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房屋高层建筑施工 测量方法

房屋高层建筑施工 测量方法

第1章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 1.1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 1.1.1 根据原有建(构)筑物定位 根据原有建( ● 1.1.2 根据规划红线、道路中心线或场地平面控制 根据规划红线、 网定位
● 1.2 ● 1.3 ● 1.4 ● 1.5
高层建筑标高测量 高层建筑竖向控制 变形观测 高层建筑施工常用测量仪器概述
表1-1 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主要技术要求
根据起始 水平面在 施工水平 面上测定 高程中误 差(mm)
建筑物结构特征
测距相对中误 差
测角中误差(″)
在测站上测定高 差中误差(mm)
竖向传递 轴线点中 误差(mm)
金属结构、装配式钢筋混 凝土结构、建筑物高度 100~120m或跨度30~36m 15层房屋、建筑物高度 60~100m或跨度18~30m 5~15层房屋、建筑物高度 15~60m或跨度6~18m 5层房屋、建筑物高度15m 或跨度6m以下 木结构、工业管线或公路 铁路专用线 土工竖向整平
3.直角坐标法 如图1.1(3),是先根据CD边,定出其平行线C' D' 。若为 图(a)情况,则可按图示定位条件,由C' D' 直接测出M' N' Q' P' 矩形控制网;若为图(b)情况,则应先测出G点至BD延长 线和CD延长线的垂距和,然后即可确定M' 和N' 位置。 ● 1.1.2 根据规划红线、道路中心线或场地平面控制网定位 根据规划红线、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以下四种 1 直角坐标法 2 极坐标法 3 交会法 4 综合法
1.直角坐标法 如图1.2为某饭店定位情况。它是由城市规划部门给定的广 场中心正点起,沿道路中心线向西量y=123.300 m定S点,然后 由S点逆时针转90°定出建筑群的纵向主轴线——X轴,由S点 起向北沿X轴量x=84.200 m,定出建筑群的纵轴(X)与横轴(Y)的 交点O。
某饭店直角坐标法定位图(单位 单位: 图1.2 某饭店直角坐标法定位图 单位:m)
● 1.3 高层建筑竖向控制 当高层建筑施工到±0.000后,随着结构的升高,要将首层 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 。其中,以建筑物外廓轴线和控制电梯井轴线的投测更为重要。 以下轴向应向上投测: (1) 建筑物外廓轴线; (2) 伸缩缝、沉降缝两侧轴线; (3) 电梯间、楼梯间两侧轴线; (4) 单元、施工流水段分界轴线。 高层建筑轴线的竖向投测,常采用下列两类方法: (1) 外控法 (2) 内控法; 另外还可用内外控综合法。
1. 高层建筑竖向投测允许偏差 (正倒镜投点间距;引自《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J 186—2002)) 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 mm,建筑全高(H)竖向测量偏 差不应大于: (1) H≤30 m,±5 mm; (2) 30 m<H≤60 m,±10 mm; (3) 60 m<H≤90 m,±15 mm; (4) 90 m<H≤120 m,±20 mm; (5) 120 m<H≤150 m,±25 mm; (6) 150 m<H,±30 mm。
● 1.1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根据设计给定的定位依据和定位 条件进行。 条件进行。 当定位依据是原有建(构 筑物时 筑物时, 当定位依据是原有建 构)筑物时,要会同建设单位和设 计单位到现场,对定位依据的建(构 筑物的边 筑物的边、 中线、 计单位到现场,对定位依据的建 构)筑物的边、角、中线、 标高等具体位置,进行明确的指定和确认, 标高等具体位置,进行明确的指定和确认,必要时进行拍 照,以便查证和存档 . 当定位依据是规划红线、道路中心线或测量控制点时, 当定位依据是规划红线、道路中心线或测量控制点时, 在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现场当面交桩后, 在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现场当面交桩后,要根据各点 的坐标值、标高值校算其间距、夹角和高差, 的坐标值、标高值校算其间距、夹角和高差,并实地校测 各桩位是否正确,若有不符,应请建设单位妥善处理。 各桩位是否正确,若有不符,应请建设单位妥善处理。
2. 极坐标法 如图1.3为五幢25层运动员公寓,1~4号楼的西南角正布置在半 径R=186.000 m的圆弧形地下车库的外缘。定位时可将经纬仪安置 在圆心O点上,用0°00‘00″后视A点后,按1~5号点的设计极坐 标数据(极角、极距),由A点起依次定出各幢塔楼的西南角点1、2、 3 、 4、5,并实量各点间距作为校核。
图1.4 建筑物交会法定位图
σb
4. 综合法 以图1.5某小区高层MNQP为例,其定位条件是:M点正落在AB规 划红线上,MN平行BC规划红线,且距G为8.000 m。为了定位,首 先要确定MN相对于BC边的位置。因此,先在B点上安置经纬仪,测 出∠ABC和∠GBC,并量出BG间距;算出MN至BC的垂直距离 MM1=8.000 m+BGsin ∠GBC和M1B=MMlcot(180°00'00″-∠ABC 当求出MMl和M1B后,以BC边为准,用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或 交会法等测定矩形控制网M' N' Q' P' ,并用所给定位条件进行检测。

