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他们或受病痛的折磨,或遭遇悲惨,或内心惶惑矛盾,或三者交加叠于一身。
———————————————————————————————————————贝多芬(出生于科隆附近,故乡波恩),从一开始,生活于他就是一场悲壮的战斗。
他出身贫寒,13岁辍学,17岁挑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25岁时他刚刚在乐坛崭露头角,耳朵又开始失聪。
他那些不朽的传世之作,绝大部分竟是耳聋以后写成的。
在生活上,他一直是不幸的,由于贫穷和残疾,他的感情生活充满了凄苦和遗憾……他呕心沥血创作的乐曲,常常拿不到分文报酬。
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的赤子之心爱人类;他从未享受欢乐,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
他战胜了疾病,战胜了痛苦,战胜了听众的平庸,战胜了所有的磨难和障碍。
第九交响乐在维也纳首演时,听众如醉如痴。
贝多芬视力低下,因他曾患天花。
贝多芬在维也纳度过了几乎整整一生。
他称莱茵河为我们的父亲河。
他的两个朋友: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
侄儿:小卡尔。
《C大调第一交响乐》和《七重奏》反映的是青年人无忧无虑的情怀。
二者都是关于莱茵的作品。
《月光奏鸣曲》献给朱列塔·圭恰迪尔。
她背叛后贝多芬似乎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
她是特蕾泽的表妹。
1816年贝多芬完全失聪。
讴歌“欢乐”是贝多芬毕生的打算。
《D调弥撒曲》是一部圣乐,表达深沉的信仰在贝多芬心中激发的感情。
人们赞誉他的天才时,想到的第一个词是信念。
1817.3.26,贝多芬去世。
———————————————————————————————————————米开朗琪罗眼见外族入侵,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共和主义的理想也化为泡影。
他孤独一生,没有妻儿,没有爱情,他的家族不曾给他任何温暖。
他到处遭遇嫉妒和倾轧,没有自由。
他软弱、多疑、优柔寡断、他常常神经质、恐惧不安,做事有始无终,夸大自己的责任,不止一次屈服于强权,从不让人进入他的内心世界……他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光宗耀祖思想和“长子”的责任感,使他不能置身家性命于不顾,这就决定了他在关键时刻必然会逃跑,或者选择明哲保身向权利屈服。
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并不是他没有足够的耐心,而是他永远受着在任教皇的辖制。
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信念,民众往《大卫》身上扔石头,他的《最初的审判》被指控为“路德派的垃圾”,他都没有做丝毫让步。
艺术是他的偶像。
他有时也许软弱、胆怯,而在艺术探索上,他是勇气十足的,什么也没能难倒他。
他蔑视光荣、社会。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建筑家、画家、诗人。
故乡佛罗伦萨。
是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为了家族,他在所不惜。
他患过十四或十五次大病。
乐少忧多。
(两次患恶性疟疾,结石、通风以及各种痛楚将他击垮。
)他对助手的要求是:绝对服从。
他不幸的关键/一生的悲剧所在:缺乏意志力和坚定的性格。
因谨慎、恐惧而变得软弱。
他对自己的惧怕感到羞愧,他鄙视自己,因厌恶自己而病倒。
他有一种强烈的求生的力量。
他在王公贵族面前很软弱,却比任何人都看不起在王公贵族面前软弱的人。
他信仰基督教。
自萨福那罗拉被焚而死后,忧伤完全控制了米开朗琪罗的灵魂。
米开朗琪罗的两个敌人:布拉曼特、拉斐尔。
米开朗琪罗从罗马逃回佛罗伦萨的原因:遭到尤利乌斯二世的侮辱、布拉曼特想派人暗杀他。
米开朗琪罗最完美的作品:《摩西》《奴隶》尤里乌斯二世(陵墓)——克雷芒七世(圣洛伦佐教堂)《昼》《夜》《晨》《暮》道出了生活中全部令人精疲力竭的苦恼及其可鄙。
米开朗琪罗在他每件绝望的作品中,事实上标明了他生命的破产,人生的破产。
米开朗琪罗在罗马一直住到去世。
他最爱的弟弟:博纳罗托。
米开朗琪罗:柏拉图式的爱。
梦中情人:格拉尔多·佩里尼、费博·迪·波吉奥、切奇诺·戴·布拉齐。
朋友:维多利亚·科洛纳。
(为她的死写了2首14行诗。
将她喻为:神明的雕刻家手中的锤子。
在与她的友谊中,米开朗琪罗完成了他最后的伟大绘画与雕塑作品:《最后的审判》、保利内教堂的壁画和尤里乌斯二世的陵墓。
她死后,再也没有任何伟大的情感照亮他的生命)一生中完成的最后一组绘画:(壁画)《圣彼得殉教》《圣保罗谈话》直到米开朗琪罗临终,一直忠实于他,且为他送终;一直为米开朗琪罗所信任,且被认为是唯一能对他施加影响的人:卡瓦列里。
最后一件雕塑:佛罗伦萨教堂里的《耶稣降下十字架》(表明他对艺术的冷漠)他认为最重要的:健康、名声。
米开朗琪罗最喜爱,且成为不朽的:弗朗切斯科·达马多雷,别号乌尔比诺。
皮翁博:他忠诚却有害的朋友(他想米开朗琪罗报告了外界有关他的流言,并挑起他对拉斐尔的仇恨)。
米开朗琪罗对小人物宽容,原因:1、拿这些可笑的人寻开心的玩笑式的幽默2、对这些以大艺术家自居的可怜疯子的怜悯之情3、他们令他回想起自己的疯狂在斯特洛兹家受他朋友里奇奥照料时,他最后一次放射出风暴般的闪光。
寂静于他是恩惠,黑夜则是他的朋友。
侄儿:利奥纳多(当侄儿的次子幼年夭折时,他写信道贺。
)如同在艺术中一样,他在自然中探寻神,向上帝靠近。
他从未间断施惠于穷人。
(由信仰、受难绽开最清纯的花朵——恻隐之心)他尤其顾念那些贫穷的少女,让她们能够结婚或进修道院。
日落时分,他当着朋友和仆人的面,神志清楚地口授了遗嘱。
他将“灵魂交给上帝,肉体留给尘土”,他要求“至少死后回到”佛罗伦萨。
