的应用上无明显偏倚性。
⑧具有较好的转译后加工机制等,便于真核目的基 因的高效表达。
⑨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13-7-30
17
稀有密码子:
Amino acid Leu Ile Pro
Rare codon CTA ATA CCC CGG
2013-7-30
1
载体与目的基因连接后,体系中可能存在下列 分子: a. 未连接的载体分子 b. 未连接的DNA片段 c. 载体的自连 d. 含有错误插入片段的重组DNA分子 e. 重组DNA分子
转化过程中,这些分子同时被转移到宿主细胞内。 未连接的分子即使被细菌摄取,寄主的酶可降解 这些DNA片段。 自连的载体和错误插入的重组质粒可以进入宿主 细胞进行正常的复制
2013-7-30
44
技术的忧患
1.基因污染: 人工组合的基因,可能会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展 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界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 一部分。这就是基因污染。 2.基因武器 运用遗传工程技术,按人们需要,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 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产生具有显著 抗药性的致病菌;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 内接入致病基因,而制造出新的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