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与案例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与案例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案例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一、教材分析:
《运动与摩擦力》是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时。

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教材从本课起探究活动将转入对摩擦力的研究。

这是一节典型的科学探究课,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我认为引发学生的好奇猜、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和交流等教学环节,引领学生亲身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构建科学概念,主动获取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和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起学生好奇,问题的猜想,通过真实体验、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通过实验得到问题的答案。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通过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同时认识“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如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等操作)。

三、教学设计思路:
进行分工与合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为了使学生探究的时间更充分,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探究磨擦与重量的关系,一组探究磨擦与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第。

四、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砂纸、记录表、实物展示台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和感受摩擦力
1、认识摩擦力
(1)观看一小段冬天小孩在冰面上滑板的画面。

再看一段冬天汽车行车套用防滑链的画面。

(2)展示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

师:冬天行车为什么要用防滑链?
生1:因为冰面滑。

生2: 汽车轮胎表面光滑。

生……
师: 大家回答得很好,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师:我们看到冰面光滑中滑,从轮胎受到的磨损知道了汽车运动时轮胎与地面发生了摩擦。

2、感受摩擦力,用手在桌面拖动,再用手在空中滑动,对比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师;大家将手在桌上拖动,有什么感觉?手离开桌面,在空中做同样的动作,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研究就是有关摩擦力的问题。

(通过生活情境来导入摩擦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亲身活动——用手擦拭桌面来感觉较费力,感受到摩擦力的真实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科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

到这时再出示摩擦力的科学概念,他们不会觉得生疏,从而使学生构建起“摩擦力”这一科学概念。


3、在生活当中你还见过哪些摩擦现象?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感觉到摩擦力?(要学生自己找一找方法,用多种方法感觉摩擦力的存在。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学生交流、讨论
课件出示测量摩擦力的方法: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师在实物展示台上演示测量的方法。

学生会指出: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进行检查和调零。

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等。

重点提醒学生注意在拉动弹簧测力计时,一定要沿着水平方向,而且必须悬空,测力计不要与物体表面发生摩擦。

3、分小组自由测量装上钩码的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钩码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表面由学生自由选择,因此每个小组测量到的摩擦力可能各不相同。

三、推测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和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完摩擦力后,大家很自然的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小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一样吗?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猜想,应给予鼓励。

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很多,今天我们只对其中的这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1、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重量大小有关?2、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并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组选择一个猜想用实验同时进行探究。

四、实验探究
(一)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1、学生结合表格设计实验: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实验记录第()组
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发现:
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

2、学生实验、记录
(二)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实验、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