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
• 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 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抵制 外国商品倾销和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 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 要工具。
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 把中国逐渐变成了他们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基 地。
中国的对外贸易,从1865年开始出现入超。此后, 除1872年到1876年曾一度小量出超外,一直是入超, 而且数额越来越大。
1865-1868年,每年平均入超750万海关两
1890-1894年,每年平均入超增加到3400余万海关两
——《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3册,第1591页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近代中国,
帝国主义通过各种 形式的资本输出,
对
逐渐垄断了中国的 华
工业,控制了中国 资
的金融、交通运输 等重要行业,使中 国在经济上丧失了
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局限性: (1)笼统排外 (2)受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欺骗 (3)存在许多落后和迷信的现象 意义和作用:表明了中国人民不可欺侮的英勇气概,
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第三节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 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的失败及其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P35 )
悍然驻兵
• 列强驻军北京等地12处 • 日本关东军入驻东北85万人
诈租强占
1845年英诈租上海外滩837亩 列强在我16城市设租界30多处
4、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1)鸦片战争
广州赎城费600万元
勒 2800万元(银元)
索
上海赎城费50万元
《南京条约》 赔款2100万元银元
赔
扬州
款
赎城费50万元
(2)第二次鸦片战争:1600万两白银
•美国人蒙哥马利·马丁在《论中国的政治、商业和社会》 中说:“同鸦片贸易比较起来,奴隶贸易是仁慈的,我 们没有摧残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 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没有腐蚀他 们的思想,没有扼杀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 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世界以后,还折磨他们 的肉体。”
2、 屠杀中国人民
1894年,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惨案
“日军很快向全城各方推进,凡他们撞见的 人都给射倒了。几乎每条街上,人们开始 被满地的尸体弄得寸步难行,…日军把无 数的难民赶到湖(旅顺海军工厂附近的池塘) 中,从四面向他们开枪,并用刺刀把那些 力图挣扎逃出湖面的难民赶回湖水中去。 湖面上飘浮着死尸,湖水被血染红了。”
第二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 的斗争
•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 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了侵略 者的铁蹄践踏,就必然有中国人民可 歌可泣的英勇反抗。一部屈辱的近代 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爱国 斗争史诗。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拉开了近代中国人民 反侵略斗争的序幕。
本 输
独立性,成了西方 出
大国的经济附庸。
(1)设立银行 (2)对华贷款 (3)修铁路 (4)设工厂、开矿山
(5)经营交通运输业
四、文化渗透
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 有部分传教士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 租房产。有的还包揽词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 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礼俗,甚至公开干 涉中国内政。
英国赔款800万元
法国赔款800万元
(3)甲午战争
赔款2亿两白银
《 马
赎辽费3000万两
威海卫日军守备费 150万两
关 条 约
》
2.315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5亿两白银,
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达近10亿两。
《辛丑条源自约》• “我贪婪地欣赏着这一幕奇怪的、却又是令人难忘的 情景:这一大群各种肤色、各种式样的人,这一帮 地球上各式人种的代表,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拥而 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 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赌 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都带走了自己的战利 品。”——英法联军翻译官日记
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爆发:为了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的侵略权益, 1854年,英国提出了全面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 遭到清政府拒绝。
战争经过: 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 口马神甫事件,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 月,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 签订了《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东学党起义,举兵入朝, 并不宣而战,挑起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甲午战 争”。清政府接连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 约》,这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 条约:
中国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中国割让辽东半 岛、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 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 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船只可以沿内河驶入上述各口 岸;日本可在中国通商口岸任意设立工厂,产品运 销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并准在内地设栈寄存。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拉萨条约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
随后提“二十一条”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在1830年以前, 当中国人在对外贸易上经常是出超的时候,白银是不断 地从印度、不列颠和美国向中国输出的。可是从1833 年起,特别是1840年以来,由中国向印度输出的白银 是这样多,以致天朝帝国的银元有枯竭的危险。”
➢吏治的腐败和军队的腐败 ➢最高统治者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和害怕列强
的心理 ➢最高统治者和战争的实际指挥者不了解世界大势
经济技术的落后 ➢武器装备 ➢军队素质和战斗力
清军抵抗英军情景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 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 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 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和探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6月,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 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但清政府的战和不定及对义 和团的出卖,最终天津、北京陷落,清政府被迫与11 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 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 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英国海员詹姆斯·艾伦《龙旗下——甲午 战争亲历记》
3、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港湾 ➢划分势力范围 ➢常年驻兵 这些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
割我领土
• 葡萄牙——澳门 • 英国——香港、九龙 • 沙俄——150万公里2 • 日本——台湾、澎湖列岛
即便资本主义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和利益,绝大多数 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
客观效果
马克思:殖民主义充当“历史的不自觉的工 具,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逐步瓦解了中 国封建的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西方资产 阶级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为中国资本主 义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
• “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 沦。”
主观动机
自鸦片战争起,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非正 义的。走私鸦片,掠夺、屠杀、压迫、剥削中国人 民,是极其可耻、野蛮、不道德的罪行,使中华民 族遭受“流血与污秽”,蒙受“苦难与屈辱”。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 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 直接动用陆海军镇压太平天国:“洋枪 队”——华尔
• 1870年天津教案中,帝国主义进行军 事恫吓
• 镇压义和团运动
• 强迫清政府承诺禁止中国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不得参加和成立反对 帝国主义的组织。
扶植、收买代理人
(1)奕訢 、文祥 (2)曾国藩 (3)李鸿章 (4)袁世凯 (5)北洋军阀各派系
俄国: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控制了整个东北,并 强租旅顺、大连。 德国:强租胶洲湾(租期99年),把山东变成了德 国的势力范围。 法国:强租广州湾,以云南、广西和广东为其势力 范围。 英国:强租九龙半岛的“新界”(租期99年),以 整个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日本:以福建为势力范围(甲午战后控制台湾)。 美国:来晚了,就说“门户开放”。
• 1841年,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 •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反抗帝国主义的斗
争 • 1864、1874年,台湾高山族人民反抗美、日的斗
争 • 1884年,香港中国造船工人举行罢工,反对中法
战争 • 1895年,台湾人民抗击日本的斗争 • 1900年,义和团团民等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
李鸿章
三、经济掠夺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特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点 从南方伸展到北方
数 量
1892年达到了82个
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特权
行 控制当地金融和工商业 径 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
这些通商口 岸成为资 本—帝国主 义在中国进 行经济侵略 的桥头堡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 关税自主权是国家的重要经济主权。但 《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 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 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 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 陈化成、海龄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史荣椿、乐善等
中法战争: 冯子材 “镇南关大捷”
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林永升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被俘义和团 战士面无惧 色、慷慨赴 刑