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三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国防教育备课笔记三年级上册大张家小学授课教师:2017年9月三年级国防教育全册备课一、教学目标掌握知识;明白道理;建立情感。

(一)掌握国防基础知识阐述:国防的含义与功能;国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国防的基本要素(国家实体、武装力量、领导体制、政策法规、国防动员等);国防的历史发展。

(二)明确国防与公民的内在联系与辩证关系阐明:国防是全体公民普遍享有的安全公共品;国防建设是全体公民的共同权力与普遍义务;公民是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的终极实现者;青年学生是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的优质要素和后备力量。

(三)培育国防价值认知与情感,对国防在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全局利益、保障公民充分享有安全与尊严价值功能的全面认知;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积极履行国防义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本学期的国防教育课程是向全体同学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活动氛围;同时,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了解家乡的变化,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自觉地把自己的成长同祖国的命运结合起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我爱你,祖国 2课时保家卫国 4课时红星照耀中国 3课时兵器大世界 3课时战争风云 3课时国防常识 2课时国耻国难 1课时爱国诗文 1课时军事游戏 1课时第一课我爱你,祖国祖国多可爱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认识祖国的山水,熟识中国地图,通过图片的介绍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认识我国的五星红旗,明白国旗代表的意义。

3、通过对我国爱国人士的了解来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认识祖国的山水,熟识中国地图,通过图片的介绍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师:爱国就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故土,这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素养。

同学们知道哪些爱国的名言名句吗?展示名言佳句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拿破仑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传统名言位卑不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陆游1.我爱祖国的山和水师:我们的祖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山河壮丽、风景秀美。

展示祖国的美丽风景图,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了解。

我们的祖国有着辽阔的疆域,陆地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

在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在他的边界上有着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我国还有着辽阔的海域,在祖国大陆的东面,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

2.小卡片三山:浙江雁荡山、江西庐山、安徽黄山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板书设计祖国多可爱祖国山河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祖国的山河的情况,通过图片的介绍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祖国多辽阔上课时间: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街道我国幅员辽阔,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初步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大体位置。

通过对祖国疆域的了解,为祖国幅员辽阔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认识我国疆域、面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辽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并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开始新课: 1.辽阔的疆域:课件出示龙口市地图,我们的家乡大不大?他在山东省省的什么位置呢?出示山东省地图,那么山东省又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呢?出示中国地图。

学生通过比较大概得出中国的面积很大。

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大?有着这样一段话:南方穿彩裙,北方飘雪花,天山下弟弟刚起床,东海边姐姐放学啦。

我们来看中国的地图,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地图上方向表示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我国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西端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最北端位于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位于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下面我们就顺着我国的边疆来进行一次旅行,出示图片祖国的风光。

在我国有着辽阔的海域,由北向南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相连。

我国的陆地边界更加广阔,这些都都显示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辽阔、雄伟。

沿着祖国走了一圈,我们的祖国到底有多大,同学们有没有一个概念呢?我们再来看一下地图,课件出示地图。

在地图上有比例尺,比例尺是用来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或放大)的程度,我们书中的比例尺是一厘米比三百八十千米,也就是说书上的一厘米表示实际中的三百八十千米。

我们来测一下书中的图的长宽,就可以得出我国东西之间距离约5000千米,南北之间的间隔约5500千米,而我国的实际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

960万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我们来看一下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课件出示世界地图。

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而我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只有俄罗斯、加拿大比我国大。

由于我国有着如此广阔的国土,加上悠久的历史,所以人们常用“纵横一万里,上下五千年”来表述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辽阔的国土和悠久的历史,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骄傲和自豪。

