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地整理研究进展摘要:利用CNKI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1997年-2010年学术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检索关键词为农地整理(Land Consolidation)、农地整理(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从检索结果中提取比较重要的文献,并对文献分国内外、研究内容进行归类,撰写综述,并对所获检索文献作简要评述。
关键词:土地整治农地整理文献研究评述农地整理的研究和实践,最早起源于德国的以合并地块为主的农地整理活动,而后世界各国都采取类似于德国的农地整理活动和理论研究。
研究者从各个层面、角度、方法就农地整理的研究取得很多成果,而对最近十年农地整理领域国外、国内研究进行总结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文利用CNKI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检索1999年-2010年学术论文,检索关键词为农地整理等。
检索到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94篇(2003-2009);博士学位论文11篇(1999-2009);硕士学位论文138篇(1999-2009);检索到外文期刊(SSCI来源刊)学术论文26篇(1997-2010)。
从检索结果中提取相对比较重要的文献,并对文献分国内外、研究内容进行归类,撰写综述,并对综述用到的文献作简要评述。
1 国外农地整理研究进展国外的农用地整理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较早。
例如德国土地整理起源最早,在1250年巴伐利亚州进行以地块合并为主的农地整理活动。
德国农地整理的目标随社会经济发展,从单纯零碎地块归并、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向追求生态、社会与环境效益转变。
俄国的农地整理起于18世纪,并设计专门学校研究农地整理的技术和理论,已形成完整的农地整理工程技术体系。
澳大利亚的土地整理发端于矿山复垦,侧重于土地生态重建研究。
西欧国家的农地整理重视对农地整理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影响评估,以及整理决策中公众参与等内容。
本文将国外关于农地整理的文献按研究内容来划分,比如关于农地整理的作用、农地整理的生态风险、农地整理的目标和方法论、农地整理的公众参与等方面作综述。
1.1 关于农地整理的作用农地整理是改进土地耕作效益和支持农村发展的一个工具(Petr Sklenicka,2006)。
【1】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解决土地碎化,农村基础设施缺乏,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及景观环境,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措施(E.C., 2006)。
【2】Meuser(1992)对欧洲11国家的农地整理作比较研究,证实了农村发展和农地整理如何试图平衡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标准,如规划娱乐用地,是解决土地利用冲突的一个工具。
【3】在西班牙和加西利亚省农地整理政策比欧洲其他国家的政策更是生产至上,也是农村发展的关键行动(Rafael Crecentea et al,2002)。
【4】在欧洲其他国家,农地整理政策是根据空间实体规划制定的,并结合改善农村景观和自然环境。
例如要求对农地整理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Sonnenberg,J,1996)。
【5】荷兰农地整理已经从土地利用优化向土地开发农村规划形式转变,形成了1985年的土地开发法案【5】。
在西班牙,农地整理的基本目的是通过改变土地产权结构和基础设施来增加农民收入,因而被理解为一个部门规划的工具(Crecente, R., Alvarez, C,2000)。
【6】各国之间农地整理的内容差异很大。
在一些国家如西班牙,农地整理的狭义含义可定义为小块土地的再分配以消除土地碎化的影响。
【7】在许多国家,包括欧盟国家,集约农业导致了严重问题,例如土壤、水、空气等污染,以及野生动物和植物数量减少。
今天,在农村发展中,农地整理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包括改善农业生产、就业、税收政策、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住房和自然资源保护(Weiss and Maliene,2004; Maliene et al.,2005)。
【8】【9】Tayfun Cay等(2010)认为农地整理是对确保经济农村地区的活力,促进环境管理,或理顺城市增长都具有重要作用。
【10】Ziping WU, Minquan LIU(2005)利用生产函数和农户调查数据对中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效益和农业作物生产力影响做了研究。
结果表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尽管没有降低土地碎化程度,但提高了土地质量和可能促进产业机构调整。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直接提高了农户家庭作物的生产力,对作物产量的贡献率达1.52%,总体将效益比成本高。
粮食自给的目标对作物整体产量的约束差不多达到15%。
随着政府出资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正如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所看到的那样,未来进一步调整家庭作物的结构是必需的。
【11】1.2 关于农地整理的生态风险农地整理的生态风险的产生于4种在工程建设,即农田平整、农业灌溉、道路建设和森林保护。
生态风险类型在农地整理项目建设时期、在项目区生态恢复时期、以及农地整理后项目区生态系统稳定期表现各不相同。
基于不同的生态预期,存在两种关于农地整理的生态风险评估对立的观点。
【12】为了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农地整理过程中一些生态方面的要求应考虑到。
如果农地整理是以综合的整理方式实施,它可以支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