———————————————————————————————————————托尔斯泰“什么也不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于他什么也不缺而生。
他蔑视已经拥有的一切,唯独渴望拥有他所未知的——生命的真谛,于是他以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去探寻。
托尔斯泰的伟大就在于不肯安享富贵,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造福于人类来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但他因此受到开除教籍的处分,得不到亲人的认同和理解……托尔斯泰人格高尚,他敢于挑战一切权威,他绝不盲从、迷信,敢于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一切;他敢于坚持自己心目中的真理。
然而他的知识和视野受到停滞落后的俄国乡村生活的局限,自己却浑然不觉。
他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几乎一无所知,他意识不到自己知识结构的缺憾,往往武断地否定自己所不了解的一切。
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体系中,评断事物的唯一标准就是“道德”,即爱心、真诚和善良。
他沉溺于自己的宗教信念。
他勇于挑战、探索、实践。
他坦率、对舆论满不在乎、有着编造故事的奇妙天赋(遗传自其母)他有童心。
他称自己的少年时代为荒漠时期。
他孤独,头脑总处于狂热状态。
反对战争。
善于分析。
努力接近民众,却一直喜欢社交。
毫无成见。
为理性着迷。
武断、艺术修养有欠缺之处、冲动。
往往伤害了应该保护的人(易卜生、贝多芬)他总认为别人在撒谎,反对大家看法一致的东西,他掌握着真理。
理论与创作正如信念与行动一样永远是统一的。
他的天才初次开花结果:《童年》《一个地主的早晨》《袭击》《少年》《哥萨克》:凌驾于一切作品之上,最美的抒情小说之一,青春之歌的高加索诗篇。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童年与少年》《波利库什卡》《伊万·伊里奇之死》《复活》作品中频频出现的人物:涅赫柳多夫。
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心灵中,统一从来是不存在的,统一只存在于他内心感情的搏斗之中,存在于他的艺术和生命的悲剧之内。
他的家族历史悠久,堪称世家。
9岁丧父(使他第一次意识到苦涩的现实,感受到了绝望。
)住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82年),有4个兄弟。
塔季扬娜姑姑(优秀品质:镇定和爱)、亚历山德拉婶婶照顾这5个孤儿。
青年托尔斯泰热爱力量、生活。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他爱国热情高昂、作战勇敢。
妻子:苏菲·贝尔。
婚姻美满使托尔斯泰感受到和平、安宁。
此后写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
这两部作品标志着成熟时期的顶峰。
《战争与和平》有很多有关孩子和少年的描写。
青春的火焰、热情的朝气是它高飞的双翅。
是爱情、艺术、大自然带来的幸福。
他到巴什基尔家做奶酒治疗。
他和教会难以逾越,原因:1、各教会之间的仇恨水火不容2、赞同杀人他的信仰建筑在《福音书》的基础上。
他把基督当做圣贤中最伟大的一位。
他最根深蒂固的嗜好:打猎。
托尔斯泰把艺术本身静止的力量激发出来,宗教信仰使艺术天才获得了更新。
《我们该怎么办?》向科学与艺术发起攻击。
他的作品获得了无止境的成功:因为他的作品剔除了艺术中一切可以磨灭的成分,剩下的只有永恒。
《复活》是他晚年的最大成就。
《复活》《战争与和平》描写人类同情心。
他对自由派很反感对新出现的谎言难以宽恕。
他勿抗恶的信念没能感染他的至亲至爱者。
真理是他最早的信仰。
爱是他童年时代的生命之源。
他是“我们的兄弟”。
———————————————————————————————————————罗曼·罗兰(法国):1、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
2、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同样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3、正是为了援助受难者,我才在他们周围集合起这些英雄的友人。
4、伟大的灵魂有如峻拔的山峰。
我并不认为一般人都能生活在高山之巅。
但不妨一年一度登高礼拜。
他们可以在那儿更新肺部的气息和脉管中的血液。
在高处,他们会感到更加接近永恒。
待回到人生的平原,他们将满怀勇气面对日常的搏斗。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除了善良,我不承认还有其他高人一等的标志。
2、人啊,靠你自己吧!3、我的艺术应该造福于穷人。
4、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这句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成了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
)米开朗琪罗:1、越是加害于我,我越快乐。
2、忧伤是我的享受。
3、万千欢乐比不上一种苦恼!4、归宿,即死亡。
5、如果我在痛苦的时刻看见这种笑容,我便不知道什么是哀愁了……(写其母)托尔斯泰:1、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
2、我相信基督的学说。
我相信只有当所有的人都获得了幸福,这个世界才能幸福。
3、理性是主宰人类生活的至高无上的法则。
4、理性的行动是爱。
5、必须爱邻人,和你一起生活而又妨碍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