总结我们今天主要讲了我国广阔的疆域以及行政区的划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我国幅员辽阔,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我们要以我们的祖国自豪、骄傲!板书设计祖国多辽阔最东端:抚远县最南端:曾母暗沙最西端:帕米尔高原最北端:漠河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熟练地掌握了祖国的疆域的情况,通过图片的介绍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第二课保家卫国郑成功收复台湾上课时间:教学目标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基本知识例如时间、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多种科学知识学习历史的能力;利用形体表演、编排历史剧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初步形成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查阅、整理历史资料的学习方法,并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技能和强化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要求能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通过学习,加深理解郑成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人生态度;形成优良的个人品质。

教学过程1.导入步骤教师活动:放映有关的影视资料,然后用多媒体课件投出郑成功像和美丽的城市赤嵌楼外观图象,让学生观察。

然后提出问题:回忆所学知识,观察指出这个人物是谁?这座城市是哪里?这两幅图像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活动:活动一:详细观察图片,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活动二: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然后作如下总结:这个人物是郑成功,这座美丽的城市是台湾著名的名胜古迹赤嵌城,这里是郑成功率领中国军队收复台湾的纪念地,里面设有奉祀民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专祠,香火不绝。

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永远缅怀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报的英雄业绩。

让我们再现郑成功收复宝岛的情景,并衷心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由此导入新课。

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在于(投影目标)。

活动的形式是:文艺演出。

2、活动步骤:教师活动:公布活动人员分工。

学生活动:文艺演出。

3、活动开始,以下活动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当观众。

活动1:主持人上台,宣布评委组就座,演员准备。

活动2:诗歌朗颂:《台湾祖国可爱的宝岛》活动3:相声表演:台湾宝岛资源知多少。

活动4:《民族英雄郑成功》。

第一幕:荷兰侵台——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的情况以及在台湾的殖民活动。

主要人物:郑成功以及官兵4——6人,荷兰殖民者4——6人。

内容梗概:1624年,一群荷兰殖民者乘船来到我国台湾岛海岸,企图登陆,被当地居民阻止。

他们捧着白银,乞求说:“船漏了,请租给我们一张牛皮大的土地歇歇脚,船一修好,我们就走。

”善良的居民答应了。

荷兰殖民者用剪刀把一张牛皮裁成许多细条,连接起来,圈了一大片土地。

就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修筑城堡,架设大炮。

从此,荷兰殖民者逐渐占领了台湾。

从此荷兰殖民者强占我国台湾38年之久。

他们对台湾人民实行了残酷的殖民统治。

在经济上,荷兰殖民者不但以台湾为基地,排斥西班牙、葡萄牙两国竞争,独占对华贸易,而且将占领区的土地全部据为己有,称为“王田”,强迫当地农民耕种,并交纳繁重的地租。

高山族人民每年还要向荷兰殖民者交纳几万张鹿皮。

荷兰殖民者对台湾人民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如人头税等。

在政治上,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以后,首先组织了殖民统治机构――“评议会”在军事上,他们在台驻扎军队,建立军事据点。

明天启5年(1625)在(今台南市安平镇)。

板书设计台湾荷兰郑成功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加深理解郑成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人生态度;形成优良的个人品质。

左宗棠收复新疆上课时间:教学目标了解阿古柏侵略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的史实。

知道左宗棠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收复新疆的史实。

通过对历史人物左宗棠的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是任何时期中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教学重难点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领土完整是任何时期中国人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是诗人杨昌浚去新疆时有感而写。

它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那么,新疆遭受了哪些国家侵略?左宗棠又是怎样收复的呢?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到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想一下,在我们学习过的历史中,有关新疆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回答]西汉时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汉在该地设立西域都护府。

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西域即现在的新疆地区。

因此,新疆在历史上就是中国的领土。

[教师补充]后来像唐朝、元朝等都对新疆进行过有效管辖。

可是到了近代,新疆曾一度被侵占,又被清政府收回。

那么,新疆是如何被侵占的?又是如何收复的?这是我们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导入语例示三]请同学们看《新疆地图》。

请同学们说出它的位置、面积、气候和物产等。

[学生回答]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面积约1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总面积的1/6,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