Lisec,A et al (2005)认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碎化(分散)作为农地整理不合适的后果被确为生物多样性下降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其他后果包括风和水的侵蚀,以及降低地下水位。
【13】Giedrius Paˇsakarnis, Vida Maliene(2010)研究了立陶宛的第一批农地整理项目实施情况,这些试点项目实施是基于的―边干边学‖战略并正取得进展,主要集中在如何扩大农场财产和创造便利的地方道路网络(仅是计划),强调这种提高农业产量和生产条件的农地整理程序极有可能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14】。
1.3 关于农地整理的方法论农地整理的方法论原则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各国的历史、最近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或影响(e.g.Eichenauer and Joeris, 1994; Bonfanti et al., 1997;Borec, 2000; Crecente et al., 2002; Gorton and White,2003)【15】-【19】。
Petr Sklenicka(2006)认为未来农业政策的优化是捷克政府面对一个挑战。
这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和改善耕种土地的人的土地所有权条件,在这个进程中,农地整理可以做出重大贡献。
【20】农地整理是实施农村发展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它具有多重目标。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东欧的农地整理实践已经清楚表明,它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和积极的土地管理工具,被用来处理与土地有关土地碎化和平均农场规模小的问题。
这也是在更大范围内的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包括改善农业生产、就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住房和保护自然资源。
农地整理在实施时,最好是嵌入式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其他经济和社会进步措施也应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多用途或功能(Giedrius Paˇsakarnis, Vida Maliene,2010)。
【21】A .Bronstert1, S. Volimer and J. Ihringer(1995)的研究表明农地整理措施可能会影响某些水文过程,即渗透,表面径流或深渗透。
在德国农村地区,由于农地整理导致有关洪水特点变化的知识已被考察。
农地整理对径流产生的影响已被通过具体的各种小规模试验单个测量过程所证明。
农地整理可能会影响地面径流生产过程,比在很大程度上对小流域的影响规模要小得多。
对于大型河流集水区,农地整理对洪水的特点有重要影响。
【22】Salvatore Di Falco等(2010)对巴伐利亚的土地分割,农作物生物多样性和农场的盈利能力相互作用作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一方面,土地支离破碎减少农场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土地支离破碎促进作物多样化。
我们还发现,农作物生物多样性在农场盈利能力方面发挥了有益作用。
农地整理政策的目的是增加和减少土地碎片,可能会忽视积极联系多样性和异质性。
政策应该鼓励农地整理,因此,考虑的关键作用,还要考虑诸如农业生物多样性等其他变数。
【23】对每个国家而言,影响农地整理的驱动因素的定义是具体的,有助于改善农地整理方法论原则,且对农地整理决策过程非常有用。
由于缺乏资金,农地整理当局通常在很多方面难以满足农地整理区土地所有者的要求,因此决策者需要采取农地整理项目事前评估法来选择适合进行农地整理的区域。
【20】决策者除需要对用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作用(影响)的路径给予仔细的关注。
还应该记得农地整理(土地复垦、自然保护等)具有更广泛的目标,并在最后的决策中囊括这些目标。
1.4 关于整理项目的公众参与Gopal B. Thapa, Gajendra S. Niroula(2008)研究了农地整理解决尼泊尔的土地碎化、农业发展等问题的重要作用。
尼泊尔农民都知道土地碎化(分散)的不利经济后果,因此他们有对分散地块有整合的需要。
他们最偏爱农地整理模式是那些有助于巩固自发(土地权利)的进程,而不强迫他们再分配持有的土地所有权。
因而,农地整理政策建议的应与利益相关者的偏好一致。
【24】Terry van Dijk(2007)认为中欧国家的农地整理不能照搬西欧农地整理的经验和做法。
因为共产制度,特别是遗留下来的土地所有权给予了人们特定价值,合法性、个人身份和情感纽带。
主要原因有:不利的宏观经济条件;土地所有者或联合业主缺失;对土地特有情结,反对土地再分配;不适合的基础设施;私有化还没有完成。
而农地整理项目的成功取决于土地所有者愿意参加该项目并准备付出努力,比如时间和金钱,【25】一个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就是将土地私有化和农地整理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其进程(Sonnenberg, J.K.B., 2000)。
【26】2 国内农地整理研究进展我国大陆地区对农地整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相比而言,我国台湾地区的农地重划计划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农地重划即农地整理包括丰富的内容,如整理区选择问题、规划设计、土地分配、整理资金、权属调整等问题(曲福田,2007)【27】。
而大陆学者对农用地整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地整理的内涵、前期决策、项目后期效益、整理后的耕地质量、农地整理的可持续性等方面。
2.1 关于农地整理的内涵农地整理是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包括农地整理和市地整理(曲福田,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