4. 标高施测要点 (3) 采用预制构件的高层结构施工时,要注意每层的高差 不要超限,同时更要注意控制各层的标高,防止偏差积 累使建筑物总高度偏差超限。 (4) 为保证竣工时±0.000和各层标高的正确性,应请建设 单位和设计单位明确:在测定±0.000水平线和基础施工 时,如何对待地基开挖后的回弹与整个建筑在施工期间的 下沉影响;在钢结构工程中,钢柱负荷后对层高的影响。 不少高层建筑在基础施工中将总下沉量在基础垫层的设计 标高中预留出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20 000
5
1
6
4
1/10 000
10
2
5
3
1/5 000 1/3 000 1/2 000 1/1 000
20 30 30 45
2.5 3 5 10
4 3 -
2.5 2 -
注:1. 对于具有两种以上特征的建筑物,应取要求高的中误差值; 2. 特殊要求的工程项目,应根据设计对限差的要求,确定其放样精度。
● 1.1.1 根据原有建(构)筑物定位 根据原有建( 如图1.1所示 所示, 为原有建筑物, 如图 所示,ABCD为原有建筑物,MNQP为新建高层建 为原有建筑物 为新建高层建 为该高层建筑的矩形控制网(在基槽外 在基槽外, 筑,M‘ N’ Q‘ P’ 为该高层建筑的矩形控制网 在基槽外,作为 开挖后在各施工层上恢复中线或轴线的依据)。 开挖后在各施工层上恢复中线或轴线的依据 。 根据原有建(构 筑物定位 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延长线法、 筑物定位, 根据原有建 构)筑物定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延长线法、 平行线法、直角坐标法。 平行线法、直角坐标法。 而由于定位条件的不同,各种方法又可分成两类情况: 而由于定位条件的不同,各种方法又可分成两类情况:一 类情况是如图1.1(a)类,它是仅以一栋原有建筑物的位置和方 类情况是如图 类 向为准,用各(a)图中所示的 图中所示的y、 值确定新建高层建筑物位置 值确定新建高层建筑物位置; 向为准,用各 图中所示的 、x值确定新建高层建筑物位置; 另一类情况则是以一栋原有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为主, 另一类情况则是以一栋原有建筑物的位置和方向为主,再加另 外的定位条件,如各(b)图中 为现场中的一个固定点, 至新 图中G为现场中的一个固定点 外的定位条件,如各 图中 为现场中的一个固定点,G至新 建高层建筑物的距离y、 是定位的另一个条件 是定位的另一个条件。 建高层建筑物的距离 、x是定位的另一个条件。
(b) (a) (b) (a) (a) (b)
图1.1 根据原有建筑物定位
1.延长线法 1.延长线法 如图1.1(1)所示,是先根据AB边,定出其平行线A‘ B’ ;安置 经纬仪在B‘ ,后视A’ ,用正倒镜法延长A‘ B’ 直线至M‘ ;若为 图(a)情况,则再延长至N‘ ,移经纬仪在M’ 和N‘ 上,定出P’ 和Q‘, 最后校测各对边长和对角线长;若为图(b)情况,则应先测出G点 至BD边的垂距yG,才可以确定M‘ 和N’ 位置。一般可将经纬仪安 置在BD边的延长点B‘ ,以A’ 为后视,测出∠A‘ B’ G,用钢尺量 出B' G的距离,则yG=B' G×sin (∠A' B' G―90°)。 2. 平行线法 如图1.1(2),是先根据CD边,定出其平行线C' D' 。若为图(a) 情况,新建高层建筑物的定位条件是其西侧与原有建筑物西侧同 在一直线上,两建筑物南北净间距为x。则由C‘ D’可直接测出 M‘ N’ Q‘ P’ 矩形控制网;若为图(b)情况,则应先由C‘ D’ 测出G点 至CD边的垂距和G点至AC延长线的垂距,才可以确定M‘ 和N’ 位 置,具体测法基本同前.
3. ±0.000以上标高测法 0.000以上标高测法
引测步骤: 引测步骤 (1)先用水准仪根据二个栋号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引测处 准确地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一般多测+1.000 m标高线) . (2) 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 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 (3) 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 应在±6 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2. ±0.000以下标高测法 0.000以下标高测法 为控制基础和±0.000以下各层的标高,在基础开挖过程中, 应在基坑四周的护坡钢板桩或混凝土桩(选其侧面竖直且规正者) 上各涂一条宽10 cm的竖向白漆带。用水准仪根据附近栋号的水 准点或±0.000水平线,测出各白漆带上顶的标高;然后用钢尺 在白漆带上量出±0.000以下,各负(-)整米数的水平线;最后, 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坑内,校测四周护坡桩上各白漆带底部同一标 高的水平线,当误差在±5 mm以内时,则认为合格。在施测基础 标高时,应后视两条白漆带上的水平线以作校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